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大地之子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l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把吕恩谊称为恩谊老的人,是今年已经84周岁的南京师范大学著名艺术评论家左庄伟教授。他是新四军的后人,2013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终身荣誉。左教授的评论是权威性的,当他接到为吕恩谊撰写评论的约请后,立即放下手边所有的工作,一挥而就写了3000多字。左教授说,恩谊老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成为最年轻的革命文艺战士。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手中的画笔为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的军事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他是从盐城地区走出來的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军事画大家,在中国的军界和画坛都享有美好的声誉。
   今年3月,一位91岁的老人致信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提出将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捐献给他的家乡江苏响水。这位老人不是别人,就是左教授笔下的恩谊老。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将军们,读着老人的信,就像捧着老人一颗赤诚的心,分量沉甸甸的,无不被吕老的家国情怀感动。
   盐城市委、响水县委主要领导对此极为重视,立即着手筹备吕老的网络画展,并决定在响水建一座吕恩谊艺术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软实力。
   这次网络展,得到了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和新华传媒集团等单位的积极指导和帮助。中国楹联协会主席李培隽、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等一大批艺术家,共同为吕老的作品创作楹联、书法。这些楹联和书法作品将与吕老的作品一起永久存放于吕恩谊艺术馆。
   2021年9月18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是第21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上午9时,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和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等领导同志,分别在南京、盐城两地同时按下启动键,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盐城市人民政府、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绘盛世颂党恩”——吕恩谊百件绘画作品网络展,在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今日中国、书画天地、《铁军》杂志、《炎黄文化》杂志、铁流网站、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等20多家媒体的聚焦下拉开序幕。
   在恩谊老的作品上线展出之前,我们采访了著名的军事画家陈坚,请他从专业的角度来聊一聊。这位平时不善言辞的文职将军,用无锡普通话说:“如果画家可以按艺术水准来评军衔的话,我是个少将,吕恩谊最起码是元帅、大将一级!”他还加重语气强调说:“这是我的心里话!”
   陈坚说,我很早的时候就见过吕恩谊老师的作品。他有两件作品给我的印象很深,尤其对我的美术创作影响很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件作品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画的十大元帅油画肖像,是彩色的,画得相当传神。我是从解放军画报上看到的,吕恩谊老师是创作十大元帅油画的第一人。大约2008年、2009年,国家文化部组织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改革开放,总共有100个选题,其中有一个选题就是1955年毛主席给十大元帅授衔、授勋,这个选题让我来画。领受任务后,我一下子反应过来,吕恩谊画过十大元帅啊,我就借鉴他的创作风格,进行思考和构思,从另外一个角度画了一张元帅油画作品,任务完成得比较圆满,得到了好评,被国家收藏,定名为《共和国的将帅们》。这张画的创作成功,受益于吕恩谊老师的作品。
   还有一件作品,就是吕恩谊画的安业民,最早是在小学课本上看到的,一幅英雄肖像。这张油画是一个竖构图,安业民在操炮,油画的火光画得特别好。而这白天画火光是很难画的,给我印象非常深。1997年,总政治部准备给全军基层部队印发、悬挂6位英模的画像,我的任务是画邱少云。我很自然地又想到吕恩谊老师画过的英雄安业民,安业民身上有火光,邱少云也有火光,两个火光的场景是不一样的,但我可以向他学习。所以说,有吕恩谊老师在前面探路,已经给了我示范,在他成功作品的基础上,学习他的创作经验,完成了自己的创作。
   对于恩谊老,左庄伟教授还有3段非常深情的评述。他说:“恩谊老在他91岁高龄之际,仍不忘故乡和初心,他将自己一生精心创作的主要艺术作品奉献给生养他的故乡,可见得老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崇高的双馨德艺。这些带有时代的印记、火药味和泥土海水香气的艺术品,既为后世画家树立学习榜样,又给人民大众带来审美享受和精神启迪,成为盐城地区的文化艺术瑰宝。”
   “我在50年代就知道吕恩谊这个大名的,他比我年长7岁。我是涟水人,我们有着共同的人生和艺术经历、艺术理念,走的是共同的艺术道路,用艺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理想。现实主义艺术理念和道路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恩谊老终生为之奋斗。”
   “吕恩谊一生的社会理想、美学理想、艺术理想和思想情感,都凝聚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他所塑造的领袖伟人的形象和平凡战士、人民大众的形象,将永远刻印在艺术史上,活在后代人的心目中,闪耀在盐阜大地。”
   对于左教授和陈坚将军的评述,恩谊老怀着深情说:“我阅读了左庄伟教授的文章,甚为满意,立论中肯,语言也美,实际是概括了我一生的艺术道路和追求,这是过去其他论文不能代替的。请转达我的谢意,有朝一日如能见面畅谈一番艺术问题,将是人生一大享受,亦是我受益的机会。庄伟同志是涟水人,我老家在民国时期直至抗战初期属涟水县,后来才改为滨海县(1966年4月划为响水县),真是老乡的老乡。”
   “再请转达陈坚同志,谢谢他的讲话。我感叹,我曾经所见的陈坚是一位白净的小青年,基本功扎实,现在竟然是一位成熟的且壮实的中年人了。”
   “哈哈,岁月,岁月!”
