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真·童趣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这是我读完吴非老师这本《致青年教师》心底最真实的感知。从《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到《让我们回到童年》,数十个篇章里,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一个个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青春故事。
  童心 |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你问我最喜欢听什么歌?”
  “儿歌,孩子的歌。”
  拜读到吴非老师《生命之歌》一文时,已是本书第六辑《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感动于文中提及《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等,不仅仅因为这两部音乐剧的画面时常在我阅读本书时闪现,更是因为它们有着对我学生时代不一样的成长启蒙意义。
  小时候,我们以为青春放肆是勇敢,所以,也曾跌跌撞撞,年少轻狂。回忆往事,我们也曾公然顶撞老师,就为了给实习老师办一个欢送会,可班主任老师不同意。为什么?我们不能理解。于是,我们“怒气冲冲”,以一纸签满姓名的“保证书”到年级组长办公室立下“军令状”,最后竟“得偿所愿”,在学校操场,微弱的灯光下,唱响了我们青春的歌。15年过去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当时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或许,是源于那颗被实习老师感染的“童心”吧。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很确幸,吴非老师是一个富有“童心”的人,在他所书写的一个个篇章的故事里,有“吃完最后一根面条”,有“高中时代的秘密”,有“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这些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在思考教育。因为喜欢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初心。
  长大后,我终于成了你,怀着满腔的热情,我们初为人师,一路披荆斩棘,逆流而上。我们知道,真正的勇敢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豪言壮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肩上是责任,我们在学生面前所说、所做的,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人生。
  那是一个很平常的夜晚,我以一名初中教师的身份回到高中母校看望恩师,看着学弟学妹们正在为了自己的青春梦想埋头苦读、奋笔疾书……突然,有一个身影冲出教室,向我奔来,拥抱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眼眶中久久打转。那个孩子是我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班的学生,我们曾一起度过三年的时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彼此“交心”中共同成长了。那个瞬间我在想,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深以为,教育是有“童心”的,孩子们的心是最“通透”的,其实很多时候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教”我们如何去教。如果我们播种爱,那土地里就会长出爱的果实。“童心”守护成长,我相信,有一天,它会以赤诚之光,让群星闪耀。
  童真 |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吴非老师在《一件事会照亮一生》一文中引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一段话:“……即使只有一个美好的回忆留在我们心中,那也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有助于我们得救。”它告诉我们:也许孩子们还不知道,这些蕴藉了人性和真情的行动,会照亮他的一生。
  整理材料时,无意间翻到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一本《浙江省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证书》,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在象牙塔的生活。那一年,我还在读大三,作为思政学科“教师”到乡下学校顶岗支教。当时学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缺乏父爱和母爱,他们的性格也要比其他孩子多一点孤僻和蛮横,但他们每天都很期待我的出现,虽然就只有两节课的时间。说实话,那段时光里的我会心生怜悯,觉得孩子们太不容易了,可印象中的他们,却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的处境,他们笑得阳光灿烂,充满童真。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最纯粹的“童真”,那种向着教育勇敢前进的坚定力量。
  正如吴非老师所说:“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审判学生;我们不要扮演圣徒,众生平等,所有的人都不过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或许,每个孩子人生起点的坐标会不一样,但他们的存在都有独一无二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所能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真正去探索、去反思、去包容、去成长,去牢牢把握住自己的“热爱”,好好珍惜那份和孩子们一样的教育“童真”。
  今年带的是我的第二届毕业班学生,开学一个多月以来,我发现班级中有个孩子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受吴非老师《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的启发,课下,我悄悄走过去跟孩子讲:“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我发现,孩子是惊奇的,我看到了她眼中有光,很是惊喜。我了解到,她是因为升入初三感觉压力有点大,把准“脉”后,我试着与她“共情”,分享了我成长路上的故事。渐渐地,她从满脸愁容到喜笑颜开,跟我说她又“活过来”了,临走前还偷偷塞给我一颗棒棒糖。我在想,在孩子们最纯真的青春时光里,作为老师,我们或许只是发现了一个细微的情绪变化,却足以影响他们此后的人生。
  如此,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胸怀的老师,以孩子的视角去思考他们的处境,用正直的价值观去引导他们,当我们和他们一样怀着“童真”去拥抱世界的时候,我们也就成了彼此生命中重要的人。
  童趣 | 追求诗意的人生和真正的快乐
  整理读书笔记时,记着吴非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是的,我一直觉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文字,就是它最好的见证。
  偶然间,我发现班里有孩子特别喜欢我写的字,不論是手批的评语还是黑板上的粉笔字。一开始我觉得不可思议,直到他们对我说:“冯老师写的字大气,那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很洒脱……”多么高兴,因为有孩子喜欢,喜欢的不仅是简单的几个字,还是藏在字迹里的心境。大概,这就是诗意的人生和内心深处真正的快乐吧,这种教育中应该有的“童趣”。
