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很讨厌穿校服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初三的时候,我就读的镇中学才开始统一穿校服,每人要交300块钱。在班主任通知所有人必须在三天内把钱交齐的时候,我心里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妈妈。
  我的家境一直不好,尤其爸妈分开后,家里的收入只来自妈妈一个人。
  她从少女到婚后,将近15年的光景都在给别人干缝洋娃娃衣服的活,计件收钱,早出晚归。
  我有时候放假到厂里去帮忙剪线头,会发现妈妈几乎一整天都坐在工位上,低着头,咬着牙,手里快速地走过一块又一块的小布料,像是在和电动缝纫机比赛一样,争分夺秒。
  一天她总顾不上喝水、上洗手间。由于长期低头劳作,妈妈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了颈椎病,颈部有明显的骨质增生。
  但她从来不去看医生,因为要花钱,而且医生可能会让她停止工作。所以她宁愿讳疾忌医,只要没有被说穿,便可心安理得地当作没有那回事。
  统一穿校服这件事让当时的我既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穿校服以后,我可以不用再买衣服,这能为家里减少一些开支。并且这还可以拯救一个青春期女孩自卑的虚荣,终于有机会和同学们穿一样的衣服,藏起晾衣竿上那几件反反复复穿到早已泛白的单衣。
  但难过的是,需要一下子拿出300块钱来。记忆中,在买衣服这种无关温饱和生死的事上,我们家从来没有一次性花过100块钱以上,即便是冬天的衣服,也是妈妈赶在反季时节从地摊上买的几十块钱一件的过时款式。
  好在,广东的冬天不冷。
  妈妈看到校服缴费通知单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将那张单子放在一边,继续夹菜吃饭。她真的饿坏了,大口大口往嘴里扒米饭。
  第二天一早,我在门口穿鞋子准备去上学,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递给我300块钱,还是什么都没说。走在路上,我把钱一直紧紧地攥在手里,手心出汗了都没有松劲。
  交钱之后,量尺寸,报大小,很快就领到了校服,冬、夏服各两套。夏季校服是很多青春校园电影里的相似款式,白色的衣身,浅蓝的领子,清新美好得超过我的预想。
  晚上拿回家,妈妈接过衣服仔细看了看,终于说话了:“质量还不错,应该能穿几年的。”那一刻我很开心,因为花“巨款”买回来的校服得到了妈妈的认可,这让我心里的愧疚感减弱了不少。
  可是第二年夏天,难堪的问题就来了。冬天的时候夏服用不上,便收纳在老旧潮湿的衣柜里。
  广东开春时多是阴雨连绵,更有持续半个月之久的回南天,地面、墙面日夜渗水,人都能被活活闷坏,何况是折叠在密闭空间里的衣服。
  等到春夏交替从衣柜里拿出来的时候,那两件白色的校服后背上居然长了一片霉斑,星星点点的黑色,生生戳痛了我的眼珠子。
  在尝试了各种办法依旧清洗不干净后,我蹲在洗衣盆边闷声哭了。
  在妈妈眼里,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事,除了有霉斑,衣服还是好好的。她说以后每天换洗的时候用力搓搓,太阳晒久自然就干净了。
  那一刻,我心里生出了一丝对妈妈的怨恨。我怨恨她丝毫不理解一个青春期女孩那份天然拥有的强烈爱美的自尊心。
  可我很快就知道我不该怨恨妈妈,她的艰辛和无奈我都是知道的,生计已经将她压得几乎无法喘息,每月拮据的收入根本容不得半点计划外的支出。甚至妈妈自己生病了,她都舍不得花钱看医生,明明很多个晚上她都因颈椎疼而难以入眠。
  广东三四月的天气很暧昧,说冷不冷,说热也不算热。在大多同学都早早换上夏服的时候,我一直坚持在外面套着冬季校服直到5月份。
  体育课跑完400米,旁边的女生看我汗水淋漓,便问:“你不热吗?还穿着冬天的衣服。”我尴尬地摇头说:“不热,我比较怕冷。”
  我一直清楚记得那个劳动节假期的末尾,当看到天气预报发布广东高温预警,知道自己终于逃不过单穿夏服时,我又一次闷声哭了。
  然后,我好像又回到了挺不直腰背的时候。那段时间,我特别害怕听到别人说“后背”两个字。
  记得有一次,后排的女生突然驚奇地叫着我的名字说:“哎?你后背……”她的话还没说完,我就像被掐住七寸一般,猛地回头大声应道:“我后背怎么了?”声音之大,引得整个班的同学都看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站在明处的罪犯,而衣服后背上那片黑色霉斑就是使我自卑的“罪证”。可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当面指出过我的“罪证”。这一切不过是我在心里给自己上的枷锁而已。
  最终,我的校服没能挨过那个夏天我用力的搓洗。我的心情依旧很复杂,开始为这一笔无端生出来的费用郁闷不已,但更多的还是为自己即将拥有新校服而激动。
  补交了100块钱后,很快我又领到了两件洁白干净的夏服。我仿佛重新拥有了青春的快乐一般。我也开始像其他女生一样,在体育课大汗淋漓时揪住衣角毫无顾忌地扇风纳凉;课间操时,再也不用假装迟到故意站在最后一排;也终于在听到“后背”两个字时不再像被戳脊梁骨一样难受。
  当然,在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我绝不会再让校服有长霉斑的机会。夏天流汗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换洗掉。冬天虽然不穿,但也时不时把衣服拿出来晾晒。
  晃眼的阳光下,那两件白色衣身、浅蓝领子的上衣被风吹得扬起来,像极了两只承载我无数悲伤欢乐的翅膀,一鼓一鼓地摇曳着。我看着它们,快乐又满足地笑了。
其他文献
