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党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72-0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时期各项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也是图书馆事业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党校图书馆在自身建设中,应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积极发挥现代化图书馆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充分认识党校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
  
  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自己的文献信息类公共服务部门,它在党校教育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职能地位。
  1.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党校图书馆为党校的教育事业汇聚人类的智慧产品和精神劳动成果,图书资料专业人员素有教学科研部门的“耳目、尖兵、参谋和智囊之称。在今天,党校图书馆既是党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又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2.党校图书馆是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这种服务所具有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图书馆工作是遵循和运用图书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的,而且表现在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深化认识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发现和建立党校文献信息服务的新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
  3.党校图书馆工作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充分占有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必要条件。从事信息的采集、整序和服务的图书馆工作是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占据举足轻重的教育地位。
  4.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信息管理部门和知识服务保障部门,其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是党校教育事业总体状况的重要标志。党校在培养干部的同时,还承担着党政决策咨询和思想理论建设的任务,所以,党校图书馆还要为上述两个方面提供信息服务。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党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以人为本”在图书馆中体现为以馆员和读者为本,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知识信息库的建造者,维护者和发展者,同时又是知识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内部发展的动力。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如何让读者获得满意的信息资源来开展的。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实质上是对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以达到最佳目标的过程。而人是构成图书馆系统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本管理理念,一方面从分析研究图书馆员工的心理要求入手,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使他们把管理的目标内化为自己认同的理念,把管理纪律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最大限度地推进党校图书馆的工作。另一方面,坚持读者至上,特别是要把广大学员作为我们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好“为人藏书”、“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工作。这是党校图书管理创新的思想前提。
  (二)管理职能的创新。过去,党校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建馆藏书,追求的主要是图书馆馆舍面积有多大,藏书有多少册,借阅量多大等,一句话,是站在物的立场或书的角度来考虑图书馆的管理职能的。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确定党校图书馆管理职能不外乎两个字。一是“藏”。即按照“科学、实用、特色”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印刷型与缩微、光盘、数据库相结合的藏书体系,这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和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二是“找”,一方面充分挖掘潜力,在广泛进行用户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并充分发挥图书馆员“图书馆信息导航员”的作用,使“为人找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图书馆员道德和业务素质为重点,努力把图书收藏、开发、研究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好“为书找人”的工作。
  (三)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是人本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和方面,党校图书馆应尽快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同时运用理念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信任激励、参与激励等多种形式,激发馆员的潜能,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党校图书馆还应构建馆员与学员的互动机制,打破自身管理相对封闭状态,集中更多的智慧,加速自身的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党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党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为用户提供教科研参考的专业导航服务。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需求,运用图书馆传统文献的管理方法,在加工技术上经过存储、检索、重组、综合、浓缩等手段,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网络信息资源加以合理的整序、开发、利用和管理,形成一个引导读者获取所需信息的导引系统,使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满意的资料,以指引读者了解与获取世界范围最新、最好的有用信息。这正是新形势下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如: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的“书目式导航服务、智能搜索软件服务和内容收集器导航服务”,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网站开设的“学科网络导航”,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的“专题链接”,青岛市委党校图书馆的“特色专题推介”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二)利用现代化手段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党校图书馆如果仅仅满足于开辟专室连接网络终端,让读者自由使用这种浅层次的服务模式,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所以必须创新服务模式。其做法是:1. 把网络信息资源和本馆的文献资源结合起来,运用局域网和Internet为读者进行特定范围的文献信息检索和全球范围的文献信息检索;如:济南市委党校图书馆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本馆网络信息导航站发布信息,实现馆与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协调与合作。完成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有机结合;2.利用本馆主页指导读者有效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同时,通过电话、多媒体等工具,随时随地答复读者的咨询和查检要求;3. 帮助读者根据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选择正确的获取途径,以便读者下载、打印等,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集中走向分散,从面对面的查找走向网上的查寻。
  (三)加强专题文献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50多万人,其中党校约占3/1,他们中绝大多数既是教学骨干,又是科研骨干,承担着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党校图书馆应和学校科研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学校所承担的省、部级、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了解各类项目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专题文献服务,减轻研究人员查阅文献的负担。特别是教学研究型党校的图书馆,要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筛选、整理、加工工作,开展定题跟踪服务,确保文献信息能满足科研项目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厚玲、李珍,论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甘肃高师学报,2007(4).
  [2]吴晶娥,试論影响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因素,图书馆论坛,2005(1).
  [3]王红玲、张齐增、林宁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图书馆论坛,2005(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65-01    数学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门艺术,更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可以说,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最好素材,恰当的利用生活素材去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同时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生活实践融入课堂    低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6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深层交流的过程,其突出的特征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在读文章时的理解,体会,批判,反思运用及两个或更多人人在读文章时的言语交流与碰撞。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题阅读教学,应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