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活动与表现的案例研究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建构区投放了“多米诺骨牌”供幼儿游戏,在幼儿游戏时发现幼儿对于建构“多米诺骨牌”的成功或失败存在很多不同的心理与表现,这些表现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本文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从对幼儿的观察、分析、指导等方面来解读幼儿游戏时的多种心理活动与表现。
  【关键词】“多米诺骨牌”游戏;幼儿表现;幼儿教育
  一、研究背景
  在游戏中,不同幼儿的表现对游戏活动的进行具有不同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的发展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幼儿在游戏中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体验。当幼儿游戏成功和失败时,他们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幼儿游戏时的表现,探索分析幼儿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接近幼儿,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二、幼儿在游戏成功时的体验
  1.游戏案例观察实录
  为了更好地分析幼儿的心理与表现,笔者特意对幼儿在游戏时的表现进行了多次观察,选取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
  【实录一】:不断挑战难度的铭铭(见图1)
  幼儿“多米诺骨牌”游戏正在进行,铭铭是我班的搭建小能手,这次的多米诺骨牌让幼儿挑战的是各种植物造型,他们有的搭小花,有的搭小树。在其他幼儿还没有完成的时候,铭铭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哇,铭铭,你搭得好快啊!”旁边的豆豆对他说道。铭铭用手一推“树干”下的一块“多米诺骨牌”,就将作品全都推倒了。之后,他又开始东看看西看看,观察别人的作品,没一会儿他又开始动手搭建自己的新作品。不知道这次的新作品是什么,但看他的状态应该是比之前的“树”难度更高的造型,他反复尝试了很多次,最后呈现出的造型像圣诞树一样,其中还有各种色块。与刚才简单的树造型相比,这一造型更像是一幅填充了颜色的作品,看起来更加饱满。铭铭完成作品后站起来看着自己的新作品,再次蹲下来把这棵“圣诞树”推倒了。这时,他又转身对旁边的同伴说:“我还可以搭一个更难的。”旁边的幼儿应了声:“你可真厉害。”于是他又开始新的尝试……
  案例中铭铭在尝试成功后会继续提高自己的挑战难度,搭建更难的造型。铭铭在得到同伴的表扬后没有表现出十分兴奋的状态,而是再次挑战了更高难度的作品,完成新作品的搭建后,铭铭收获了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2.幼儿游戏中心理活动与表现的关系
  《学前游戏论》中提到,“在游戏中,幼儿感受积极的情感,满足内心的种种体验”,铭铭不是一位看重别人夸奖的幼儿,他的一系列行为表现都是源于自己内心对游戏难度的再次挑战。《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中提到游戏活动的基本成分是外在游戏行为和内在游戏体验。在这一案列中,铭铭就是内在游戏体验的典型体现,由于铭铭对游戏的内在体验得不到满足,所以他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再挑战难度更高的游戏过程。
  三、幼儿在游戏失败后的表现
  1.游戏案例观察实录
  【实录二】:寻求帮助的浩宇
  浩宇在挑战高难度的搭建内容时,很不幸地失败了,浩宇很气恼,用小脚踢了一下自己失败的作品,转身就来找教师:“老师,我刚刚明明已经快搭好了,但骨牌不小心倒下去了,我很想搭一个两层的多米诺塔的,这有点难,您可以来帮我搭一下吗?”
  从实录二中可以看出浩宇的行为表现很直接,他不愿意自己修补失败的作品,而是直接向教师寻求帮助。可见,在遇到困难时,浩宇的表现不是自己想办法,而是将问题抛给其他人解决。
  【实录三:争吵的建筑师】(见图2)
  小艺和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多米诺骨牌”,他们这次的作品很独特,是“金字塔”,几名幼儿在游戏中合作十分融洽,但在完成塔顶搭建时遇到了问题,小艺决定加宽“金字塔”底部,让作品变得更大一些,但点点觉得现在的造型已经很完美了,如果再加可能会倒塌,两名幼儿在座位旁边争执不下,但谁也没有动手对作品进行搭建。这时,同伴小翔开始对“金字塔”进行搭建,没想到当小翔把一块“多米诺骨牌”放在顶端时,旁边的“多米诺骨牌”就开始倒下来,小艺和点点立刻朝自己的作品看去。“小翔,你干什么呀,跟你说了不要再搭了”,点点抱怨道。“小翔,金字塔倒了都怪你。”小艺很不服气。小翔也很委屈:“我又不是故意的,谁让你们刚才搭得这么高,我很轻很轻地搭都倒下来了,金字塔本来就不牢呀。”一瞬间三个小伙伴为了倒塌的“金字塔”吵了起来。
  这是一个多名幼儿合作的游戏案例,幼儿在作品失败后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相互推卸责任,当其他幼儿将这一过程告诉教师后,小翔表现出为自己的失误辩解的行为。
  【实录四:彻底放弃的恒恒】(见图3)
  恒恒今天搭建“多米诺骨牌”比以往都要认真,这次他搭出了房子的造型,有圆形建筑也有方形建筑,看起来很不错,他正在搭建第三座房子時意外出现了,其中一块“多米诺骨牌”倒塌了,这时恒恒的作品也无法继续,他看着自己的作品依次倒塌。看了一会儿,恒恒又动手推倒了自己另一半的房子作品,使没有完成的作品全部倒塌了,然后他整理好玩具,转身离开,没有继续搭建,而是换了别的区域游戏。
  恒恒在作品失败后的表现是完全放弃,他没有再次尝试搭建,而是离开了原本的区域,选择了别的游戏。
  2.幼儿游戏中心理活动与表现的关系
  在实录二中,浩宇在游戏失败时选择告诉教师,让教师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和难题,可见浩宇在游戏失败后的心理活动是等待支援,并没有为自己作品的倒塌而感到可惜。
  在实录三中,小艺等几名幼儿在游戏失败后的心理活动是“不是我的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推卸责任,这几名幼儿都希望把作品完成得更好,但没有找出完善作品的办法,结果适得其反。他们的内心既有不甘心,又有可惜,但都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因此出现推卸责任的行为。
  四、幼儿在游戏中行为表现的原因
  1.幼儿自身对游戏的积极性
  每位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不同,对游戏的需求也不同,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在面对同一种游戏时存在不同的心态,有些幼儿面对游戏带来的刺激(成功或失败)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积极的,他们愿意接受挑战,也就是说幼儿自身的性格对幼儿游戏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
  在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幼儿一直在挑战难度更高的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游戏是孩子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重复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个明显特征;尝试性行为是幼儿游戏的常有表现。”在“多米诺骨牌”游戏中,幼儿有尝试性的典型表现,这种尝试游戏的意识促使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
  3.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
