纰缪虽小 育人事大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显著模糊性的学科,不仅编写工作不容易,而且教学工作也不容易。什么样的语文教科书最让人满意,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最受欢迎与认可,很难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因此,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或问题需要广大学者专家、教研员和教师能够时常发现,正确看待,深入探究。
  【关键词】语文 教材 错误 问题 商榷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毋庸置疑,高中语文教科书乃一群智者不懈努力、集思广益的劳动成果,闪烁着智慧与人文的光辉。翻开编印《说明》或《后记》,总是能看到一大堆专家学者的姓名,能看到“在这套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也有不少教研员、教师和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给我们提出过不少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教版全日制普高语文教科书《说明》)与“我们还要感谢使用本套教科书的试验区的师生们。希望你们在使用本套教科书的过程中,你能够及时把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我们。对此,我们将深表谢意”(新课标人教版普高教科书《后记》)等之类谦恭谨严、让人感动的话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编者如何不懈努力、集思广益,如何深思熟虑、谦恭谨严,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作为才识学问相对不深的一线语文教师——愚者来说,千虑之后也总是可以发现其中一些错误或问题的。笔者现就教科书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错误和问题说一说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语文教科书存在的一些明显错误或问题
  看过新课标人教版普高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师培训手册》的人都知道,新课标教材的基本特色是“守正出新”,书中“守正”解释为“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高中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注意继承我国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适当考虑中学语文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循序度和适用面”。在此,笔者以为,上述文字对“守正”的解释仅是从理论、意识方面加以阐述,“正”字还应包括基础知识、课文内容、学法教法(单元导读有介绍)、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正确的意思。其实,“守正”何止是新课标教科书编制的基本特色,之前的教科书同样也以此作为编制的基本特色。十余年前笔者就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一些错误曾致函人民教育出版社,探讨交流这方面的问题。笔者相信,有此感触的教师必定还有很多。
  1.字形和字音方面的错误
  人教版全日制普高语文教科书第一册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引《采莲赋》一文中之句“于是妖童媛女……櫂将移而藻挂……”,文下注释“櫂”字皆为“櫂”通“棹”。可是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凡例2“字形和词形”都指出,繁体字、异体字加括号附列在正体之后;既有繁体字又有异体字时,“繁”在前“异”在后。翻开《词典》正文发现“棹”字后用括号附着“櫂”和一“舟”字旁加一“卓”组成的异体字。如此看来,“櫂”应该是“棹”的繁体字,另一个则是“棹”的异体字了。但语文教科书使用的都是简体字,这样岂不是繁简失当,不伦不类?笔者以为,干脆别这样注,将“櫂”改成“棹”得了,因为学生知道古文中“櫂”与“棹”的通假情况。倘若是为了字形上忠实于原文,却也矛盾至极,只有这一字忠实。另外,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体字、简化字本来就是有渊源的、彼此之间有些地方是模糊的,如有些繁体字与简化字相比,笔画一样或更少,有的只是结构不一样,再如词典中通假字、异体字、繁体字似乎都可以叫旧体字了。况且,简化字也不过是中国大陆的广泛使用,也可称为新字,港澳台、闽粤仍基本使用繁体或繁简皆用,对这些地区而言,繁体字、异体字就不能说是旧体字了。又如朱光潜《咬文嚼字》文中出现“变化莫测”与“推陈翻新”两个词语,其实应为“变幻莫测”与“推陈出新”。
  2.注释和标点方面的错误
  新课标人教版《苏武传》文中“果引张胜”一句“引”字注释为“牵攀”,何来“牵攀”一词?古汉语中没有,现代汉语中也没有;“举剑拟之”一句注释为“举起剑来做要砍的样子”,可古汉语中“拟”字的意思就是“举起剑来做要砍的样子”,注释很别扭的。贾谊的《过秦论》中“谁何”两词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之前的教科书注释为“呵问他们是谁,就是稽查盘问的意思”,之后改正为“稽查盘问”,相比之下似乎前者注释更准确也更容易弄明白。全日制普高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琦君《泪珠与珍珠》第三段第四句出现了两个冒号,显然是错误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标点错误相对于古文来说可能会多一些。
  3.语言表达上的错误
  全日制普高语文教科书第二册刘征《庄周买水》一文有个句子“把他让到外宾接待室里,还递过易拉罐可乐”,我们细心一看就会发现这明显是一个病句,前面的主语是一直都是“庄周”啊,怎么换主语了?后面的主语则是“吴主任”了。第五册黄仁宇《孔孟》文中第八段首句“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只要联系上下文一看也会发现这是一个病句,上下过渡极为突兀别扭,“这些条件”作何解释?“当时情形”呢?我们不妨将“针对这些条件”改为“因此”更通得过。
  其实,真要一篇一篇课文去找教科书中的错,绝对不止这些,就看我们有没有这种“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识,愿不愿费这份心,够不够细心了。权威要相信,但绝不能迷信。师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受业解惑必须清楚、不能含糊的地方绝不能含糊。语文教科书中对基础知识的编写审定当如朱光潜同志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的“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4.值得商榷的问题——有些该注释的没有注释
  最常见的就是多音字的读音了。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教坊”一词教应该读第几声?“铁骑”一词“骑”(现代汉语已经统读“qí”)字读什么?“间关”的“间”字读第几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胜”(现代汉语已经通读“shèng”)字读第几声?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句中“佛”字怎么读?读“fó”还是读“bì”,说法不一,最合理的说法读“bì”。《荆轲刺秦王》中人名“夏无且”的“且”字,没有注音,其实读“jǖ”不会有什么争议。
