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9624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数学素养,不仅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一、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标准》中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
  2.不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来概括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在笔算教学中,学生可以用各种算法进行计算,只要是合理的算法,我们都要鼓励。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良好数感。计算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如:在解决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时,教学笔算加减法;在解决几个小朋友分吃一个西瓜的问题时,教学分数加减法的内容;在解决新学期同学们一共发了几本课本的问题时,可以教学乘法的内容等等。
  4.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学生的数感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把估算作为现代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既能为学生数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符合学生今后的生活需要。
  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数学体验
  教学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其反映的内容又是很现实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验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比如,在教学“量与计量”时,首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的、现实的活动感受,让他们获得初步体验。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1000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运用的感性经验。如:根据有关的描述填各种单位;判断对各种单位描述的准确性;让学生用各种单位来描述身边的事物;还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调查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等等。这样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对这些抽象概念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三、结合课堂教学,发展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用来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语言称为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简练、严谨、准确、抽象的特点。在教学中,往往要把一些算式、图形、数学符号转化为数学语言,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教学比大小时,出示“()<9”,提出“谁会读题,而且能说说它的意思”?接着,出示“4 ()<9”,又用挑战性口气说:“谁能上台读一读这道题?怎样让人一听就明白它的意思?”同学们纷纷举手,在尝试中指导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四、在活动中学习,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新教材中的这一理念,充分挖掘出教材里的生活素材和生活中的学习素材。如: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利用教材中“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这一主题图进行教学,学生初步学会后,要求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可能性”的例子,比如说投币、玩布剪锤游戏、玩丢手巾游戏等,让学生经历了一系列不确定事件后,他们就能逐渐从不确定中找出规律,既完成了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有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福建省南安市仑苍中学  【摘 要】体育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掌握基本运动技巧,树立健康运动观念的重要课程。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初中将体育课程当作学生自由活动或者完成相应锻炼目标的课程。这不仅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还使得体育课失去了其本身的乐趣。文章对快乐体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相应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快乐体育 初中体育教学 漏洞 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与私家车相比,不少人将自行车视为较便宜的交通工具。但并不是所有的自行车都比汽车便宜,有些豪华自行车也相当昂贵。现在介绍几款超豪华自行车。一、"飞行刀锋"全球仅有50辆
【摘 要】宝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 “双元制” 班是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的一次实践。宝钢 “双元制” 班由于其特殊性,教学质量如何保障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宝钢“双元制” 班的教学体系现状、教学质量监控的特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几点完善“双元制”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见。  【关键词】双元制 校企双培养 教学质量   一、引言  我国的高校教育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经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成为数学教学的有力工具,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从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总结了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重要原则,以指导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促进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立体几何 几何画板 有效应用  1 引言  立体几何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培养学生空间构建感
【摘 要】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创新。这是一个一脉相承、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然而,在中国式传统教育和应试教学模式中,往往重视学生的解答能力,而普遍忽视了对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施行和强调素质发展的今天,能力目标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也就日益凸显而出,并且形成一项孜孜以求的教学实践课题。本文结合初
教无定法,复习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本人就近几年在化学复习中所采取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化学新课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但多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感觉到散、乱、乏味、模糊。在此紧要关头,如果任课老师的复习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则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并且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高层次的了解与掌握。下面就此浅谈一
【摘 要】21世纪发展的基础是科学和经济,而其中,教育则是确保科学、经济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高低会严重影响学生将来课程的学习。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又是我国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兴趣 自主学习  1.创设合理情景,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