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的方式认识人: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探索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yqgf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内涵深刻,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重要意义。“完整的人”,首先是在人与世界关系中展现出具有全面感觉与特性的人;其次是在“万物一体、人己相通”的整体中获得自身本质特性的全面彻底的解放,即实现对“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占有;第三是通过有意识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完成自身,其中意识活动是其根本机制。概括而言,“完整的人”是在自我意识(意志)主宰下意情知行合一的生命整体,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意情知行诸特性的一致性、完整性实现,“自由自觉”是“完整的人”终极状态。
其他文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具备积极质疑的意识和有效质疑的能力,对其语文学习乃至所有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质疑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意识的两个重要因素,做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有效质疑能力的相关论述。
随着党的十八、十九大的召开,以及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个座谈会的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数十年来少有之契机,主要体现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国内外发展变局及历史进程中重大时间节点出现等方面。抓住契机,不拘一格广纳人才、搜集事迹讲好故事以及扩宽课堂增加学习的获得感,是当前大环境之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有效手段。
对我国中职现代校园课堂礼仪的融合内涵回归进行了具体界定,论述了我国中职现代校园课堂礼仪的融合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中职现代校园课堂礼仪的现状及改变此现状的具体方法,并中职学校课堂礼仪的融合创新性及案例分析来具体说明我国现代校园课堂礼仪的内涵回归及其关键点就是课堂礼仪介入与礼仪内容的融合创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重点提出的环节,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会产生偏激,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环节是教师在主题班会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制定班会的主题,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面对困难树立一种哲学式的耐心、信心、恒心,实现立公德、铸私德的目的,以培养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
高校图书馆不仅为高等教育提供知识的支撑,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的文献信息中心,是读者获取知识的殿堂,为读者提供了快速方便的服务。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得到了发展,并且在应用中慢慢得到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传播载体的形态、途径、管理方式等产生影响,使读者的阅读方式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本文将在数字环境的视域下对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的转变展开讨论,分析其在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提升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的提升策略。
高校学生辅导员教师作为整个高校思想路线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关键领导力量,应充分结合高校学生自身特点,开展积极开展有效的学生思想路线政治理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思想路线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开展思想理论政治文化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高校应在辅导员教师队伍的改革发展这一关键阶段开展思想路线政治理论教育的具体方法,为我国新时期高校推进思想路线政治理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借鉴。
廉洁教育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宗旨的题中之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容之一。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决定着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未来。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为例,从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这三维空间中,浅谈高校师范生全程化廉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现状以及大学生希望通过哪些媒介方式来学习中华文化。最后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在高校内通过媒介融合的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即主要通过加强高校课程文化建设、打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丰富课外文化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大学生文化创新等。
柏格森生命哲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它关注人的生命与心灵,强调生命运动,宣扬人的自由,鼓励人们通过不断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柏格森生命哲学进行重新理解,有利于人们认识到自我生命的宝贵价值,同时也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属性,从而更好的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在不断创造中完善自身,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步伐的重要保障。那么在后续工作中,就要受到高度重视,从党务工作者的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做起,提高党务人员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