   9月22日,恩谊老给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这次网展的成功举办,是我艺术道路上第二个里程碑。我的心情是很激动的。通过这次网展,也粗略地回顾了一下我代表作的产生过程,自叹一生是够累的。但感欣慰的是,我的初衷坚定,生世和作品均和党的历史黏合在一起、分不开了。”    9月23日上午,我们请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的老会长朱文泉上将谈谈恩谊老。他说,恩谊老这个称呼很好,既体现了左教授对老人家的一份敬意,也代表了我们的心声。恩谊老是响水人,我也是响水人。他是响水的名人,我从小就听过他的很多故事。我感到,他从一名新四军战士成长为全国一流的油画大师,并且在晚年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捐献给故乡,这既有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
   1930年8月15日,吕恩谊出生在响水县老舍乡恩覃村一个富有的开明乡绅之家。童年时代的恩谊老(乳名叫小三昌)就很喜欢画画,用他的话说是“见画就走不动路。”上小学的时候,小三昌的衣兜里老是装着许多粉笔、铅笔和小刀,可以随时在地上、纸上、门板上画。他家的门板漆的是黑色,他画了擦,擦了画,天长日久,门板变成了白色。
   1942年,他12岁时便当上了乡儿童团团长,带领孩子们为新四军站岗、放哨,参加抗日活动,这使他的画具有更多的战斗内容。县区领导叫他画一些抗日宣传画,到敌占区去张贴,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影响。当年《盐阜大众报》还报道了他的事迹。1945年初,年仅15岁的他参加了县文工团。这年夏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新四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战火考验的恩谊老,先被调到上海,在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海军画报》社当编辑。1951年,军委海军一纸命令将他调到北京,在海政文化部从事专业美术工作。
   到了北京后,他有機会接近当时国内著名的美术教授、大画家,如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吴作人、罗工柳、王朝闻和关广志、鲁莽、华君武等大家,并正式拜吴作人为师,经常跟随吴作人及其夫人萧淑芳女士写生,从他们那里学到造型的基本功素描、色彩和漫画,更重要的是学到走现实主义艺术的正道。在当时,尤其是受到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和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技巧的深刻影响,扩大了他的艺术视野,苦练了绘画造型的基本功,使他很快地成为一代军事画名家。在他奋力攀登艺术高峰的快乐旅途中,邂逅了一位出生于天津的美丽同行者,两人一见钟情,结为终身伴侣。她的名字叫王鸿纪。
   1954年,年仅24岁的吕恩谊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首批会员。最值得他自豪的是,1956年接受了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下达创作十大元帅肖像的任务,这是对他艺术理念深厚程度的检验,也是对他画人物肖像功力的检验。经过艰苦努力,10幅元帅肖像画次第完成,《解放军画报》用10个月进行连载。画家笔下的十大开国元勋,英姿勃发,神情兼备,惟妙惟肖,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在全国画坛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可以说是吕恩谊油画创作的第一个里程碑。
   当然,恩谊老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由于他出身于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加之艺术家率真的个性,难免在历史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甚至伴随着一些恶运。但他心中的艺术之火并没有熄灭,手中的画笔始终没有放下,终于春风化雨,在上世纪80年代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一批优秀作品应运而从他的笔下诞生。
   1990年8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民族文化宫主办《吕恩谊画展》。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各界著名人士、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参加了开幕式。新华社连发了四则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北京电视台都作了大量报道。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艺术专题片。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刘白羽评论说:吕恩谊画海、画长城、画榕树,是为了“寻找大自然最雄伟的灵魂,也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最美的灵魂”。他在批评一些人自诩为创新,其实只不过是本世纪末的残羹剩饭之后,又进一步强调“像吕恩谊这种艺术,才是真正有生命、有活力的艺术”。著名文艺理论家顾骧在《文艺报》上发表文章说,1990年的《吕恩谊画展》标志着画家“攀上了他自己创作的巅峰,也赢得了他在当今油画界一代大家的地位。”
   晚年的恩谊老,遍访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从历代油画大师的经典作品中学习吸取营养,再来审视自己的作品,觉得当年画的十大元帅,其精神气质和油画的色彩语言表现还没有达到完全理想的境界。于是,他又重新创作了形似神肖、色彩丰富的新的《十大元帅肖像》。在元帅们的肖像中,倾注了他作为老军人的崇敬情感和爱,集中了自己精美的油画艺术语言技巧,再次塑造了元帅们的伟大形象,让他们永远活在世代人民的心中。
   91年的漫漫长路,一位新四军的老战士,秉承爱党爱国爱军队爱艺术的赤胆忠心,一身军装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一支画笔在艺海画坛中跋涉。出发时的青春少年,身上带着黄海之滨故乡的泥土;归来时的耄耋老者,将倾注自己一生全部情感和心血的艺术留在故乡绽放。来兮归兮,情兮魂兮,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仿佛经历了一个近百年的轮回,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恩谊老,愿你的艺术之树永远长青,归来依然是少年。                                       (责任编辑 姚定范)
