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与其民族思维的关系探析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a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研究分析日语中否定句的表达和敬语的使用来剖析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揣测他们的心理活动,为接触日本人的人们提供更多的素材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从而获得成功的交际,也为我国民族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民族思维;日语;否定词;敬语
  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思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借助于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认识。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思维,不会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没有语言,也没有失去内涵的具体思维。语言作为民族的重要特征,常常是民族识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民族形成或融合的过程往往是语言融合或统一的过程,于是本民族固有的独立语言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民族特征。
  一、理论背景
  洪堡特继承了海德的观点,认为各种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洪堡特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语言不同,其内在形式也不一样,对相同的感觉经验整理的结果也就不同。这种观点对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产生了影响。沃尔夫发展了洪堡特的理论,创造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形式决定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思维逻辑本身并不具有民族性,然而与思维形影相随的语言表达方式却具有民族性。民族语言并不决定某个民族的思维逻辑,可是却能决定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沃尔夫发现语言的结构直接影响到人对世界的观察;由于语言结构不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截然不同。日本人频繁使用否定词、敬词等可以反映出日本的民族思维。使用不同语言时,可能同时运用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受不同的文化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日本人的说话方式来探讨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同时可以借鉴其独特的思维培养方式。
  二、日本民族思维在语言中的体现及解析
  (一)否定句的表达
  相同或相近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来表现,也可以用否定句来表示。如:
  私はあなたの提案に賛成します。我赞成你的提案。
  私はあなたの提案に反対しない。我不反对你的提案。
  这个例子中后者的表达比前者的语气要缓些,因为否定表现更易接受。进行语言活动时,要善于利用否定句式,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和委婉地征询意见。日本人在语言活动中,非常喜欢使用否定表现。较之于肯定表现,否定表现更符合日本人的思维习惯,更能反映日本人的心理。日本人使用否定句式是为了既把反对观点表达出来又没有令他人尴尬,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留有余地。
  行きませんか。去不去啊?
  行きますか。去吗?
  上例中“行きませんか”和“行きますか”的区别就是前者表示诱导,诱使某人去。翻译成中文就是“去不去啊”,希望听话者去,对方一听便能听出来,不好拒绝。而后者只是单纯的问“去吗”,语气很平常,给人一种无所谓的感觉。“行きませんか”对于交往一段时间但不是很熟的朋友用效果很好,“行きますか”对于才开始交往的朋友用比较好。
  这也是否定句的一种表现,日本人很注重这些细节,如果用错了,可能会给人一种不太礼貌的印象。这种表达表现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为自己减少尴尬、征询别人意见并且顾及他人感受,为他人提供选择。
  この有髪の尼は,昔者として多少教育もあり,都会の生活もまんざら知らないでもないらしい口のききぶりであった。这位不削发的尼僧,作为旧式人物多少受过些教育,听她的谈吐也似乎并非对城市生活完全生疏。
  与“?ないとは(も)限らない”相应的肯定形式是“可能性”。意为“可能会......”“不能保证不会......”但它的语气较肯定形式婉转,多用于表达说话者的担心和推测。
  日本人很喜欢用否定句,不会把话说得很满,总表现出很谦虚、很尊敬人的态度,说话时为自己留足余地。中国人虽然有时也会表现出谦虚的态度但不是通过否定句来表现,而是通过否定自身的话来表现。在语言表达上,日语关于否定词的使用值得借鉴。
  (二)敬语的使用
  1.尊他语
  所谓“尊他语”是通过抬高被表达事物中的动作、状态的主体而实现的一种敬语的表达方式。如:
  来賓の方々京都へご出発になりました。来宾们都出发去京都了。
  先生は最近大変お忙しそうです。老师最近好像很忙。
  例句中的“ご出発になりました”“お忙しそうです”分别是对“要出发”的主体和“很忙”的主体表示的敬意,所以是“敬他语”。这时,尊敬意识的走向是:说话人——话题中动作、状态的主体。
  这种“尊他语”的表达方式有如下几种形式:(1)使用含有尊敬意义的特定动词(2)使用含有尊敬意义的动词形态(3)在形容词、副词等前加表示尊敬含义的接头词(4)在名词前后加表示尊敬含义的接头词或接尾词。这四种“尊他语”的细致划分表明了“敬语”体现在每一个词汇上。不管是人称代词的使用还是动词、形容词等的变化,都说明了日本人在使用“敬语”时很注重细节,尽量把对他人的敬意体现于每一个词,从而表达出对他人的尊敬并且将谦虚的品质表现出来。这更都体现出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谨慎态度。严谨的思维在日本的高端技术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中国人大部分情况下说话很随意,不会刻意在日常交流中培养这种谨慎的思维意识,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严谨的说话方式,使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好的改变和提升,这会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带来不可估量的智慧和财富。
  2.自谦语
  所谓“自谦语”是通过降低被表达事物中的动作主体(有时包括该主体的所有物)的手段,从而达到抬高被表达事物中动作对象的目的而实现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   洪堡特认为词是一个一个的名称或标签,只要讲出一个词,就等于决定了表达思维过程的整个语言。和尊他语一样,自谦语的表达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但主要集中于动词、名词的变化。自谦语能够很巧妙地将该表达的尊敬之意传达给合适的人。如:
  お客様をご案内する。给客人领路。
  社長のご意向を伺って来てくれ。你去问一下总经理的意见。
  上述例子中“ご案内する(领路)”“伺う(询问)”就分别是一种降低“领路人”“询问者”姿态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对“被领路”“被询问”的“受事者”(即“お客様(客人)”“社長(总经理)”)尊敬的目的。这时,尊敬意识的走向是:说话人——话题中动作的受事。
  3.礼貌语
  所谓“礼貌语”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一般来讲,判断该不该使用敬语,大概有两大因素:外在的、社会因素和内在的、心理因素。
