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看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颁布让写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然而,如果我们不能深入地领悟新课程的理念,在理解上就会出现偏颇,表现在:
  追求文采,失去朴实
  翻看中高考的满分作文,各种竞赛的获奖作文,我们会发现它们写景抒情辞藻优美,笔墨精彩,句式多采用修辞骑倾向;发议论,往往联系人生,感悟哲理。在形式上常常不拘一格,花样繁多。于是,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会以此为蓝本。他们在材料的纷繁、词汇的丰富和修辞的多样性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的指导。所以,在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的作文文采飞扬。华丽的辞藻、恰当的组合、多元的修辞,句段的铺排,的确令人赏心悦目。然而,在文中我们却无法找寻到作者真情实感的流动,无法捕捉到文脉所在,所以,读过之后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为什么?有人说,这是因为新课程的诱导。其实这是对新课程断章取义或一知半解甚至是无知的曲解。
  我们写作的对象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朴实无华的。即使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在写作时也会洗尽铅华,超越文采回归朴实。朱自清的《背影》,只是简单地叙述了一次父子之间的离别,却能感动一代代的读者。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没有意蕴深刻的哲理,有的只是生活细节的娓娓叙述。文章简单、朴实,但包涵着浓郁的人间真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面对这人间的真情,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唏嘘不已啊!其实简单又何尝不是一种风景呢?那些看似简单、平凡、琐碎的细节,有时会打动人心的。那些深刻而充实,丰富而动人的内容,有时会蕴涵在简单、朴实之中的。
  追求形式,忽略内容真实
  翻阅获奖作文,除了文采横溢外,还有形式上的创新。这也会被我们老师作为范例、样本教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写作时采用这些形式。于是课堂上学生拿起笔想的是不写什么内容,立意是什么,而是我采用何种形式去写。开头是用日记体呢,还是用格言呢?是开门见山呢,还是借景抒情?是采用书信体还是演讲稿呢?在形式上颇费思量。但是文章打动人的不在于形式的新颖,而在于内容的真实,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写作时要说真话,抒真情,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也会从观点是否正确,结构是否新颖严谨,语言是否流畅等方面去衡量作品的优劣,对于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却无法衡量。所以作文中学生虚饰生活、伪饰感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写作时要从自己的内心的体验写起,真实的去表现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让他们明白文章打动人的不是形式的创新,而是文章的内容是否有真情实感,“感人心者在于真。”古人不是也说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吗?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平时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去领悟,去体验,这样在作文时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和感情,才能写其想写,说其想说,才会明白惟有真才是做文章的根本,而不是形式的新颖。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如何去引导学生的作文呢?我想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
  一、命题的角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地唤起内在的写作需要
  学生涉世不深,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度不够,在写作是常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所以我们在命题时要写他们身边的事情。例如亲情,亲情是人的一辈子谁都离不开的,学生对此也会有较深的感悟。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要从这方面写起。有的老师在训练学生写这类文章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多数学生在写作时一气呵成,文中饱含感情,读后令人感动。可见亲情不需要我们去雕琢,它蕴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母爱的伟大、父爱的沉默、老师之爱的无私、同学之爱的坦诚等都会令我们感动许久。前面提到的《背影》不就是如此吗?亲情真实而且朴实无华,但是却有无穷的感染力,令人回味。
  二、选材素材,凸显时代气息
  现在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领域也多种多样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的素材。作文之前,要让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与本次作文有关的素材,要新颖,不落俗套。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努力做到“吾手写吾口”,并努力从这些素材中去展开合理的想象。例如写好人好事,就不要再写拾金不昧、雨天送伞、如何帮助别人度过难关等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现代化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筛选符合时代气息的人或事去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好人好事的写作,我们就可以选取那些为美化我们的生活作出贡献的人们,如为失学的儿童献爱心、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默默坚守岗位的清洁工人、针对许多同学沉迷网络,难以自拔,人们怎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等等。写这样的内容,才会令人耳目一新,也才会使习作充满时代气息,也由于它们每天都发生在学生的身边,他们的感悟比较深刻,才会在笔端不自觉的流露出真情实感来。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学生都会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新课标下我们一定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刹那间的感动,要让学生在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如实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不要一味去追求形式的新颖。
其他文献
《童趣》属于一篇文言文,而且本篇文言文正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这篇文言文并不是特别难,相反,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作者描述的几件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无
诗人余光中说:“意象是构成诗的艺术之基本条件之一。”一篇成功的诗作,往往具有独创性的意象。它是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诗歌内蕴的核心和基础;它是意与象的互相渗透、和谐统一,是自然物象的心态化,内蕴了作者强烈的审美体验。  我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每种意象在古诗词鉴赏中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作用。古典诗词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词家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露表白,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因此,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虚拟企业的迅猛发展,虚拟社区环境将成为企业生存的主导空间,'合作经济'正在转变为经济活动的主流,'管理人'应赋予新内涵,企
自从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为之一新,那一节节示范课、课改过关课和跟踪课,效果尤为明显,这些高效的课堂,是通过教师精细设计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自主
本文针对超光滑表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游离磨料振动强化抛光加工方法,该抛光方法以游离磨料作为介质,在抛光过程中加以超声空化作用的辅助,加上工件的高速振动,使流体分子或微细磨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我手写我口”的实践,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之间的聊天,那真是高谈阔论、风生水起。可是他们写的作文却是那样的惨白无力、空洞无物。于是,我尝试在孩子们的“说”和“写”之间搭一座桥——口头作文,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口头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发
伊拉克战争出人意料地结束了.战争没有像许多专家所预想的那样,有伊拉克方面激烈顽强的抵抗和美英联军攻打重点设防城市时的重大人员伤亡.相反,被看做伊拉克政权最后希望的"
习惯了充分备课旁征博引、巧妙安排,走上讲台、信心百倍,自然社会、宏观微观、物质意识、古今中外、配方计算、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每一方教室里概莫能外地尽显师者的渊博学识,四十分钟的课堂精彩充实,学生醉了、迷了……  我的老师真行,什么都懂,真厉害!  这就是优质课吗?这就是高效课堂吗?这就是优秀的师者吗?  窗外的大树在嫩黄的小草面前伟岸,自然高大。  高空的雄鹰在待哺的雏鸟面前自如的翻飞,当然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