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土耳其DHRFKPET项目的案例与启示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赢得了诸多的机会,但这也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正如季浏教授指出,体育教师除了要保持传统的专业角色,还应进一步加强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实施能力、综合素质、职业魅力和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未来的体育教师不再是“教书匠”[1]。然而,体育教师发展层次与其选择的专业发展途径密切相关,因此,新时期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势必要有所创新[2]。基于上述的大背景,专业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也逐渐在体育教育领域展现出来。但总体而言,国内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还比较少,因此,笔者通过对土耳其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例分析,旨在找到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一、专业共同体:一种新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专业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简称CoP),又称之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其核心概念是共同体[3]。社会学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于1887年发表的《共同体与社会》一文之中。共同体最早在社会组织建设中应用较多,但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教育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到了教育领域之中。而教师作为典型的专业人员,基于共同体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了教师专业共同体。Newmann认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指学校成员对共享的教育目标共同承担责任,并为了达到共同的教育目标互相合作[4];Bryk等人认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指学校中教师之间有频繁的互动,教师的行为由共享的观念所管辖,旨在促进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及实践的改进[5]。但不论是何种定义,都非常强调教师之间为共同的目标开展合作,在本质上都反映出了在平等、对话、协作、反思的基础上,以持續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等为主要形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真义。
  教育领域因教师的学科背景,从而形成了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就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而言,Wenger认为是指“一群人为了人类共同的努力而进行的共同学习的过程”[6]。正如Goodyear指出的那样,“如果体育能够超越传统的教育学,那么专业共同体则是一个专业的学习策略,可以支持教学创新与改变,特别是能够作为一个帮手来帮助学科进行创新和改变”[7]。由此可见,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在国外的认同感较高。结合对国外的研究和对教育的理解,本文认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体育教师合作的理想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他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愿景、价值和目标,是一个教与学的协作式团队,是一种新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选择路径。
  二、土耳其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DHRFKPET项目的案例
  国外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已经有了较多的案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Don Hellison教授基于TPSR(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个人与社会责任体育课程)项目而建立的TPSR联盟、国家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NBPTS)、基于高级体育教师专业认证过程而建立的体育教育自组织专业共同体(Self-Organize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Physical Education)等,都是典型的代表。但目前对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对其他国家关注较少。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笔者将对土耳其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为了促进土耳其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Middle East Techinical University)体育系的研究者基于体育教师健康知识发展项目,建立了一个以工作坊(Workshop)为核心的专业共同体。该专业共同体共有8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来自土耳其安卡拉市的各个中小学。整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如下(见下页表1):
  通过表1中基于项目的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结果发现对参与教师的影响巨大,包括体育教师之间形成了一个紧密牢固的小型团体,他们更加开放地提出问题和接受他人的建议,并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加;教师和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师更加愿意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更加愿意使用新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更强等。由此可见,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主导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DHRFKPET项目效果显著。
  三、借鉴与启示
  1.在国家层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好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顶层设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以来秉持的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取向,这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因此,国家应该从宏观层面重视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就共同体的目标、原则、程序等问题进行规范。当然,专业共同体的规模可大可小,但这种基于深度合作的发展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以教育部近年来推动建设、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主持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为例,就是典型的体育教师专业公共体,该组织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教育科学研究、体育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2.各级教研员和大学教授应该充分发挥在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式的专业组织,而专业组织的特点在于开展专业活动,因此,就必须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各级体育教研员是引领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带头人,以及一些大学从事体育教育研究的教授也能够起积极的带头作用,案例中土耳其DHRFKPET项目就是由大学教授主动发起的。因此,这两类人群应该要有一种主动意识,自主组建各种类型的专业共同体,以项目为抓手,发挥自己的专业引领作用,造福广大一线体育教师。   3.就体育教师自身而言,要突破日常工作的束缚,要敢于向更高的发展平台攀登。同时,也要破除过去“个人英雄主义”的发展倾向,要積极融入到各类专业共同体之中,与其他成员相互理解并学会合作,从而有效地缓解体育教师边缘化的现状,使体育教师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有助于体育教师自身更好地成长,从而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更好地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备注: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重点课题“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建设对学校体育促进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16TZ007)、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项目“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与实施效果研究”(项目编号:16CG28)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269075G)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教师未来不再是“教书匠”[N].中国教育报,2017,1.6:8
  [2]汪晓赞.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突破瓶颈[J].上海教育,2011(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大会专刊):70.
