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面对而又不可轻视的特殊群体。所谓问题学生,就是在品德、认识、态度、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存在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任性、恃强、自私、自我为中心等特点。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影响和危害日益增长,小则影响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大则危害社会的和谐安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仅关系着每个问题学生的成长,学习和进步,而且关系着社会、学校、家庭的发展。因此,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班主任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学生;转化
一、建立好师生关系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应该清楚,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言辞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如果师生感情相悖,关系对立,那么对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解、不服气、不配合。所以,不融治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教育的大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既要了解学生外在的优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对学生的了解就是对学生的关注,“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所以,一般接手新班级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多渠道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
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学生有尊严感,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對美好前途的向往。班主任必须理智地对待“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克制和宽容。教育“问题学生”,适当的批评、处判都是必要的,但学生一出事就搬出校规、班规未必是好办法。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捕提“问题学生”大大小小的闪光点,在批评“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能从表扬他的优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战术,那么这样做就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好得多。
二、平等对待,因材施教
“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控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总结起来,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往往具有相当大的模仿性和暗示性,父母的爱好、思想、学业、成就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很难想象,整天沉于牌桌、赌台的父母会教出好学上进的儿女。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忽了管教和关心孩子,这是形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出外打工、做生意,孩子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而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有的孩子与父母住在一起,也缺少沟通,家长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以为只要有钱给他们就行了;有些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关心少之又少。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所以出现“问题学生”,学校教育工作疏忽或失误班级管理工作不当、老师对学生态度不好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我认为,学生遭受挫折后,教师的冷言冷语甚至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某些受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三)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逐渐开始影响孩子的价值观,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思想滋生,“读书无用论”抬头,拜金主义等都严重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另外,消费文化与负面影响对青少年影响更大,影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一些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环境,使得他们沉迷其中,荒废学业。
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了“问题学生”的成因,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家访争取家长支持、并协同家长解决好孩子们的心理间题,在家长、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三、创造机会,树立自自信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例如,2016年我所带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她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因此,她感到非常自卑,她在周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已是最笨的人。”为了让她找到自信,我经常利用下课时间与她谈谈话,并及时询问她的生活、学习情况。课上,我经常鼓励她回答问题,尽管她答得并不怎么样,我还是带领全班同学给予她热烈的掌声。现在,她自信多了,也敢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了。由此可见,在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中,表扬和激励的作用极为重要。
教师只要善于捕提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评价他们,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从而増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四、查漏补缺,不离不弃
个别学生成绩不好,教师在辅导他们时,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某个学生“无可救药”之类的话。我记得曾教过这么一个男孩子,平时贪玩、捣蛋、爱撒谎,毛病很多,教过的老师都对他持否定态度。后来他分到我所带的班,一个学期下来,我差不多一星期就与家长联系一次,向家长汇报他在校的表现。一开始,家长很排斥,以为我告状,不愿意与我谈话。可我每次与家长接触都要夸一夸他们的孩子最近哪里又进步了,从来都没有直接批评告状,说得家长喜笑颜开,并很虚心地听我给他们提的一点小建议,说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来二去,家长开始相信我,并主动配合我共同教育孩子,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变好了很多,对父母也开始有礼貌了。
总之,“问题学生”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常言道:“教无定法,但要得法。”让我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关爱,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万样.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田恒平.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学生;转化
一、建立好师生关系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应该清楚,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言辞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如果师生感情相悖,关系对立,那么对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解、不服气、不配合。所以,不融治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教育的大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既要了解学生外在的优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对学生的了解就是对学生的关注,“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所以,一般接手新班级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多渠道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
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学生有尊严感,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對美好前途的向往。班主任必须理智地对待“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克制和宽容。教育“问题学生”,适当的批评、处判都是必要的,但学生一出事就搬出校规、班规未必是好办法。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捕提“问题学生”大大小小的闪光点,在批评“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能从表扬他的优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战术,那么这样做就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好得多。
二、平等对待,因材施教
“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控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总结起来,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往往具有相当大的模仿性和暗示性,父母的爱好、思想、学业、成就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很难想象,整天沉于牌桌、赌台的父母会教出好学上进的儿女。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忽了管教和关心孩子,这是形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出外打工、做生意,孩子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而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有的孩子与父母住在一起,也缺少沟通,家长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以为只要有钱给他们就行了;有些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关心少之又少。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所以出现“问题学生”,学校教育工作疏忽或失误班级管理工作不当、老师对学生态度不好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我认为,学生遭受挫折后,教师的冷言冷语甚至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某些受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三)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逐渐开始影响孩子的价值观,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思想滋生,“读书无用论”抬头,拜金主义等都严重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另外,消费文化与负面影响对青少年影响更大,影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一些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环境,使得他们沉迷其中,荒废学业。
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了“问题学生”的成因,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家访争取家长支持、并协同家长解决好孩子们的心理间题,在家长、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三、创造机会,树立自自信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例如,2016年我所带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她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因此,她感到非常自卑,她在周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已是最笨的人。”为了让她找到自信,我经常利用下课时间与她谈谈话,并及时询问她的生活、学习情况。课上,我经常鼓励她回答问题,尽管她答得并不怎么样,我还是带领全班同学给予她热烈的掌声。现在,她自信多了,也敢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了。由此可见,在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中,表扬和激励的作用极为重要。
教师只要善于捕提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评价他们,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从而増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四、查漏补缺,不离不弃
个别学生成绩不好,教师在辅导他们时,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某个学生“无可救药”之类的话。我记得曾教过这么一个男孩子,平时贪玩、捣蛋、爱撒谎,毛病很多,教过的老师都对他持否定态度。后来他分到我所带的班,一个学期下来,我差不多一星期就与家长联系一次,向家长汇报他在校的表现。一开始,家长很排斥,以为我告状,不愿意与我谈话。可我每次与家长接触都要夸一夸他们的孩子最近哪里又进步了,从来都没有直接批评告状,说得家长喜笑颜开,并很虚心地听我给他们提的一点小建议,说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来二去,家长开始相信我,并主动配合我共同教育孩子,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变好了很多,对父母也开始有礼貌了。
总之,“问题学生”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常言道:“教无定法,但要得法。”让我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关爱,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万样.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田恒平.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