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生态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紧缺,但是专业毕业生却难以胜任。究其根源主要是高校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在教材编写、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高校必须编纂权威的教材、提高师资水平、更新教学方法、构建生态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翻译生态学研究概述
  翻译生态学(translation ecology)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领域。2003年,米歇尔·克罗尼恩(M.Cronin)教授在其专著《翻译与全球化》(Cronin2003)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翻译生态学”的概念,从此,翻译生态学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国内,近年来也出现了将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学者,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胡庚申、许建忠等。
  虽然翻译生态学在我国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翻译生态学的研究基本集中于译者主体性、译者能力、译本分析等方面,将翻译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翻译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针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老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一)教材编写有待完善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起步较晚,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材数量只占到所有学科的教材总量的六分之一。教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教材的内容关注商务英语中某一领域的翻译如法律英语翻译,外贸英语翻译等,另有些教材只是把与商务知识有关的文章罗列起来,提供参考译文。出现如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指导性以及系统性。传统的教学内容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但由于缺乏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系统性讲解,无法窥见商务英语翻译的普遍规律,因此教学双方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2.理论与实践脱离。翻译理论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指导翻译实践,因此二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但是商务英语的翻译教材的内容多注重翻译技巧的讲解和词语的积累,很少涉及翻译理论的内容,因此翻译学习只能是“点对点“,而不能形成以点到面的效果。
  3.只重结果轻视过程。大多数教材都只提供参考译文,而没有对参考译文进行详细的解读。同时由于教师轻视翻译过程的分析,只讲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而忽视翻译的文化因素,使得翻译学习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不利于译者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其一、翻译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语言能力,翻译实践能力和翻译理论知识和研究。语言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多年的积累和实践才能达成。当前的翻译教师语言能力有余但是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翻译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相当程度的语言水平,接受过翻译理论和实践培训,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其二、商务专业知识。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的教师都是从英语专业“转行”过来,因此商务知识是教师们的“短板”,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尤其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就无从下手,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经验上严重不足,教学非常被动。其三、教学能力。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和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能力的外延已扩展至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和云数据等大数据时代资源的利用。目前,多媒体课件和技术已经在现代高校教学中普遍使用,但是如何在课堂上利用云技术(云和移动互联网)、机器翻译(MT+PE)、协作(客户、翻译公司、译员全流程的协作)等先进的翻译平台进行有效的翻译教学是摆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更新
  黄友义(2005)指出,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保证翻译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我们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即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教师提供参考译文,通过参考译文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传统的教学法与社会对翻译的实际需求脱节,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教学目标不统一,课程设置随意,教学内容混乱等因素,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材,知识传播的途径通产为单向即教师向学生,教学过程一般沿用“教师举例—学生试译—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其中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进行讲解,再从其他材料选一些“合适”的句子或段落供学生进行练习。这种教学缺少课堂讨论、模拟演练以及师生交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主动寻求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体系的生态化构建
  (一)翻译教材的生态化
  翻译教材的生态化就是以翻译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系统地、科学地编纂与翻译实践相联系的权威商务英语翻译教材,解决教材缺乏指导性和系统性、理论脱离实际和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生态化的教材以教材整体为一个生态,利用真实商务英语语境中出现的文本为例,语言提高与翻译能力提高相联系,翻译练习和翻译能力讲解相关联。同时教材要着力解决重结果的问题,更多的关注怎么样有效的提高翻译的结果。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因此翻译也是跨文化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生态化的翻译教材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翻译中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编纂的重点之一。
  (二)师资水平的生态化
  1.招募具有商务知识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知识的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之一的办法就是招募具有商务知识的人才,通过授课、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商务知识,为商务翻译的实践打好基础。   2.为教师提供翻译实践的平台和机会。高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广泛地开展和企业的合作,从根本上使教师能够成为胜任教学的职业译者,成为“名副其实”的翻译教师。
  3.开设翻译研修班。对于翻译的“门外汉”,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翻译人员并非易事。通过开设翻译研修班,优势资源的整合,通过对高校翻译教师分批分层次的培训,使他们在理论水平上以及实践能力上得以提高。同时,研修班可以为全国翻译教师开创一个交流平台,使他们能够对某些难点和疑点向知名专家请教,与广大同行探讨争论,从而使他们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生态化
  人才培养模式的生态化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按照翻译生态学理论框架划分为翻译研究、翻译技巧、翻译技术、翻译批评和翻译欣赏等多个模块;或者也可以按照社会的需求度将商务英语翻译按文体类型划分为商务合同翻译、商务信函翻译、商业广告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等模块。根据教学的定位和市场导向,使学生从中选取模块进行组合,使他们真正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其二是在培养途径上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通过讲座、中期测试评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并根据就业情况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途径,从而为未来学业及就业做出计划。其三是教学评估和评测因人制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或者撰写论文外,选择以完成具体翻译作品或项目的方式完成考核。
  (四)教学方法的生态化
  教学方法的生态化是依托生态学原理,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中。目前依托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抛锚式学习和认知学徒制值得借鉴。抛锚式学习,是将教学“锚接”于有意义的问题求解环境中,这些有意义的问题求解环境被称作“大环境”,因为它包括复杂的环境要素,要求学生系统地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每个环境能够支持学生进行持续的探索,学生能够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内从多种角度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求解,而且各个“锚点”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
  三、结语
  商务英语翻译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中介手段。作为培养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开展教学。通过分析翻译教学在教学方法、师资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材等问题的主要根源,本文从翻译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科学体系,这一研究对未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褚凌云.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生态化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6.