  [3]Jesse Lee Rhoades, Amelia Woods. Self-Organize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Physical Education[J].Quest,2013,65(1): 44-56.
  [4]江玉印,张英彦.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143-146.
  [5]Anthony Bryk, Eric Camburn, Karen Seashore Louis.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Chicago Elementary Schools:Facilitating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Consequences[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9, 35(5): 751-781.
  [6]Etienne Wenger.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7]Victoria Goodyear, Ashley Casey. Innovation with change: developing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to help teachers move beyond the‘honeymoon’ of pedagogical renovation[J].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2015,20(2):186-203.
  [8]习近平.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4,7.19.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古人用智慧的言语向我们阐述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引导着世人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去分析问题。体育课堂也是矛盾的统一体,一头牵着教师,一头系着学生而充满活力;一面尊重教材文本,一面激发学生而火花四溢;一边体现教学的计划性,一边展现教学的动态性而穩中求进。  障碍跑因其难度不同、障碍不同、挑战方式不同,深受学
师者之传道授业解惑,无不在于语言的沟通与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与升华,体育课堂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则会更直接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善用导入性语言,激趣拓思维  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往往会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教师能够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在“语言导入”中,教师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气及语调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
对我国“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院校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双一流”高校与普通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育伤害事故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双一流”高校与普通院校女大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主要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高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女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现状的比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双一流”高校女大学生发生过体育伤害事故人数的百分比为33.6%,高于普通院校女大学生的23.9%,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期望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本课程的主体是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可见,当下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学生体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思考日照市近3年高中体育课
校园运动安全一直是困扰着学校体育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只是个校园体育运动的问题,实则是个社会问题,它是由社会各种综合因素导致的一个复杂问题。当下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保护有加,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相关法律的不健全,造成一旦学生在学校里参加体育运动时发生运动伤害事故,不管是什么原因,家校双方都要为此牵涉很多精力和时间。于是乎,一些能培养学生适应自然环境、提高生存技能的体育器材在校园渐渐消失。如,单杠、
2019年1月28日,“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全国学校工作会议在广东省梅州市召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济成,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教育和公众参与处处长、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上海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丁力,及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青少年发展部负责同志,各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体卫艺处负责同志和部分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学习贯彻了全国教育大
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艰苦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往往不受欢迎,简单重复的跑圈难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为了增加耐力性素质练习的趣味性,笔者将学生个人及同伴作为“器材”进行游戏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增强耐力素质。  一、跑道追逐跑  场地要求:400m或300m跑道。  练习方法:在3条跑道上设置A点、B点、C点3个位置不同的起点。建议每个起点间相距8~10m
使用钓鱼竿自制网球、羽毛球练习器,具有不缠绕、占地空间小、便于携带等优点,该练习器不仅可以一个人使用,还可以双人对练,能够实现类似球场打球的效果,网球、羽毛球爱好者只要找一片开阔一些的空地就可以进行练习。  一、网球练习器的制作  传统的网球练习器多是使用橡皮筋连接网球,借助橡皮筋的弹力进行单人正反手击球练习。但橡皮筋容易缠绕,并对击球力量有一定要求,对网球初学者,特别是低龄儿童来说很难操控。使用
问题是体育校本教研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实施主题教研的起点,笔者所在学校体育教研组找准问题所在,采用“三堂一微”的教研策略,立足精准性,有效提升教师素质以及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笔者以六年级《投掷: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一课为例,阐述学校体育教研组如何运用“三堂一微”进行有效教研。  一、找准问题,实施校本教研的基础  校本教研活动要以实际问题为基本点,基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中遇
一直以来,“同题异构”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可将“同题异构”理解为:立足于相同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执教者和教学策略,面向学情基本相同的不同学生,完成教学命题的教学现象。“同题异构”的起点和着眼点是“同”,一般认为是相同的教学内容。着力点和出彩点是“异”,即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风格等;落脚点是求同,达到殊途同归、基本一致的教和学的目标,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