  还记得体育中考的那个午后,烈日炎炎,起跑线上,所有人蓄势待发,“加油!加油!加油!”我们用喊到沙哑的声音鼓舞着孩子们咬牙坚持着跑向终点。后来,有个孩子直接冲过来抱着我说:“冯老师,真的太累了,我再也不想跑步了,还好你和钱老师一直在旁边给我们鼓劲,我考了满分……”边说边哭,边哭边笑。那一刻,我真的好动容,我真的好喜欢,那份作为教师的归属感,和来自孩子们的“童趣”。
  还记得我参加绍兴市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的那堂课,面对一群素未谋面的孩子,一点不紧张是假的,但更多的是一种无畏。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和孩子们从心而乐的那种交互式教学体验,我们一起“沉浸”其中,探索“世界”,收获成长。那堂课,我觉得更像是一场寻找“童趣”的探险之旅,一段和孩子们一起走过有诗和远方的人生。
  还记得我时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科普教科书外的“理论”:“我在新疆下到坎儿井里去观察过,它的暗渠构造是这样的……”“青藏地区海拔很高,我在色达差点就缺氧了……”“如果你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或许会更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铭记历史……”等等。或许,如此分享可能会“浪费”时间,我并不确定他们到底会收获什么,但每当我看到他们期待的目光时,那种专心致志的模样,是我见过对生活抱有最真实的“童趣”。
  “老师,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有一天,我也要像你一样,去看看这世界的山川大海,去感知属于我的感知……”
  这里,想以《致青年教师》的结尾篇点亮“童趣”:让我们回到童年,爱所有的孩子。
  再次翻开《致青年教师》的扉页,看到教研员给我们初中思政青年教师成长团队写的寄语:守住本心,在流年中等待花开!那一刻,竟令我心生莫名的感动。
  一路走来,我们欣喜相逢,在彼此见证中用青春撰写下了属于我们与孩子们的初心故事。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深知,前路征程,未必坦荡。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勇敢,且坚定。
其他文献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Obviously, many wines have improved, or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age, and it is the case friendship.  A. for; of B. to; over  C. alongside; in D. with; with  2. Im wonderi
在高考中,相比其他知识点,对于解三角形这一内容来说,其常考题型和考查方式相对较为固定,难度也不算太大,是考生的基础得分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却总发现很多学生依然显得颇为困难,失分严重.在近十年的各地的高考试卷中,特精选了部分经典的高考题加以分类例析,从此类问题的常規解题思路出发,分析和总结了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2014年高考北京卷、江苏卷、湖南卷、重庆卷等在语言表达和运用客观题板块,以诗词或对联为载体,以考查同学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及语文素养为旨归。无论是江苏卷的遴选对仗句,还是重庆卷的推断对联所写文学家;无论是北京卷的以“月”为意象的组合考查,还是湖南卷的诗句复位,语文味十足,呈现出回归传统文化的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遴选对仗  对仗一般有:①工对。对仗工整严谨。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
后记:求一个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和在无穷区间(或开区间)上的最值时,方法是不同的.求函数在无穷区间(或开区间)上的最值,不仅要研究其极值情况,还要研究其单调性,并通過单调性和极值情况,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然后借助图象观察得到函数的最值.  (作者:祝存建,如皋市第一中学)
摘 要:有些人生了病却没有钱治疗,救命药救不了他的命;也有些人很有钱却生了治不好的病,救命药也救不了他的命。影片折射的社会问题会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才能让中国普通病患合法地用上价格便宜的抗癌新药?其最终方案,必然是政府、药企、公益、患者等多方合力才能解决,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承担。  关键词:抗癌药;重大疾病;药企;经济学  影片《我不是药神》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相信很多人看了电影,眼泪都会忍不住
摘 要:2019年,伴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思政课及其教学研究热度空前。通过对作为教学研究“风向标”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年转载论文多角度的统计分析,梳理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学思政课教学等研究热点,并对高中新课标深度研读等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作展望。  关键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综述;中学思政课;研究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特征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中脱颖而出的新题型。同样属于“材料作文”,它与之前流行的“新材料作文”究竟有什么区别?其写作要领又是什么?  我们还是通过实例比较一下二者的区别。先看2015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需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该如何聚焦课堂有效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王恒富老师的《过有品位的课堂生活》一书向我们传递了其中的哲
重點诠释  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从而给读者提供知识的一种文体。  2. 在高考书面表达中,其主要命题形式为图表式作文,有时也以图画式和提纲式作文来呈现写作材料。  3. 它要求语言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说明过程讲究层次性和条理性。  4. 这种文体通常用第三人称,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说明文主要类型  1. 描写某事物的性质功用。  2
摘 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分内之事。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十九大精神时,学懂弄通是一个层次的要求,认可赞同则是另一层次的要求。“如何让学生认同”,考验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这样一个关乎全民福祉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需要以令人信服的事实为依据,即事实为据;需要以引导学生认可赞同为目标,即认同导向。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事实;认同;政治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