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剪”的剪纸人生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享有“中国神剪”美誉的陈耀今年49岁,多年来,他先后有200多幅剪纸作品在国内参展获奖,1900余幅剪纸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有的剪纸精品还被国外博物馆收藏。
   从2001年开始,他靠剪纸创业。如今,“陈耀剪纸”已形成品牌,使陈耀成为“创业明星”。谁能想到,30年前,他是一位3次高考的落榜生;14年前,他因车祸成了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
  
  三次高考落榜,依然苦练剪纸技艺
   1962年,陈耀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林梓镇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年时,他就喜欢民间彩灯上的剪画,常常临摹剪出一两幅,赢得大人啧啧赞叹。入学后,陈耀“一根筋”似地痴迷于剪纸。他常常放弃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嬉闹的机会,一剪就是几个小时。
   上小学时,陈耀剪的窗花、灯花,多次参加学校小画展。有一年暑假,他足不出户,剪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其中《螃蟹》、《蝙蝠》、《蝴蝶》等作品,被学校推荐参加县里展览,一举捧回5个奖。一时间,陈耀成了名扬全镇的新闻人物,被誉为“林梓神童”。
   1978年,陈耀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未能如愿被录取。1979年、1980年,他又两次参加高考,还是名落孙山。无奈之下,陈耀进入如皋食品罐头厂当了一名工人。
   当工人后,陈耀很快调整好心态,重新操起因备战高考而搁置了几年的剪刀。他白天上班,晚上沉醉于剪纸艺术中。
   1984年秋,陈耀的第一幅大型剪纸作品《水绘秀色》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看着印在报纸上的作品,拿着一元钱的稿费单,陈耀感到无比幸福和欣慰。为创作这幅作品,他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光写生底稿就画了近10幅。作品中的楼台亭阁、云层水波、叶丛倒影等细微处,他都是用缝衣针磨成“刃”精雕细刻而成。作品完工时,陈耀因眼睛极度疲劳,瞳孔上生出了病毒性疱疹,险些失明。
   有一年夏天,陈耀为创作《百蝶图》,钻进小树丛中仔细观察蝴蝶的各种姿态,对10多种蝴蝶进行了现场写生,并捕捉了一些蝴蝶做成标本。后来,他的《百蝶图》送至香港参展,当地媒体惊叹那100只不同姿态的蝴蝶活灵活现,堪称“天下一绝”。
   1990年春,陈耀的《鸟》、《蝶》等系列剪纸作品,在江苏省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上一炮打响,好评如潮。而此时,陈耀上班的工厂濒临破产,他和妻子双双下岗,每人每月只能领到80元的生活补助费。但陈耀并不为此悲观,他要用手中的剪刀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风趣地对妻子说:“只要剪,面包总会有的!”
  
  车祸致残,仍未放弃追求剪纸艺术的五彩梦
   1997年夏,如皋食品罐头厂渐渐恢复生气,35岁的陈耀和数百名下岗多年的职工,重新走进工厂。上班不久,陈耀受命前往安徽出差。正是这次出差途中遭遇的车祸,使陈耀从此成为残疾人。
   那一天,当面包车行驶至安徽芜湖境内一处路桥时,意外发生了——面包车坠入7米多深的山沟。瞬间,面包车被滔滔江水淹没。陈耀眼前一黑,失去知觉……过往群众将奄奄一息的陈耀送到芜湖一家医院,经过3天3夜的抢救,他得以起死回生,但双腿却落下终身残疾。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陈耀,用双手抚摸着恍如木头的双腿,痛哭失声。在植皮手术中,剧烈疼痛使陈耀几度昏厥。然而,手术后仅3天,他便重新操起了剪刀。
   致残后的陈耀,专心于剪纸创作。他常常拄着双拐参观企业,走访农村,融入火热的生活中,源源不断地剪出了众多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精品。像《母爱》、《拼搏》、《未来畅想曲》、《跨越新世纪》等作品,都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新风采。不少外宾惊叹于他的剪技“鬼斧神工”,将他的作品视为珍贵艺术品收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耀不但因高超的剪纸技艺成为国家工艺美术师,他还先后荣获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等称号,并获得“中国乡土艺术手工艺杰出贡献奖”,被人们誉为“中国神剪”。
  
  怀揣剪刀闯市场
   2001年除夕之夜,陈耀怀揣一把剪刀、拄着一副双拐,登上了去南京的客车。
   3月,陈耀在南京典雅居承租了8平方米的摊位,试售自己的“陈耀剪纸”。当时,每天有数百人前来光顾。3个月后,陈耀又扩大规模,使“陈耀剪纸”在金盛百货工艺精品广场亮相。他的一些精品剪纸,在宾馆、酒店、商场登上了大雅之堂。来自美国、日本、埃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一些客商及旅游观光人员,将“陈耀剪纸”比作“软黄金”,纷纷购买收藏。
   2004年,陈耀被授予“十佳创业明星”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陈耀剪纸”作了报道。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纷纷聘请陈耀担任剪纸指导老师。
   2006年4月26日,“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陈耀《论民间剪纸艺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论文获一等奖。
   2008年年初,陈耀为满足市场需求,在南京又开设了“陈耀剪纸”专卖店。
   2009年秋,陈耀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一世大吉》在法国巴黎展出,当日即以高价售出,另外20幅作品也被抢购一空。
   2010年,陈耀剪纸作品《福虎迎春》荣获江苏省“迎春花”金奖;《富贵如意》获“创意剪纸全国邀请赛”金剪刀奖。2010年6月,在上海世博会残疾人综合馆举办的“生命阳光展示周”活动期间,陈耀的剪纸摊位前每天都挤满了游客,兴致勃勃地欣赏他的剪纸绝技。
  
  剪纸创业成功后真情回报社会
   经过数年打拼,陈耀成功地将乡土艺术与都市文明实行了对接,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他的剪纸作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他每月除了要完成商场、宾馆、公司等单位的各类订单外,还要接洽来自日本及港台艺商的批量业务。
   在他的倡导下,南京有数十所幼儿园、中小学将剪纸列入手工制作和美术课程。南京国际学校已有300多名外籍学生,成了陈耀的得意门生。南京鼓楼区数十名下岗职工,在陈耀的指导下学习剪纸,繁荣了市区的文化市场。
   如今,靠剪纸致富的陈耀不忘回报社会,他作为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他已连续6年免费开办“红领巾剪纸培训班”,培训“小剪刀手”近千名;他连续5年探访南京女子监狱,义务为服刑人员传授剪纸技艺。
   近几年来,中央、省、市电视台先后为陈耀拍摄了多部专题片,《人民日报》曾以《陈耀为剪纸而活着》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面对成功和荣誉,陈耀说:“我的事业刚刚起步。下一步,我要争取在全国各地开‘陈耀剪纸’连锁店,并让中国剪纸走向更多国家。”
   摘自《百姓生活》2011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面向新时代,在卓越教师教育实践中,其卓越课程2.0建设滞后、课程资源匮乏、学习信息孤岛、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在目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针对课程建设中的现状和
“项目化学习”是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的操作路径之一,值得推广.从设计的框架要素上讲,它包括“核心知识”“问题驱动”“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