圣严长老2009年去世。在生死长夜中,照亮众生前行道路的又一盏法灯熄灭,这给多少人心中带来沉痛、感悟与自省……  自己无福,只在世界佛教论坛上聆听过长老的发言。他论及两岸佛教同根同源的恳切语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时长老的健康可能已不佳,又高又瘦的身躯,温和从容的话语……这背后隐约有一个我看不到但能感受到的坚韧、慈忍又强大的心灵,仿佛一个光源。这光源向更远的时空延展,连接诸佛的智慧、菩萨的悲愿。早在
1936年,斯诺赴陕甘宁边区,作为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记的西方记者,为毛泽东拍摄了这张经典照片。  1938贫地惊雷  从北京前往延安,通常有两条路线。一条先入陕,从西安北上,坐动车两小时即达;另一条取道山西,跨过黄河,向西进入黄土高原。  1938年春,日军决定进攻延安,也想到这两条路。首选当然是侵入西安,北上可进攻中共所在地延安,南下可直逼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但胡宗南的大军在西安严防死守。日军
10月9日,102岁的“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走了。“兼收并蓄,有办法使歧见趋一致;德高望重,无山头却门生遍九州”,这是门生翁永曦送别恩师的挽联。  上世纪80年代初曾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简称农研室)副主任的翁永曦,离开农研室已30多年,但当他和《环球人物》记者谈起农研室原主任杜润生,眼眸立刻变得明亮。“杜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句话说出了他的心声。  谈到杜润生在农村体制改革上的贡献,翁永曦
在爱尔兰,登录国家档案馆官网,进入“网上系谱学”,就可以追溯自己家族300年来的“根系”。它由37万多张图片组成,记录了1740年以来,爱尔兰教区的出生、洗礼、结婚和死亡情况。只要输入祖上的名字、受洗教堂、结婚地点等信息,就能查到清晰的家族史。几百年来,大批爱尔兰人移民国外,“我从哪里来”“我是  谁”成了境外的爱尔兰后裔十分好奇的问题。因此,“网上系谱学”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欢迎。一些身居海外的
在欧美奇幻影视作品里,角色的命运甚至可以从他们头发的色彩中看出来。假如你拥有一头金发,你既可能拿到优雅而富有灵性的精灵族剧本,也可能成为美丽性感却空洞愚蠢的符号;假如你拥有一头红发,你可以是桀骜张扬反叛的超级英雄,也可能是致命而危险的巫师;假如你拥有一头黑发,那么你很有可能拿到的是主角剧本——尽管没有神灵与巫术的加持,却拥有属于人类的智慧与勇气,最有可能一路历经险阻,笑到最后。【红】   红色是
总想活得潇洒一点,却从来都没实现过。  学生时代,我没逃过一天课,没冲撞过老师,没在大考中一败涂地,也没偷偷谈过恋爱。做好学生很容易,安心读书,奋力考试,用上那么点儿死功夫,似乎谁都可以。拿过若干个第一名,渐渐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平庸的、不带半点刺激的、稳妥的习惯,倒是谁也不会质疑。  天生对选择毫无感觉。可能是天生愚笨,也可能是从来都没这种期待,或者,从来没给过选择的自由。上幼儿园时,无论是对路边
大概是在3年前,发现微博上有个挺逗的大V,叫“烧伤超人阿宝”,一直在写与医事有关的文字,“粉丝”竟然超过30万人,这令笔者颇为好奇。后来,渐渐在不少媒体上见到这个名字,也读了他的几篇文章,有谈医闹事件的,有普及医学常识的,也有为医疗改革出主意的,在笔者这个局外人看来,都算说到了点子上。此人新近出版《八卦医学史》,主题仍不离“医”,有科普之功,但视野却放在历史事件和人物上,倒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人物简介:丁珮,1947年生,原名唐美丽,香港邵氏公司影星,曾和李小龙相恋,1973年李小龙死在她的寓所。  有时候,爱情带来的不仅是甜蜜,还可能有非议和痛苦。香港著名影星丁珮与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爱情,就是如此。  丁珮生于一个大家族,父亲唐次虞是名医,外公鲍毓麟从过政、经过商,与张学良既是儿时玩伴,又是东北讲武堂同学。上世纪60年代,她因出演《青春万岁》等影片成为香港名噪一时的明星。1972年
人物简介  丹尼斯·卫根,1958年1月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美国顺美财务集团公司CEO。曾在美国最大商账追收企业担任副总裁,有21年的国际商账追收经验,曾为多家中国出口企业成功收回海外欠款。  得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想采访他,丹尼斯·卫根(下文称卫根)正在美国开会,研究怎么帮一家中国公司从其美国客户手中追回欠款。卫根是一名国际商业催收行业的资深人士,他认为“世间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我们辛辛苦苦拉到
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是许多美国人心中的执法英雄。他外表英俊,个性强硬,对法律烂熟于心。作为无党派的美国联邦检察官,他在近11年的任职时间里调查过共和党、民主党的州长,查办过白宫高官,处理过“特工门”等大案,还是最早起诉本·拉登的人。有人称他是“钢眼侦探”,还有人说他是“菲茨杰拉德飓风”,华人干脆给他封了个“美国包公”的绰号。  如今,“钢眼”似乎要闭目养神了。2012年5月24日,菲茨杰拉德宣布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