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主体性教育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即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如何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需要我们教师改变一些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意识,才能有效地指导,进行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主体化”意识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以物理教学为例:物理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例如关于亚里士多德《重快而轻慢》的教学,一般教师采用讲授式,表面看上去很完美,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氛围枯燥。若教师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便会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如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为“伽方”,支持伽利略;第二组称为“亚方”,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第三组为裁判方,对参辩的双方进行评价。这种形式既有效地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又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课堂教学“活动化”意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让学生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学生的参与有利于物理知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教材,创设适当的情境,提供活动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单摆的周期》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活动来探究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
  学生猜想: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①与球的质量有关;②与摆角有关;③与摆球大小有关;④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分组实验设计:请各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实验,检验是否与这个因素有关。如果有关,是什么关系?实验中自变量是谁?因变量是谁?控制变量是谁?
  分组实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处理数据。
  汇报:各组的实验结果。
  讨论归纳实验结论。
  在这个活动中,从猜想到提出假设,从设计实验到进行实验,给了学生较多的活动机会。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活动掌握的知识比传授的知识要深刻得多,更牢固得多,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民主化”意识
  教学民主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都有充分的心理自由度。错了,允许学生重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明白的,允许发问……通过适度的系列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撩起,生命的活力得以释放。在一次物理教学中,有一位教师在“超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提问:“怎样才能使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内的水不流出?”教师希望学生作出使矿泉水瓶做自由落体运动或抛体运动的答案,不料学生的答案却是“用绳子栓住瓶子底部一端使其在水平面内转动”。教师生气地答:“现在没有绳子!”然后不予理睬。这样的答复是对学生自由、大胆表达想法的一种否认,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做出回答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问题化”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问题为知识教学的细节,把知识的认知、掌握当作问题来解决,也就是说要把学习看作是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细节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批判意识。例如在《恒定电流》一章教学时,学生在进行“半偏法测定电流表内阻”实验时,有学生就提出能否不用“半偏法”而采用其它偏法如1/4或3/4偏法?此时我们就不能只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将学生的疑问扼杀掉。学生提出问题既说明了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又存在着疑点,此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自动手操作、查阅文献资料等,获取自己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索,学生发现采用不同的偏法测电流表内阻会造成结果有不同程度的误差。通过科学探究,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此实验的原理,也使学生理解了此实验的满足条件和实验误差分析的方法。若学生没能提出问题,教师也应积极设置这样的问题来组织教学。
  然而,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时老师提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甚至有些老师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很少,平铺直叙。这违背了现代教学理念,导致了我们的学生缺乏提问、质疑的能力。教学中应具备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教师教学行为的随意性不可能建设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必须用科学的眼光来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片段。新课改强调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更多地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注重调动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能动作用,即教师要有效运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讲解、提问、强化、调控、结束和反思七大部分,这些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期刊
目前的高中数学教育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思路在一段时期内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教育显然落伍了。为此,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大致有“六种途径”可以提高高中的数学质量。  一、解读教材中培养创新  要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是一种准确性比较高的语言直觉。本文拟从读、思、说三个方面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关键词:语感培养 读 思 说  语感是语言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的积累,培养语
期刊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能掌握当堂所学的内容,并且有质量地完成了作业,然而单元检测或期中期末测试时,却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之后的反思。正因为缺乏反思,使所学知识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所学知识就容易遗忘,形成知识脱节,从而造成了以上现象。  那么,什么是反思能力?如何在新课标的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反思
期刊
教学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不竭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动态生成新的提问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研究。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情,诊断学习障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有效提问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一轮接着一轮,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策略很多,设计和使用学案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本文作者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化学复习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再实践,从学案的设计、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实践、创新,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案例,这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化学复习 学案设计使用 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
期刊
2011年5月14日,我有幸在山丹城关小学参加了山丹县教育教研培训活动。活动期间观摩了城关小学两位老师的生本课,在这两堂课上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两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
期刊
摘 要: 我们现在是否过于关注提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等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一个同样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存量知识的学习呢?  关键词:新课改 提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论证  有一道安徽新课程高考题如下: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  32. 青
期刊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魅力、带来无限生机。叩问我们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如何,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教师魅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果的大小和学生成就的大小,因此,文章结合眼下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同时又结合现代社会的现实,深入浅出地探析了如何把魅力运用于日常教学,使高中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高中语文 锦上添花 精心设计 强化主体 凸显科技 学有所乐  闻名遐迩的作家叶圣陶曾对语文做过如此诠释:“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言外之意即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体,巧言善辩是语文的工具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