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农业大学(邮编:330045.电话:0791-3813473)上官新晨副校长主持的“紫红薯色素提取与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前不久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他们采用现代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水提取代传统的酸提和醇提工艺,从紫红薯中提取紫红薯色素,提取率达到97.8%,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副产品综合利用率高,生产工艺合理。以中性水作为提取液提取了紫红薯色素后的残渣。还可以用于生产食用淀粉、膳食纤维或用作动物饲料等,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江西魏国兰)
建鲤和鳖对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及其应用研究通过鉴定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邮编:625014,电话:0835-2885157)周小秋教授主持完成的“建鲤和鳖对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首次确定了建鲤可有效利用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率先在建鲤上开展了不同稳定化形式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应用比较研究;首次研究赖氨酸和蛋氨酸对鳖、建鲤生产性能、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提出了建鲤、鳖对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需要量,为高效、抗病水产饲料的配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四川 何平)
植物育种方法获专利权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71018。电话:0538—8241595)陈学森教授研发的“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三级放大法”,前不久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服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远缘杂种不育性的系统方法,即将物理手段、有性杂交、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科学集成的三级放大法。其主要特征在于运用氦氖激光和负高压平板静电场处理李、杏、樱桃等花粉,通过培养基专用配方培养幼胚苗、多丛芽胚培苗和生根胚培苗,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杂种胚培苗进行早期鉴定。(山东赵龙群)
鹅掌楸种问杂交育种研究获奖
南京林业大学(邮编:210037,电话:025 85428711)施季森教授主持的“鹅掌楸种间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前不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地理隔离的鹅掌楸属两个物种间不仅具有良好的可配性,而且创造了具有十分显著的杂种优势的鹅掌楸新种;揭示了杂种鹅掌楸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和生理生化机理:通过种群生殖生态和种群生态学研究。揭示了自交不亲和、雌雄异熟、缺乏传粉媒介、地理隔离等引发濒危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机制,提出了有效的挽救濒危的策略和技术。创造了可靠的开放式杂交授粉技术。(江苏周国平)
他们采用现代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水提取代传统的酸提和醇提工艺,从紫红薯中提取紫红薯色素,提取率达到97.8%,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副产品综合利用率高,生产工艺合理。以中性水作为提取液提取了紫红薯色素后的残渣。还可以用于生产食用淀粉、膳食纤维或用作动物饲料等,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江西魏国兰)
建鲤和鳖对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及其应用研究通过鉴定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邮编:625014,电话:0835-2885157)周小秋教授主持完成的“建鲤和鳖对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首次确定了建鲤可有效利用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率先在建鲤上开展了不同稳定化形式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应用比较研究;首次研究赖氨酸和蛋氨酸对鳖、建鲤生产性能、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提出了建鲤、鳖对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需要量,为高效、抗病水产饲料的配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四川 何平)
植物育种方法获专利权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71018。电话:0538—8241595)陈学森教授研发的“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三级放大法”,前不久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服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远缘杂种不育性的系统方法,即将物理手段、有性杂交、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科学集成的三级放大法。其主要特征在于运用氦氖激光和负高压平板静电场处理李、杏、樱桃等花粉,通过培养基专用配方培养幼胚苗、多丛芽胚培苗和生根胚培苗,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杂种胚培苗进行早期鉴定。(山东赵龙群)
鹅掌楸种问杂交育种研究获奖
南京林业大学(邮编:210037,电话:025 85428711)施季森教授主持的“鹅掌楸种间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前不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地理隔离的鹅掌楸属两个物种间不仅具有良好的可配性,而且创造了具有十分显著的杂种优势的鹅掌楸新种;揭示了杂种鹅掌楸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和生理生化机理:通过种群生殖生态和种群生态学研究。揭示了自交不亲和、雌雄异熟、缺乏传粉媒介、地理隔离等引发濒危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机制,提出了有效的挽救濒危的策略和技术。创造了可靠的开放式杂交授粉技术。(江苏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