  《学前儿童游戏论》中提到,“游戏是幼儿轻松愉悦的体验活动”,可见幼儿在游戏中的心理表现是愉快的、轻松的。当幼儿从游戏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时,他们对游戏会更加执着喜欢,反之,如果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挫败感,这名幼儿或许会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其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有着相对应的关系。
  我们平时一直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却没有重视幼儿的内心情感,这些在游戏中表现的心理活动导致了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在关注幼儿行为表现的同时,教师不能忽略幼儿的内心想法,而应让游戏成为幼儿真正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名.学前游戏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引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时期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
1964年,18岁的周国彪踏上了去古巴哈瓦那大学留学的飞机。临行前的一个月,他和其他几十名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高中生一起,在北京接受培训。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告诉他们,国家急需外交方面的外语人才,希望他们早日学成回国。  1968年,文革浩劫。服从分配,周国彪站在了一七一中学的讲台上,这一站,就是38年。不是最初的梦想,却成为最终的热爱。38年,他始终坚守在这条时代和历史为他选择的路上。在这
【摘要】根据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一种符合现代初中生心理的阅读方式运用而生,即“生态阅读”。生态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手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情感体验,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捕获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引导学生切实感受阅读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阅读;实践探究  【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南宁市教师网络研修主题拓展延伸上林县初中语文工作坊生态
【摘要】高考涉及的解析几何题型较多、难度较大,其中,定值问题在高考中时常出现,对学生分析及思维灵活性的要求较高。为使学生突破这一高考重点题型,掌握不同定值问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本文对解析几何中定值问题类型进行汇总,围绕具体例题讲解对应题型的解题思路,希望为学生解答类似问题带来良好启发,使其能够快速突破解题难点。  【关键词】高考;解析几何;重点题型;定值问题  纵观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解析几何的定值问
【摘要】物型化学是初中化学教育理念的延展,“文化”可以理解为以文化人,那么“物化”则可理解为以物化人。物型化学就是通过物我合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证精神。文章论述了物型化学的几个明显特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景在场的生本体验以及精彩纷呈的小组汇报。  【关键词】以物化人;物型化学;核心素养;静悄悄革命  一、化学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化学学习长期在“去情境”的场所,相对
【摘要】文章依据多年的职高班主任工作实践,从明确目标、全员参与、观察沟通、坚持标准、关爱学生、理解尊重等方面着手,对班集体建设的有效策略做出了详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老师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进而塑造一个欢快愉悦、积极向上的中职班集体。  【关键词】职高班主任;和谐;集体  名师魏书生曾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道:“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
最近,有幸聆听了薛法根老师的一节阅读课《爱如茉莉》,他那睿智幽默的谈吐、清新淳朴而又不失厚重的教学风格,再次让我如沐春风。课的结尾处,仍是进行读写训练,摘录如下:  师:当然生活中的爱不完全是像茉莉那样平常,在你心目中,“爱”如什么呢?把它写成一句话。  (板书: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写话,教师巡视)  (指名读)  生1:爱如一杯甘甜的美酒,让人唇齿留香,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形象、直观,尽可能地使学生主动融入历史学习中,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并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搭建平台;其次,应恰当、分层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吃透教材;最后,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只有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走进历史;感悟历
【摘要】良好情境的创设是渲染音乐课堂氛围、点燃学生音乐热情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笔者认为,教师应努力提高情境创设的艺术,使生活、故事、童谣、游戏等成为音乐情境创设的素材之源,并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以提升情境教学的感染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良好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渲染音乐,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点燃其热情,使其自觉地走进音乐、亲
2007年初,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被派到美国维斯康新州学习。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观察、听课、与各科教师交流,收获颇丰。  1.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美国教师把每个学生看成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的个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发展速度来获得知识。例如,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就由他来布局谋篇;有的学生擅长书写,就由他来执笔;有的学生绘画能力强,就由他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