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之角色的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讲堂”变“学堂”,教师应有的教育角色的迷失。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教师的应有作用,以致课堂花样有余,实效不足,这成了目前语文教学的新型流行病。
  有些教师对新课改有误解,认为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因而对课堂调动学生比较重视,甚至做过了头,但是自己的教学投入不足。整堂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学生实际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就像一大朵棉花糖,看着美,吃着甜,实际上就是一小勺糖加工成的,营养成分少,营养价值低。
  其根本原因就是“讲堂”变“学堂”,教师应有的教育角色迷失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等于教师不作为,若一堂课全部放手给学生,学生的精力、能力、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一堂课下来,学生知识的广度、能力的高度、认识的深度等提升的空间也一定会有限。教师若忘记了自己的本色,任何新花样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演员”变“导演”,应是教师的教育角色的定位。
  
  怎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实现,又能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呢?我有一个原始的看法:首先回到教育教学的根本,保持教师本色,然后转变教学思路——由演员变导演。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的教学活动,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 “传”、 “授”、 “解”等传统教学行为,不再由教师直接实施,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教师的戏份少了,但 “道”、 “业”、 “惑”等教学内容仍是教学活动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而怎样使学生真正地得“道”、会“业”、释“惑”,是要靠教师有效地引导去实现的。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劳动付出,更需要教师的智慧投入。可见,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担负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
  教师的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即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设定者。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恰当地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目标要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让学习有的放矢。
  2.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这是课堂的核心。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自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其发展。
  3.学习行为的评价者。
  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得体的评价,不仅满足了学生被关注的心理需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后继学习。
  
  三、“油水分离”到“合而为一”,这是教师教育角色的实现。
  
  立足于学生的“学”,并非与教师的“教”油水分离,教师教育角色的实现就是要在这两个字上下功夫:“导”和“问”。如何导、如何问是一门学问,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1.“导”是关键。
  “导”如同一条导线,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链接起来。“导”可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课的开头,导入目标。这节课要学什么,诸如理清思路、积累知识、品味语言、鉴赏手法、积淀思想等,要具体明确地告知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疑难纠结处,导思路方法。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适当地加以指点引导,等于铺路架桥,保证学习道路畅通,尽快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
  ——课堂生成中,因势利导。观摩过教学《项链》的一堂课,在探究玛蒂尔德形象时,有学生提出玛蒂尔德不是爱慕虚荣,她爱美,她向往过上好日子,是自尊自爱的女性。执教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抓住时机,顺水推舟,就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见仁见智,踊跃发言,学生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误入歧途时,导航向。在课堂生成中,常遇见的问题是有的生成是没有价值的随意生成,是无视教学目标的妄加生成。如某教师执教《赠汪伦》一课,生成的问题是:汪伦送别李白时为什么迟到了?这个问题明显跑偏了,若信马由缰,就会使课堂成为无效课堂。面对突如其来而又背离文本价值取向的问题,教师及时加以纠正,向目标靠拢,回到了正确的航线上来。
  2.“问”是钥匙。
  学贵激疑,好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激活学生思维。
  善问,与“满堂问”、“随口问”不同,应针对目标,开动脑筋,在关键处、精华处或疑难处,找准突破点,以一点打开一扇门。
  ——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设计问题。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中有位教师执教《声声慢》,仅以开头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为突破口:“词人到底在寻找什么?”好一个 “寻找”!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问题的妙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在于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从学生角度入手设计问题,演绎异彩纷呈的“多声部”。如教学《最后的常青藤叶》,文章写了哪几个人?你认为谁是主人公?教学《祝福》,你认为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教学《我与地坛》,你最喜欢那一段,说说理由。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学生可以发表不同意见,见仁见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结束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淡化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课堂效率的真正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都离不开教师的实实在在的付出。重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是新课改不走样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沂源一中)
其他文献
针对气相/液相色谱不能满足农药分析领域中一些特定物质的定量分析需求,结合实例介绍了3种用于农药活性成分或杂质定量分析的衍生化技术。研究表明衍生产物性质稳定,结果重现
我国供热企业大多经历了由人工操作到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但对供热信息化和智慧化的差别以及智慧供热的节能潜力缺少全面了解。系统论述了供热自动化、供热信息化及智慧供热,从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首先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培训是教师习得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的重要途径。审
CIE TC2—65新发布了两项技术备注文件,分别针对中间视觉光度量值和照明应用产品的性能表征给出了指导。本文重点介绍了这两项技术备注文件的主要内容,并基于此,给出了道路照
<正> 港口作为客货运集散地和水运业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连接点,在交通运输网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搞好港口建设,发挥港口的作用,对水运业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践,“快乐学习”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词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进入网络信息时代,DeDict词典横空出世,它
第一课时:《杨氏之子》、《打电话》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杨氏之子》(精读)和《打电话》(略读)两篇课文。其中,《杨氏之子》为短小文言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有效性是网络教研的最终追求和永恒价值,我们浙江省苍南县在实践网络教研有效性的探索中,我们开展了基于网络教研的一系列活动,努力做好五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