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事实表明,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在和谐、民主、有安全感的课堂中更易流露真情、表现真我,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率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究:
一、创设数学课堂和谐心理环境
1、课前小谈话,拉近师生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只有放松心情,才能露出孩子的本性,从心理上接受课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孩子从一上课就有抵触情绪,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我增设了课前两分钟左右的谈话时间,多是表扬一些同学或鼓励后进学生继续加油之类的零言碎语,在看似自由散漫的交谈中。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就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为整节课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作了一个铺垫。
2、课中小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自尊心也强,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对待他们,特别是那些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就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做学习的主人,进步过程的后进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功来激励,以加快、加大他们进步的步伐。一个赞许的眼神、竖起一根大拇指、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胜利的击掌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遇上困难的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没有自信的学生以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尾小总结,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结束前的总结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的系统归纳,而且也包括对本节课学生所获得的能力及形成的技能以及课堂表现的一个总结,教师可以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要改进的的地方?”来先让学生自我小结,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是个别性的,学生在小结中巩固了新学的知识,也体会到课堂主人的快乐。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学优生提出更高目标,对学困生,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是充满着活力的。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二、有效利用教材资源.适时渗透心理教育
记得我校老师曾经上《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课上一张张美丽的图案伴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老师一句“美吗?”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美”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你们想不想创造美,来剪一个这样的图形呢?”“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整节课中学生是在一个很愉悦的心境下,学完了本节课。这位老师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如此生动有趣,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理论知识,而且受到了良好的心理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课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教师一句“美无处不在”,让所有学生都回味无穷。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可挖掘因素,只要我们细心去挖掘它、利用它,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应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不仅仅是数学,在其它学科中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真真正正的开展起来,而且是扎实的,有效的。以此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科教育。
【作者单位:江都市仙女镇双沟小学江苏225200】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究:
一、创设数学课堂和谐心理环境
1、课前小谈话,拉近师生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只有放松心情,才能露出孩子的本性,从心理上接受课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孩子从一上课就有抵触情绪,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我增设了课前两分钟左右的谈话时间,多是表扬一些同学或鼓励后进学生继续加油之类的零言碎语,在看似自由散漫的交谈中。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就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为整节课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作了一个铺垫。
2、课中小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自尊心也强,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对待他们,特别是那些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就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做学习的主人,进步过程的后进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功来激励,以加快、加大他们进步的步伐。一个赞许的眼神、竖起一根大拇指、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胜利的击掌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遇上困难的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没有自信的学生以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尾小总结,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结束前的总结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的系统归纳,而且也包括对本节课学生所获得的能力及形成的技能以及课堂表现的一个总结,教师可以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要改进的的地方?”来先让学生自我小结,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是个别性的,学生在小结中巩固了新学的知识,也体会到课堂主人的快乐。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学优生提出更高目标,对学困生,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是充满着活力的。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二、有效利用教材资源.适时渗透心理教育
记得我校老师曾经上《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课上一张张美丽的图案伴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老师一句“美吗?”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美”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你们想不想创造美,来剪一个这样的图形呢?”“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整节课中学生是在一个很愉悦的心境下,学完了本节课。这位老师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如此生动有趣,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理论知识,而且受到了良好的心理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课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教师一句“美无处不在”,让所有学生都回味无穷。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可挖掘因素,只要我们细心去挖掘它、利用它,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应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不仅仅是数学,在其它学科中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真真正正的开展起来,而且是扎实的,有效的。以此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科教育。
【作者单位:江都市仙女镇双沟小学江苏2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