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反思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r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笔者自有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由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尔曾公开称赞常青集团创办人张晓卿爵士是一个有志气、有良知的企业家,他不只在马来西亚、亚洲,乃至泛太平洋地区都是罕见的成功例子。 他也冀望马来西亚能培育出更多像张晓卿一样的企业家。 现任首相纳吉也多次公开盛赞常青集团卓越的企业文化,称赞他成为众企业家的楷模。 在马来西亚企业界乃至整个华人企业界眼里,张晓卿被誉为华人企业家中很有文化修养和使命感的人。就是这样一个谦逊、自信和具有亲和
电力线路是输送电能通道,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始终保持着电力线路的通畅才能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保证工程的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如果忽略对电力线路的
虽然中考已经过去,但我时常想起毕业的学生们,他们让我想念,他们给了我繁忙工作的激情,给了我工作中疲惫心灵的欣慰。他们常常发信息给我,使我有了无限的幸福和满足感。他们是我的朋友,他们是可爱的,在我的心里一直很明确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就的
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经费来源都是电费的供应,由于其受到单一模式的限制,影响发展的内在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电费风险,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态度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符合教学之道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其大意是读书而不进行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圣人之言深刻地揭示了思维与学习的辩证关系。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重在发散思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加强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效率和整体素质。发散思
期刊
11月17日至11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行程结束之际,外交部长王毅
期刊
“今年的民主生活会就是问清几个问题:比照这例留置案,昔日身边的同事犯错误时,你有没有责任?有没有出现过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还有哪些其他的问题?怎么整改和预防存在的问题?”近期,金堂县清江镇召开了一场“辣味十足”的民主生活会。与往年民主生活会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年的民主生活会反思的是金堂县纪委监委查处的全县第一起党员干部留置案。  揽镜自照,揭短亮丑“找问题”  “我的宗旨意识不牢,群众反映的修补齐心路
一般认为,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发生了某种结果时,司法机关首先要确定是谁的行为造成的,然后进一步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
20世纪90年代初,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确立,房地产市场空前发展。但由于各种管理制度的不配套,土地盲目开发,房地产过热,炒买炒卖土地之风一时盛行,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调节开发商的土地收益,遏制土地投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借鉴国外的做法,于1993年出台土地增值税新政策,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十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土地增值税收益越来越大,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