  二、对待与改正错误的态度值得商榷
  “感谢教研员、师生们提出的宝贵意见”,“错误在所难免”等之语,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意味,既可以说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敷衍的客套话(假谦虚),还可以说是一种不够负责任的态度。倘若编写《说明》或《后记》连这样的话都没有,不谦虚的意味就非常明显了,写个简单的《后记》删去或编印说明这一环节当然是一种极为聪明的模糊。十多年来,初高中语文教材都历经多次改版、更新,当然看编印说明、教纲、考纲、编印后记,也不难发现其中有些微妙的东西。
  先还是从教科书中对某些错误的改正或某些注释的删减说起,新课标人教版2010年以前印刷的版本《苏武传》一文中“煴火”的“煴”字注音是“yǘn”,之后改正为“yǖn”;新课标人教版之前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秦军氾南”的“氾”字注音为“fàn”,之后改正为“fán”,更早的人教版普高语文教科书还将“阙秦以利晋”一句中的“阙”(quē)字注音为“jué”;贾谊的《过秦论》中“崤函”一词,更早版的人教版教科书注的音是“yáo”,之后改正为“xiáo”;“齐明、周最……通其意”一句新课标之前的教科书中“轸”“召”“乐”三个字均有注音,不知何故新课标教材中却都删了。朱自清《荷塘月色》文中所引《采莲赋》一句“于是妖童媛女”旧注音为“yuàn”,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将读音改正为“yuán”;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文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的标点2010年以前印刷的版本都在“之”字后打了逗号,其实从意思上理解这里是不能打逗号的,之后的版本则改正过来了;荀子的《劝学》文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参省”在2010年以前印刷的版本参省都分别注释为“检查”与“省察”,之后的版本则多了“叁省”的说法,其实“三省”更好,曾子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嘛。上述类似的问题教科书中还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知错无法改错,知错不改就未免有些说不过去了,偷偷地改却不作任何说明也许是碍于自身的面子,“善”归“善”,但如是改法与态度却是件让教师尴尬的事。况且,学生使用的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竟然有不同一版不同次印刷的情况,上课的时候不时引发词语注音、释义或停顿的争论,弄得许多老师当时一头雾水。倘若不去查阅比较,教师一不留神非得弄错或不知所措不可,毕竟大多数教师对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与准确性是从不持否定态度的,手头的参考资料和家庭藏书也有限,搞教育、教学、教材科研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又如,教学中我们知道“暗渡陈仓”一词字形是正确的,但《现代汉语词典》中却是“暗度陈仓”,“度”字明显错了。教材附录中“荫”字既然已经统读“yìn”,为何现代汉语词典中仍有“yīn”的读音并附有相关的词条?
  这些事情教科书在编写说明中是必须有所解释或说明的。有些多音字究竟该读古音还是读现代汉语的音?再者,对于教科书中有些字词的读音、字形、释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古汉语字典》、各专家学者、不同版本教科书和工具书存在见解不一的情况,我们究竟该相信谁的?学者专家没有给个合理说法,教师当然更给不了。
  双汇集团在向全国人民道歉新闻发布会上出现的特大拼音错误、故宫博物馆的错字门等事件,其出现绝不是偶然。其实,只要每天看电视,坚持全神贯注地听从中央到地方各台的新闻播报、娱乐节目、商品广告,就会突然发现每周下来都能听到不少的读音错误,虽然其中有知道而读错与不知道而读错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因为我们平时对此不够重视或言语思维习惯不够好,做事情不够谨严。
  三、关于几个规范与教科书编写值得商榷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有三大规范问题:字音的规范(人教版全日制普高教科书后有字音整理表)、字形的规范(人教版全日制普高教科书后有异形词整理表)、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人教版全日制普高教科书后有关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的附录),语法知识不考,只考病句的正误判断。简化字的书写规范全日制普高教科书中有附录,但教学与考试对学生书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够明确。许多老师是只管发什么教材就教什么内容的,从来不问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可否不教这些内容,多教少教该如何处理等问题,更不会细看文下注释有哪些变化、整本书的《说明》与《目录》等有哪些不同。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停留在怎样教这一层面上,教出的效果如何很少深入分析,至于自己教出的学生符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进步,能做出多大的事业来,几乎就无人问津了。一张语文试卷考下来有多少学生不是在模糊的状态下完成的?学生也模糊呢。
  全日制普高与新课标人教版普高语文教科书、教纲、考纲都表明现代汉语的上述三大标准规范必须掌握与运用,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却删去了旧版全日制普高语文教科书后面的所有附录,何也?标准规范的淡化模糊,还是无意间的忽略?或者是在淡化语文基础?再看汉语工具书市场,现代汉语工具书市场一方面存在盗版与正版的混乱,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状,即《现代汉语词典》独霸天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却鲜为人知,架上几乎难以寻觅,也极少有人购买。尤其地区以下的工具书文化市场几乎看不到有销售。学生只能靠教师搜集整理而印发的资料去了解现代汉语的字音统读规范、异形词整理的规范、有些词语词义的增变、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等情况。毋庸置疑,这已给教师教学与学生考试带来了不少难度与压力。
