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是沟通学生与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高效学习。因此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扉。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教育实质上包含教和育两个方面。“教”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學生,“育”就是用爱去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应当如此,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班级管理中出现了问题,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尊重和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班主任对人才观具有片面化。现在很多初中班主任对人才具有片面化认识,最明显的一点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认为学习是学生当前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此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认为学生就应该听班主任的话,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如果学生出现了违反班级管理制度或者是违背了班主任的意愿的现象,就会表现出反感、厌烦的态度,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认为成绩好在班里就有地位,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阻碍。
第二,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从年龄上讲,班主任与初中生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差距;从阅历上讲,班主任当年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观念与现在的初中生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日常的沟通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而且很多初中班主任都会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也适用于现在的学生,对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只是有一个片面的理解。在管理模式上,通常是采用命令的方式,导致班主任的管理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不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第一,明确班主任的主导地位。班主任应当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来开展各项班级活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并不是说班级里的一切都由班主任做主,而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方向,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与同学相处,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融入爱心。首先,面向全体学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班级管理只是面对一小部分学生,不符合公平的教学原则。其次,班级管理一定要严格。只有严格的管理,学生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要将爱作为管理学生的切入点,用爱去管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有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每周的班级大扫除时,班主任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大扫除中,为营造一个整洁干净的学习环境作出贡献,同时打扫卫生也是学生放松的一种形式。有的学生会认为打扫卫生是一种很无聊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去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教室是同学们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平时也注意要维持整洁的卫生环境,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耐心地教育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都会有一定的区别,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是不想学习,可能是由于其他的因素导致他们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分析他们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耐心地教育学生,尽可能帮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同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四,家校合力共同管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个人习惯和思想素质都有很大的影响。身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家庭形成合力教育,这是保证班主任管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以前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比较欠缺,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一般是在开家长会或者是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才会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导致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但是现在科技在迅速地发展,家长与班主任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校讯通、微信、QQ、电话、家访、家长开放日、班会等都是现在常用的沟通方式,班主任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也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家校合力共同管理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五,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在初中,主题班会一般在每周五下午都会开展一次,充分地利用主题班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谓“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每周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能够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动态,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主题班会是一种情感的熏陶,为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扉。
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班主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者。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在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的同时,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彬,田晶. 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获得成长“力量”——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 中华少年,2017.
[2]李东升,孙树英. 用爱用心——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谈[J]. 华夏教师,2018(06):12.
[3]翟保奎. 从爱与责任的角度探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 中华少年, 2017.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教育实质上包含教和育两个方面。“教”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學生,“育”就是用爱去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应当如此,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班级管理中出现了问题,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尊重和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班主任对人才观具有片面化。现在很多初中班主任对人才具有片面化认识,最明显的一点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认为学习是学生当前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此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认为学生就应该听班主任的话,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如果学生出现了违反班级管理制度或者是违背了班主任的意愿的现象,就会表现出反感、厌烦的态度,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认为成绩好在班里就有地位,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阻碍。
第二,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从年龄上讲,班主任与初中生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差距;从阅历上讲,班主任当年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观念与现在的初中生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日常的沟通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而且很多初中班主任都会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也适用于现在的学生,对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只是有一个片面的理解。在管理模式上,通常是采用命令的方式,导致班主任的管理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不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第一,明确班主任的主导地位。班主任应当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来开展各项班级活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并不是说班级里的一切都由班主任做主,而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方向,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与同学相处,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融入爱心。首先,面向全体学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班级管理只是面对一小部分学生,不符合公平的教学原则。其次,班级管理一定要严格。只有严格的管理,学生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要将爱作为管理学生的切入点,用爱去管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有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每周的班级大扫除时,班主任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大扫除中,为营造一个整洁干净的学习环境作出贡献,同时打扫卫生也是学生放松的一种形式。有的学生会认为打扫卫生是一种很无聊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去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教室是同学们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平时也注意要维持整洁的卫生环境,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耐心地教育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都会有一定的区别,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是不想学习,可能是由于其他的因素导致他们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分析他们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耐心地教育学生,尽可能帮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同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四,家校合力共同管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个人习惯和思想素质都有很大的影响。身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家庭形成合力教育,这是保证班主任管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以前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比较欠缺,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一般是在开家长会或者是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才会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导致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但是现在科技在迅速地发展,家长与班主任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校讯通、微信、QQ、电话、家访、家长开放日、班会等都是现在常用的沟通方式,班主任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也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家校合力共同管理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五,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在初中,主题班会一般在每周五下午都会开展一次,充分地利用主题班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谓“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每周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能够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动态,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主题班会是一种情感的熏陶,为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扉。
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班主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者。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在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的同时,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彬,田晶. 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获得成长“力量”——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 中华少年,2017.
[2]李东升,孙树英. 用爱用心——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谈[J]. 华夏教师,2018(06):12.
[3]翟保奎. 从爱与责任的角度探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 中华少年,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