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课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我在认真研读了课标中对本专题的要求后,确定了如下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数学思考
1.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
1.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形状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内容标准
再看内容标准,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测量、图形的认识都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课标中对图形的周长这一专题在第一、第二学段是这样描述的:
第一学段: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第二学段: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说教材
(一)编写特点
1、 素材联系生活
本单元素材的选取典型而独特,可以说做到了“两个特别”。
特别熟悉:有关周长的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什么?是校园。所以校园里面的周长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
特别典型:看到“美化校园”这个主题,如果你是一个学过周长的人,那么你会想,这里面一定有周长的问题。对于一个没学过周长的人来说,他要美化校园,首先遇到的便是有关周长的问题。这样的素材,我们称之为结构性素材。
2、 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这不仅仅是这一专题的特点,因为青岛版教材每一个信息窗后面都会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以及“问题口袋”。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图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这种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这是青岛版教材所独有的。
3、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型的学习方式
青岛版教材在编写思路、板块编排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像你问我说、你说我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编写体例
青岛版教材每个信息窗都设置了情境图、你问我说、自主练习等栏目,每个单元后又设置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等栏目。
“情境图”往往以信息包、情境串、故事串、问题串的形式呈现。
“你说我讲”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交流和探讨中掌握知识。
“自主练习”是对红点、绿点问题的拓展、应用和深化,自主练习中有的题目还承载着新授知识的任务。
“你知道吗?是对数学文化的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情趣。
“我学会了吗”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定量评价的工具。实现了评价的即时功能。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我都学会了吗?”是学生对全册知识的反思,利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丰收园”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的定性评价。便于让学生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
以本专题中测量、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些都属于几何的领域,但是对周长的计算属于代数范畴。公式的应用又是联系生活实践会描述周长的基础,最终是为了为生活所用。
纵向整合:
前面内容是后面学习面积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铺垫。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的建议
1)活用情境图,以亲身体验为基础,情境图是学校的花坛,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参观一下学校的花坛,欣赏一些不同形状的花坛的图片,让他们投入到美化环境、保护花坛的活动中,从而引出安装栅栏的问题。
2)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提倡策略多样化。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有用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来思考。
3)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体会周长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提供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2、学的建议
1)课前预习五分钟。我一直坚持让学生预习,这个单元我的建议是提前预习五分钟即可,了解信息窗,明确情境图的信息,提出一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前置自学十分钟。这个十分钟放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重点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白板上。
3)合作探究十分钟。这个十分钟主要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出完整正确的书写格式。
4)自主练习八分钟。这个十分钟要先独立解决老师设计的课堂达标练习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批阅。
5)质疑解惑两分钟。这个两分钟很关键,提出质疑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评价建议
个人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习惯、星换小印章、小印章换大印章、大印章换胸章等等。
小组评价:评选优胜小组。
延迟评价:部分学困生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要延迟评价,不要随便给他们贴上不行的标签,看到进步。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家长资源:家长是我们好帮手,也是孩子的好老师。所以刚开学的家长会上就跟家长沟通好,让孩子做好预习,家长监督好。另外经常在群里发布这方面的信息,取得家长的支持很重要。
2、课堂生成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能成为最好的生成资源,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这些都是进一步备课的依据。
3、生活中的资源:这一单元生活中的资源最多,生活中处处是物体,是物体就有面,是面就有周长。平时我们可以多注意发现这样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说多看多想,让他们说一说,问一问。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我在认真研读了课标中对本专题的要求后,确定了如下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数学思考
1.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
1.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形状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内容标准
再看内容标准,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测量、图形的认识都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课标中对图形的周长这一专题在第一、第二学段是这样描述的:
第一学段: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第二学段: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说教材
(一)编写特点
1、 素材联系生活
本单元素材的选取典型而独特,可以说做到了“两个特别”。
特别熟悉:有关周长的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什么?是校园。所以校园里面的周长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
特别典型:看到“美化校园”这个主题,如果你是一个学过周长的人,那么你会想,这里面一定有周长的问题。对于一个没学过周长的人来说,他要美化校园,首先遇到的便是有关周长的问题。这样的素材,我们称之为结构性素材。
2、 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这不仅仅是这一专题的特点,因为青岛版教材每一个信息窗后面都会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以及“问题口袋”。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图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这种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这是青岛版教材所独有的。
3、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型的学习方式
青岛版教材在编写思路、板块编排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像你问我说、你说我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编写体例
青岛版教材每个信息窗都设置了情境图、你问我说、自主练习等栏目,每个单元后又设置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等栏目。
“情境图”往往以信息包、情境串、故事串、问题串的形式呈现。
“你说我讲”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交流和探讨中掌握知识。
“自主练习”是对红点、绿点问题的拓展、应用和深化,自主练习中有的题目还承载着新授知识的任务。
“你知道吗?是对数学文化的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情趣。
“我学会了吗”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定量评价的工具。实现了评价的即时功能。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我都学会了吗?”是学生对全册知识的反思,利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丰收园”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的定性评价。便于让学生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
以本专题中测量、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些都属于几何的领域,但是对周长的计算属于代数范畴。公式的应用又是联系生活实践会描述周长的基础,最终是为了为生活所用。
纵向整合:
前面内容是后面学习面积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铺垫。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的建议
1)活用情境图,以亲身体验为基础,情境图是学校的花坛,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参观一下学校的花坛,欣赏一些不同形状的花坛的图片,让他们投入到美化环境、保护花坛的活动中,从而引出安装栅栏的问题。
2)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提倡策略多样化。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有用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来思考。
3)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体会周长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提供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2、学的建议
1)课前预习五分钟。我一直坚持让学生预习,这个单元我的建议是提前预习五分钟即可,了解信息窗,明确情境图的信息,提出一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前置自学十分钟。这个十分钟放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重点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白板上。
3)合作探究十分钟。这个十分钟主要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出完整正确的书写格式。
4)自主练习八分钟。这个十分钟要先独立解决老师设计的课堂达标练习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批阅。
5)质疑解惑两分钟。这个两分钟很关键,提出质疑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评价建议
个人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习惯、星换小印章、小印章换大印章、大印章换胸章等等。
小组评价:评选优胜小组。
延迟评价:部分学困生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要延迟评价,不要随便给他们贴上不行的标签,看到进步。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家长资源:家长是我们好帮手,也是孩子的好老师。所以刚开学的家长会上就跟家长沟通好,让孩子做好预习,家长监督好。另外经常在群里发布这方面的信息,取得家长的支持很重要。
2、课堂生成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能成为最好的生成资源,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这些都是进一步备课的依据。
3、生活中的资源:这一单元生活中的资源最多,生活中处处是物体,是物体就有面,是面就有周长。平时我们可以多注意发现这样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说多看多想,让他们说一说,问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