  语文教科书选古今中外哪些名家作品、哪些名著中的作品、古典文学作品与现当代文学作品各占的比例、中国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各占的比例、名家各占的比例,诗歌、散文、小说与戏剧各占的比例,教科书编写的专家学者们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但语文的教学方法其实跟教材内容的更新几乎没啥关系,怎么变革都是基础知识、四大文学体裁的阅读鉴赏教学、表达交流、课外实践四大板块,不过是教材的内容、重点变了,考试的内容、重点变了,教学的内容、重点也要跟着变化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教无定法”。全日制普高语文教科书编写说明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大学习板块,其中“综合性学习”被放置在阅读版块的每个单元之后,乍一看以为只有两个板块呢。新课标人教版普高语文教科书目录中则有“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学习板块,仔细比较两套教材,其实两者并无多大差别,前者的“综合性学习”基本上就包括了后者“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两个板块的内容。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材只是范例,一篇文章就代表一类文本。学生如果能自主学习好一篇文章,那就能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如果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那就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推理能力,更能为学子们适应多彩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文本研究 质疑    对教材稍有研究的教师都知道,人教社编的统一教材,有一个特点——每个单元都安排有1~2篇自读课文,并且在教材前的“说明”中明文指出:“自读课文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 人格    翻阅学生的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大脑,却有着大体相同的思维模式,精神套路和趋同话语,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的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
【摘 要】当下的高考作文大多以议论文为主,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加强对议论文体的备考训练,很有必要。本文从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创意构思等角度,论述了议论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 议论文 备考    根据近几年的阅卷统计来看,高考作文中有90%以上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因此把议论文作为备考的重点无疑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一篇高考议论文,能否从“普通”的层面跃入“优秀”甚至“标杆
【摘要】本文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修改病句题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并提出了如何解答这类题型具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文高考 病句 复习备考 语文教学    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导航2009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2008年对考点“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考查整体情况如下:    一、题量、题型与分值    今年高考的旧课程地区的14份加上新课标实验区的4
【摘 要】利用经典课文来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情感,从而获得思想上的熏陶与养成,在学习与思考中变得有思想,看到更多的人间美好。在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的思想与情操,在与文本的碰撞、交流、融会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  【关键词】文本 体验 思想    当下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生急功近利的“仿、套、抄”导致了在作文中抒假情、言庸志、叙荒唐事,使文章从事、情、
【摘 要】写高考议论文,应当熟悉几种议论文模式,供考场写作时借鉴参照。“‘五段三论’,主论‘三分’”是写作规范议论文的一种基本模式。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 写作模式 写作要诀    眼中有样,写作不慌;心中有型,写作就赢。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借鉴和模仿比较成熟的作文范型,是重要的写作方法,也是创新作文的基础。因此,写高考议论文,应当熟悉几种议论文
【摘 要】议论文的写作讲究举例论证,用好举例论证的关键在于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临考的高三学生有必要整理和扩充自己的素材库,为高考考场上的良好发挥做好充分准备。整理扩充素材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分门别类的整理手头现有的素材,注意素材的覆盖面,查漏补缺,完善资料库;二是学会多角度开发素材,尤其是教材中的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从而扩充素材库;三是学会用多种形式使用素材,从而提升素材的质量。如此训练,学生
【摘 要】近年来湖北籍作家群体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他们的获奖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作家的英雄情结与悲悯情怀。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多阅读这类优秀作品,对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大有禆益。  【关键词】文学鄂军 英雄情结 悲悯情怀 文学素养  近些年来,“文学鄂军”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在“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文学大奖中频频获奖。爱好文学的广大湖北读者和“文学作者”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湖北文学
【摘 要】现代散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为例,论述了针对不同的文章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即做好引导铺垫,打破学生与文本的隔膜;有真意的阅读往往比有创意的阅读要珍贵;从品读语言与结构特色深入情感内核。  【关键词】现代散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    现代散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它既不像文言文教学,可以由“言”到“文”,也不像古典诗词教学,可以由“意象”到“意境
[摘要]文学作品的音韵之美、用字之妙、语义之丰、情感之切等都需要通过细读才能感受到;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和交流也只有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材编选了许多长文,而高中语文教学课时有限,如何让学生走入文本,充分的接触、品味、揣摩、咀嚼语言,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进而感受其艺术魅力?“小处着手,解剖文本”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