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课堂是孩子快乐的天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14日,我有幸在山丹城关小学参加了山丹县教育教研培训活动。活动期间观摩了城关小学两位老师的生本课,在这两堂课上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两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教师都很有耐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两位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使我认识到:“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也充满了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了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了生命活力。”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一、生本课堂中孩子们的心灵和智慧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们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了。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得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本学期,我们班王雅琪、金梦秋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地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们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了。郭思乐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儿童的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要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本学期上了几节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地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通过听课,发现生本课堂虽然是放手让学生说,但是也是有限度的。当课堂上学生出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偏离主题时,教师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立即指出,而应真诚地面对,找准时机引导、启发、疏通,做到教得及时、教得恰当、教得有效。要找准时机,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前面学生的自学情况重新备课,随机应变。生本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是我们能预先知道的,而我们要做到应对自如,就应该进行更充足的课前备课。生本课堂因学生有问题交流而精彩,因存在矛盾而曲折,因教师适时的引导而有效,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也能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的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我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们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得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地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地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 要:“茎叶图法”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3.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P.70)中,对这部分内容,篇幅较少,学生和教师不易引起重视,往往忽略了其在统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笔者结合教授这部分内容的经验,展示了教学要点和注意事项,与读者共同切磋、琢磨、提高。  关键词:茎叶图 统计 中学数学  一、什么是茎叶图  茎叶图又称“枝叶图”,由统计学家约翰托奇设计,它的
期刊
目前,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然而,实际上多数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差异很大,势必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从“教”的方面来看,仍有不少教师仅考虑面向占多数的中等生施教,在教学中采用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一种教法、一种作业、一种评估测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不利于
期刊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根据自己这些年的教学,我发现对于高中生来说,物理一直是大部分同学最头疼的一门学科。为什么这部分同学学不好呢?其原因何在?实际上归根结底是这些同学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从而使自己成为班上所谓的差生。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该有怎样的对策?根据这几年的教育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一、学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同学们之所以学不好物理,原因主要
期刊
自新课改以来,历史教材在学科体系、内容设置、评价方式等诸方面更趋于科学、适用、规范、合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历史史实的久远性,使得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意志、情感等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本文通过对文本的强化,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让活动走进文本  新课改以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根据文本知识创设较真实的历史情境,
期刊
教师教学行为的随意性不可能建设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必须用科学的眼光来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片段。新课改强调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更多地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注重调动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能动作用,即教师要有效运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讲解、提问、强化、调控、结束和反思七大部分,这些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期刊
目前的高中数学教育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思路在一段时期内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教育显然落伍了。为此,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大致有“六种途径”可以提高高中的数学质量。  一、解读教材中培养创新  要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是一种准确性比较高的语言直觉。本文拟从读、思、说三个方面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关键词:语感培养 读 思 说  语感是语言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的积累,培养语
期刊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能掌握当堂所学的内容,并且有质量地完成了作业,然而单元检测或期中期末测试时,却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之后的反思。正因为缺乏反思,使所学知识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所学知识就容易遗忘,形成知识脱节,从而造成了以上现象。  那么,什么是反思能力?如何在新课标的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反思
期刊
教学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不竭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动态生成新的提问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研究。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情,诊断学习障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有效提问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一轮接着一轮,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策略很多,设计和使用学案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本文作者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化学复习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再实践,从学案的设计、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实践、创新,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案例,这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化学复习 学案设计使用 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