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作用的教育学解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er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是那些与经验相关的叙事,也是人们以叙事方式认识世界的结果,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故事具有教育性、隐喻性、多义性和文化性等特性。
  故事对于儿童获取语言技能、洞察世界、提升情商、智力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简单地讲,故事具有社会和教育两大功能和作用。但主要体现为教育或教化的功能。故事一经产生就具有教育意义,后来衍生出娱乐和其他社会功能。有时候,故事的社会作用也是教育的。在孩子的世界中,故事是不可或缺的,它帮助孩子认识外部世界以及构筑自己的世界,了解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故事还帮助孩子养成文化的感受,扩充孩子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故事是一种可以触及每个人内心的神奇,可以控制人的情绪,将人们引领入超越时空的境界。从教育教学意义上来讲,故事是儿童获得个体成长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获取语言技能的基本手段
  语言的学习始于婴儿对父母的模仿,但是复杂一些的语言,特别是语言的语法规则、语言结构与逻辑有时需要通过别人的叙事来学习,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儿童语言的获得如同人类语言产生的一个缩影,先是单纯地具有一一对称的符号指称,然后是纯抽象的意义关系指称,而故事正是学习符号意义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模本。通过故事,儿童学会认识世界、描绘世界和表达思想的编码技艺,这是从生物意义的人转向文化或社会意义的人的初步标志。
  二、 儿童洞察世界的一条途径
  由故事所体现的经验世界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背景知识结构。正如伽达默尔所云:“我们从不空着手进入认识的境界,而总是携带着一大堆熟悉的信仰与期望。”“更为重要的是,在所有的经验模式中,我们总是把我们的个别经验置于先前的脉络中,以确保它们真的明白易懂;先于任何个别经验,我们的头脑已经预置了一个纲要框架和经验事物的典型形貌。”科尔莱恩·伊盖恩曾说:“儿童从最先所听讲的故事中无论获得什么都会很快的固定下来并作为将来学习的一个模板。”故事的这种经验模式为儿童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经验支持,也是他们迅速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持性条件。
  三、 提升儿童的情商
  故事可点燃儿童的情感体验,使儿童融入另一种情绪生活,进而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情感世界。儿童情感世界一方面是由儿童与父母或其他个体之间“当下”时态的情感交流而丰富和成长;另一方面,人们所提供的非现实世界也促进儿童情感世界的发展。故事所呈现的另一时空“他人”的情感历程就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参照和另一种体验,有时这种情感体验并不亚于真切的亲历的体验。如果用韦伯关于理解的一个词“神入”来描述儿童对故事的理解,那么儿童对故事的神入理解,首先应是情感的神入。
  四、 促进儿童智力成长
  这里的智力是指人的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儿童的智力是儿童的高级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直接的相互作用下而发展起来的,或者通俗地讲是直接经验的结果;但是,间接经验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况且在人类的智力演化史中,这种作用是逐步增强的。故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为儿童的智力成长提供了有意的刺激。而且,有些故事本身就是智能型故事,这样的故事具有智能的张力,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自然会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五、 利于儿童社会化
  人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通过语言符号、行为使儿童逐渐接受社会的规范、准则和价值观的过程,换一种说法就是让儿童逐步熟悉、懂得、内化并学会遵守人生游戏的规则的过程。故事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故事中,无论是人还是物的言行背后都渗透着一定的社会法则和规范以及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儿童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学会了遵守社会规范而接人待物,通过内化这些规则、价值观而实现社会化。在故事中儿童学会认识自我,建构社会联系,发展道德观念,塑造人格等,倾听别人的故事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彩虹小学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可见,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英语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从教师方面,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
班级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如何发挥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的作用,使全班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学生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心情。这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充分体现。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特色正是班级具体班务工作的充分体现,也是学校工作的亮点和风景线。一个好的班级班风就能体现一个班主任管理的特色,而一个良好的班级班风更能体现学校工作的特色。班主任是班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构筑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让语文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    一、创新活用“文本课程”,让教材更合理  所谓的文本课程,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
英语活动课的悄然兴起,成了目前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受到了老师及学生们的欢迎。要学好一门语言,除了要有毅力外,还需要有浓烈的兴趣。英语学科的活动相辅相成,其目的是以激发
课改以来我们致力于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导思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合作中思维碰撞,从而探究验证,达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以下是我个人的教学经历,愿同仁指正。  1.导思——明确目标、提出猜测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猜想,自主发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