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胚抗原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shei5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CEA表达水平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1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血清CEA检测和胸部增强CT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经腹右胸食管癌根治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单纯经腹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肿瘤位置和食管癌TNM分期标准均采用国际相关标准。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CEA水平及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将111例患者CEA检测结果行四分位数间距划分为4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4组淋巴结转移率。

结果

111例患者术前均行血清CEA检测和胸部增强CT检查,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40例,经腹右胸食管癌根治术56例,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8例,单纯经腹手术7例。肿瘤位置:胸上段食管癌3例,胸中段食管癌52例,胸下段食管癌36例,食管胃接合处肿瘤20例。术后病理学类型:鳞癌84例,腺癌23例,其他4例。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阴性44例,淋巴结转移阳性67例。111例食管癌患者血清CEA升高阳性率为36.04%(40/111)。影响食管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位置、病理学类型、肿瘤N分期是影响患者血清CEA阳性率的临床病理因素(Z=6.815,6.608,16.928,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N3期是影响患者血清CEA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06,95%CI:1.370~3.552,P<0.05)。影响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与血清CEA水平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Z=18.971,χ2=10.081,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T分期及血清CEA水平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OR=3.558,3.936,95%CI:1.798~7.041,1.480~10.469,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当CEA≤1.75 μg/L、1.75 μg/L<CEA≤2.68 μg/L、2.68 μg/L<CEA≤4.21 μg/L、 CEA>4.21 μg/L时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43%、48.28%、55.56%、92.59%,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6,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EA水平、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89,均>参考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590~0.785,0.591~0.788,P<0.0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697~0.873,P<0.05)。

结论

血清CEA对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结合胸部增强CT检查结果后对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更高。肿瘤侵犯较深,且CEA明显升高的食管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需相对扩大。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治疗方式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颈部淋巴结存在转移或者可疑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是主要的解决方案。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均是食管癌患者重要的术前检查,对食管癌的手术方式起着决定作用。有条件的医院可将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作为食管癌术前常规检查,充分发挥两项检查的优势,提高食管癌颈部淋巴结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准确筛选适合三野淋巴结清扫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腹腔区域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其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86例经腹、胸手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及规范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经腹上区、右胸两切口或腹上区、右胸、颈部三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单独清扫18、19、20组淋巴结,分离16、17组及胃小弯淋巴结。所有淋巴结标本分组送常规
胰腺癌中导管癌占85%~90%,其次是内分泌细胞癌,腺泡细胞癌,间叶组织来源少见,3种细胞来源混合癌则更为罕见。胰腺癌多为乏血供肿瘤,鲜有报道胰腺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者。2014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胰体尾部混合性腺泡-内分泌-导管癌患者,因肿瘤自发性破裂致腹腔内大出血于当日行急诊手术治疗。随访至2015年1月20日,患者因胰腺癌腹腔内广泛种植性转移而死亡。此类患者虽极其罕见,一旦发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痰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1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1-12月收治的181例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二代头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33例患者应用三代头孢。患者术前及术后前3 d均常规留取痰液标本送检,观察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直径≥3.5cm的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4例直径≥3.5 cm的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肿瘤位于食管,1例位于贲门。患者均行STER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肿瘤部位和直径、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复查胃镜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左侧卧位,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然后平卧位,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制作管状胃行左颈部机械吻合术。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
目的探讨"翻页式"完全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术(CM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翻页式"完全中间入路即从内到外,由下而上手术路径;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手术策略,施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观察指标包括:手术质量评估(采用West分级系统评价手术质量),术中情况(手术时间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通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治疗过程、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1月30日。分别
目的系统评价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tumor、liver cancer、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surgery、surgical、surgical resection、liver resection、hepatic resection,thermal ablation、perc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