  [2]毛华奋.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03.
  [3]黄友义.翻译质量与翻译协会的责任[J].中国翻译,2005.
  [4]叶苗.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7.
  作者简介:褚凌云(1980–),女,汉,山东,讲师,商务英语,翻译。
其他文献
摘 要:舞蹈与杂技是人体文化艺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者之间有着相同之处,还有着不同之处,在当今时代,杂技艺术在创作上融入了大量舞蹈的元素,两者的交融丰富了艺术形式,增加杂技表演艺术的张力,提升了杂技艺术的艺术品味,又体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舞蹈;杂技;融合性  在杂技表演艺术中,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高超的技巧,通过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将舞蹈元素融入在杂技表演中已经是必要的选择,艺术的世界是
摘 要:歌剧艺术是西方音乐文化的经典和深受欢迎的艺术。歌剧艺术传到中国,给中国戏剧带来了一门新的表演形式。本文通过《浅谈歌剧艺术的魅力》,简述西方歌剧艺术的诞生和中国歌剧的诞生和发展,及歌剧艺术的魅力所在。意在使更多的人了解歌剧艺术,为广大歌剧艺术做努力。  关键词:歌剧艺术;诞生发展;艺术魅力  歌剧是西方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美术等多门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雪国列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政治类型化影片。革命话语和意识形态化研究是目前最常见的解读方向。本文则试图从法国学者拉博埃西的“反暴君派”思想中挖掘影片所要传递的
在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主人公莱昂是个杀手,以致人死命而谋取酬劳。杀手通常让人联想到冷酷,无情甚至罪恶的人。然而莱昂却否定了人们对杀手的看法。本文通过对莱昂性格的
张艾嘉是位有个性的女导演,她的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个人情怀关注着港台两地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以温柔委婉的手法塑造着一个个的女性形象,用带有女性特有的委婉柔和的方式触
摘 要:《小王子》是一本献给大人的童话,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电影版《小王子》与原著相比有很大不同,然而坚持童真和童心、用发现美的眼光看世界的本质不变。每个大人都拥有过童真,从原著到电影,《小王子》教大人们找回童真和被遗忘曾经的美好,回归生活和心灵的本真。  关键词:《小王子》;原著;小说;电影;童真  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之作《小王子》,以童话的形式承载深刻寓意,在世界文学
一、概念综述  礼貌的概念源于Erving Goffman关于面子的文章《礼仪的相互作用:面对面的行为论集》。Goffman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Goffman认为面子是人类行为和自
文学与电影同为一种艺术形式,但二者魅力的获得走的却是不同路径:前者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组合使读者产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后者则是从视觉光影的效果上使观众近距离地接触影片人物而获得感官上的快感。随着小说影视化现象的普遍发展,许多文学作品都被搬上大荧幕,但由于文化传播的差异与导演个人因素,影片在遵循文本的基础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增删性处理。《红玫瑰与白玫瑰》就是实例,小说讲述了佟振保、王娇蕊与孟烟鹂三人之间的爱
摘 要:言语交际活动离不开模糊概念的表达,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揭示模糊限制语对语境因素中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过程,并分析了其具体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顺应论;模糊限制语;政治语篇;语境顺应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主要涉及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及不确定性,交际离不开模糊概念的表达。在具体语篇中,模糊限制语可以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其使用可以达到特定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外贸易正在火热地进行中,国外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涌进中国市场,在此进程中必定少不了科技翻译。如何翻译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各国间技术的交流与传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