其他文献
在丹辉身上,儿女至今未知父亲肌体留有多少弹片。   丹辉生在洪泽湖畔,1939年投身当地抗日武装常备队,后来加入新四军第四师。曾参加太平庄阻击战、津浦路西战役、陇海路战役、苏北朝阳集攻击战、涟水防御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征战。历任连长、营长、师作训科长等职,1966年转业,离休前任江苏省农水局局长。   丹辉,中国共产党党龄82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后辈们凝望父亲胸前的勋章,立志
期刊
我的父亲袁连云,出生于1925年秋月,属牛。他这一生,性格刚毅,硬汉一个,碰墙不回头,一直向前走,在我家族上下和周围乡村,可是出了名的。   1948年秋的一天,父亲牵着牛在地里耕田,可耕了一会儿,不知是牛饿了没劲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牛拖着犁就是不肯走。看着不肯使劲的牛,父亲找了根树条在牛屁股上狠狠地抽了几下。正在这时,祖父来到田边,看到父亲打牛,顿时心疼起他心爱的牛来。祖父不由分说,狠狠地把父亲
期刊
1949年,继东北的全境解放和济南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最后决战阶段。   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1月15日天津解放。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刷遍了解放区的城乡。一队队人马、车辆,经过家乡的集镇和村庄,排山倒海般地向南开进。   解放区的新年,总是格外的红火,那年更添了一份喜悦、兴奋与欢腾。至于母亲,满身心
期刊
余巷村位于上兴镇南段,曹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腹地,历朝历代都说这里是一块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但是前几年发展的步子总是迈不开,生活的饭碗没有多少好滋味。这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曹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传统的农村吹起了一股生态的新风,老百姓端起了生态碗。依托现有的优势资源,大胆创新发展,生态碗里的“生态饭”越吃越香,成了全镇率先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如何快速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主流媒体对那些为人熟知的党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更加趋于全面和客观,在纪念建党百年的系列宣传中,这种还原历史真实的印记更加清晰。从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文献记载,到记录党不断成长的历史专题片,再到反映那个时代特征的影视节目,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足以讓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也让受众看到我们党不回避那些曾经为党在艰难求索中作过贡献,但在后来的革命洪流中被
期刊
龙峰村位于溧阳市西北角,与溧水、高淳交界,区域面积15.93平方公里,其中67%是山地,典型的丘陵地区。可就是在这块似乎贫瘠的土地上,舞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大龙。这几年,龙峰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常州市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省级创新型社区”“江苏省象棋特色村”等荣誉。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才能
期刊
史书记载,当年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计划配发的火柴用完了,就到百姓家灶膛里借火。堂堂一师之长,掌管千军万马,却不肯动用权力多申请一盒火柴,其自身要求之严着实令人感动。   像黃克诚借火这样的事例在新四军里不胜枚举。第一师师长粟裕曾要求后勤部门按供给标准办事,决不允许为他准备超标准伙食,他留客吃饭的费用,都从个人当月津贴费中扣除。第六师师长谭震林坚持与机关同吃一锅饭菜,从来不搞特殊,该师供给部部长
期刊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交出的每一份答卷都是高分,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令人欣喜。说到区老促会的成绩和荣誉,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显得非常自豪:连续多年被省和南通市“三会”评为“南通市扶贫与老区建设优秀单位”“扶贫示范项目管理先进单位”,他们的先进事迹被中国老促会编入“全国老促会群英谱”,会长陆海忠荣获中国老促会“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江苏省委组织部“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期刊
2020年2月,我从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淘得《新四军军歌》作曲者何士德的一些旧藏,包括他的笔记本、老胶木唱片、老照片、书信资料等等。尤其珍贵的是,在何士德的笔记本中除记载了新四军军歌创作经过外,还记载了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等。   何士德与冼星海有着特别的情缘。据何士德回忆,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参加对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后援工作,并组织群众演唱黄自、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抗日歌曲,但那时冼
期刊
8月的一天,商城义乌骄阳似火。一位“在党50年”的浙江省义乌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79岁老人蒋义生正在报告厅动情地讲述其父坂本寅吉的故事。听众既认真又好奇:中国人的父亲怎么是个日本人?   坂本寅吉确实是日本人,1914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工人家庭,少年时代随父来过中国,在上海一所中学读书,尚未毕业又随父亲回国。他一直怀念着和他结下了深情厚谊的中国少年朋友们。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