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词教学是否真的是可有可无呢?怎样才能增强字词教学的时效呢?结合笔者多年从教经验,拟从字词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字词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字词教学三方面谈谈对词语教学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1.忽视字词教学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完全不管:生词让学生课下自己去学习,不能自学的,就由家长指导、督促。
食之无味:字词的处理无非就是读两遍抄三遍了事。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
作业、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别字,很多教师或熟视无睹,只要不影响表达即可;或圈点出来做个提醒,很少要求订正抄写。
2.究其原因
新课程实施以后,随着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位与“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文本解读成了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成了改革的主战场,基础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字词成了非重点内容,原有的字词教学这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字词教学主要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到了初中阶段,字词不必再费力劳神,大可轻描淡写一番,甚或弃之不顾;还有的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明显地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
毋庸置疑,学好汉字,积累丰富的词语是学好语文的第一关。不过这一关,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的,这早已是众多语文教育专家的共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字词教学,不容轻视。
1.贯彻新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部分规定:7~9年级“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使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 500个,其中3 000个左右会写”。
2.识字写字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常用的汉字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有显著的地位。否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传承民族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在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甚至不少学生连汉字最起码的书写笔顺都把握不准。汉字,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当今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字词的基本能力,教会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汉字并使之发扬光大。
4.语文素养的体现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这一环节的淡化、薄弱和低效,无疑是其主要原因!对此,不能不令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警醒和反思……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论课程怎样改革,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掌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
三、浮华去尽显本色
1.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情都了如指掌,教师认为的一些应已掌握的字词,学生在认知上却可能存在障碍,所以最好在通读课文后由学生将生字词勾画出来,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自己的疑惑。最后教师可作总结和适当的补充。
2.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到位。通读全文,划记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或通过查工具书自学字词,并把生字的拼音写到课文中生字的上面。学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积累雅词的做法。
课堂讲练到位。改变字词教学形式主义的做法,要使学生印象深刻,学有所获,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对课文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生字词做到心中有数。
指导学生识记字词。上课伊始,师生纠正补充完善本课字词;指导学生理解、品味、感悟字词。对于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的,则在课堂教学时组织讨论学习或点拨讲授。
课后检测到位。学完一篇课文,至少要求学生运用多个读一读,写一写当中的词语表达一个较为复杂的意思。基础稍好的,要求他们用尽可能多的词语写上两三百字的有中心的短文。特别优秀的,要求他们把本课字词全都用上,写成六七百字的精彩文章。
3.學习形式多样性
字词教学不能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这样只能使字词教学枯燥乏味,久而久之造成字词教学的低效。而应该在帮助学生养成长期积累字词的习惯的同时,增加字词教学的趣味性,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领悟词语丰富的内涵,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上所述,只是我对字词教学的管窥之见。我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教师重视字词教学,认真探索字词教学的规律,一定能帮助学生过好字词关,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凤凰路校区(519000)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1.忽视字词教学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完全不管:生词让学生课下自己去学习,不能自学的,就由家长指导、督促。
食之无味:字词的处理无非就是读两遍抄三遍了事。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
作业、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别字,很多教师或熟视无睹,只要不影响表达即可;或圈点出来做个提醒,很少要求订正抄写。
2.究其原因
新课程实施以后,随着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位与“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文本解读成了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成了改革的主战场,基础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字词成了非重点内容,原有的字词教学这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字词教学主要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到了初中阶段,字词不必再费力劳神,大可轻描淡写一番,甚或弃之不顾;还有的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明显地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
毋庸置疑,学好汉字,积累丰富的词语是学好语文的第一关。不过这一关,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的,这早已是众多语文教育专家的共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字词教学,不容轻视。
1.贯彻新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部分规定:7~9年级“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使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 500个,其中3 000个左右会写”。
2.识字写字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常用的汉字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有显著的地位。否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传承民族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在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甚至不少学生连汉字最起码的书写笔顺都把握不准。汉字,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当今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字词的基本能力,教会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汉字并使之发扬光大。
4.语文素养的体现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这一环节的淡化、薄弱和低效,无疑是其主要原因!对此,不能不令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警醒和反思……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论课程怎样改革,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掌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
三、浮华去尽显本色
1.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情都了如指掌,教师认为的一些应已掌握的字词,学生在认知上却可能存在障碍,所以最好在通读课文后由学生将生字词勾画出来,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自己的疑惑。最后教师可作总结和适当的补充。
2.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到位。通读全文,划记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或通过查工具书自学字词,并把生字的拼音写到课文中生字的上面。学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积累雅词的做法。
课堂讲练到位。改变字词教学形式主义的做法,要使学生印象深刻,学有所获,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对课文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生字词做到心中有数。
指导学生识记字词。上课伊始,师生纠正补充完善本课字词;指导学生理解、品味、感悟字词。对于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的,则在课堂教学时组织讨论学习或点拨讲授。
课后检测到位。学完一篇课文,至少要求学生运用多个读一读,写一写当中的词语表达一个较为复杂的意思。基础稍好的,要求他们用尽可能多的词语写上两三百字的有中心的短文。特别优秀的,要求他们把本课字词全都用上,写成六七百字的精彩文章。
3.學习形式多样性
字词教学不能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这样只能使字词教学枯燥乏味,久而久之造成字词教学的低效。而应该在帮助学生养成长期积累字词的习惯的同时,增加字词教学的趣味性,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领悟词语丰富的内涵,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上所述,只是我对字词教学的管窥之见。我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教师重视字词教学,认真探索字词教学的规律,一定能帮助学生过好字词关,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凤凰路校区(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