  在敬语的使用上,有人际关系、说话场合这些外在的、社会因素制约,但最终使用不使用敬语、使用什么样的敬语,由说话人决定。日本人做事小心谨慎,对于分内事恪尽职守,在语言表达上习惯用一些严谨词汇,尤其是敬语的使用,日本人将敬语分为很多种类用于不同的说话对象和场合,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培养出缜密思维。在中国,人们也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但是种类较少,而且基本上不分场合只是对于年龄的不同进行划分,因此这也是中国人没有培养出严谨思维方式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日本的民族思维客观缜密、谦虚谨慎,但过度的谦虚会给外国人一种虚伪印象,所以应适度使用这一表达方式。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不仅反映民族的凝聚和认同心理,也是民族意识和民族感的重要表现,语言一旦为民族所使用,便被赋予民族的属性和特征。日本国土虽小,但其科技实力和教育程度都走在世界前端。日本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其民族的独特思维,正是由于语言表达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培养出其民族谦虚、缜密、团结、上进的思维。说话方式影响了民族思维,反过来,思维的模式也会改变其表达习惯。因此,日本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值得借鉴,应虚心学习,了解日本的民族思维方式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可便之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魏育鄰.现代日语的表现与修辞[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3]徐一平.日本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一、概念综述  礼貌的概念源于Erving Goffman关于面子的文章《礼仪的相互作用:面对面的行为论集》。Goffman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Goffman认为面子是人类行为和自
文学与电影同为一种艺术形式,但二者魅力的获得走的却是不同路径:前者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组合使读者产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后者则是从视觉光影的效果上使观众近距离地接触影片人物而获得感官上的快感。随着小说影视化现象的普遍发展,许多文学作品都被搬上大荧幕,但由于文化传播的差异与导演个人因素,影片在遵循文本的基础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增删性处理。《红玫瑰与白玫瑰》就是实例,小说讲述了佟振保、王娇蕊与孟烟鹂三人之间的爱
摘 要:言语交际活动离不开模糊概念的表达,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揭示模糊限制语对语境因素中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过程,并分析了其具体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顺应论;模糊限制语;政治语篇;语境顺应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主要涉及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及不确定性,交际离不开模糊概念的表达。在具体语篇中,模糊限制语可以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其使用可以达到特定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外贸易正在火热地进行中,国外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涌进中国市场,在此进程中必定少不了科技翻译。如何翻译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各国间技术的交流与传递值
摘 要: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紧缺,但是专业毕业生却难以胜任。究其根源主要是高校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在教材编写、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高校必须编纂权威的教材、提高师资水平、更新教学方法、构建生态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翻译生态学研究概述  翻译生态学(translation ecology)是一个正在不断
摘 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使用了不恰当的话语而产生误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语用失误。本文总结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分析了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探讨了减少语用失误使交际顺利进行的策略。只有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减少母语的干扰、丰富语用知识、积累交流经验,才能有效地增强语用能力和减少语用失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文化差异;语用能
摘 要:译者,尤其是致力于笔译的翻译从业人员,如果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翻译模式,就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以适应和赶上科技时代的步伐。Trados,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是同类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中的领导者,是翻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翻译中。然而目前尚没有对Trados辅助效果与奈达翻译对等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或评价。本文便选取这样一个主题,主要研究Trados
摘 要:韩礼德作为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突出贡献就是他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其话语分析模式也广泛运用于翻译实践中。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一部不朽名著,包含三幕话剧剧本,是进行话语分析的极佳选材。本文以英若诚的译本为例,从三种元功能的角度浅析该模式在译文中的应用。  关键词:韩礼德;话语分析模式;话剧《茶馆》  韩礼德的话语分析模式是建立在其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的。在其话语分析模式中,语言功能和社会文
摘 要:“敢情”是一个语气副词,口语色彩较浓,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中较为常见。本文试图从语义、句法形式、语用三方面对“敢情”一词进行描写分析,使“敢情”一词的意义和用法更为清晰。  关键词:敢情;语气副词;语义;句法;语用  一、“敢情”的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北京口语词典》中,“敢情”有以下两种解释,本文分别称为“敢情1”和“敢情2”。  第一,表示发现了原来没有发现的情况。  
语言学的发展史是语言学的一部分。语言学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语言学的起源及书写系统的发明。人类不断地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也尝试着了解语言这一交流的媒介。关于语言的传说并不罕见。最早的关于语言的神话出现在《圣经》里。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语言十分感兴趣,他们就语言的起源,词和意义的关系进行辩论。这一辩论将他们分成两派:自然派和规约派。语言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发展史。对语言学历史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