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通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治疗过程、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1月30日。分别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中,首发症状为黄疸57例,腹痛及腹上区不适37例,消化道梗阻症状14例,厌食及体质量下降4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泻3例,发热3例,腹部包块1例。CT检查阳性率为69.67%(85/122),内镜检查阳性率为85.56%(77/90),MRCP检查阳性率为79.76%(67/84),B超检查阳性率为12.73%(7/55),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阳性率为75.00%(36/48)。122例患者中,4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94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71例CA19-9升高,22例CEA升高,9例AFP升高。122例患者中,86.07%(105/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7.37%(9/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6.56%(8/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平均直径为2.3 cm(1.0~15.0 cm)。12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00例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7例术中联合行空肠营养造瘘术,7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胃空肠吻合术,6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11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1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122例患者中,腺癌116例,类癌2例,淋巴瘤、小细胞癌、内瘤样癌伴横纹肌分化、未分化癌各1例。122例患者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4例,Ⅲ期74例,Ⅳ期34例。未发现淋巴结转移100例,0<淋巴结转移率(MLR)≤0.2有13例,0.2<MLR≤0.4有4例,MLR>0.4有5例。122例患者中1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生存时间1~7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术后3、5生存率分别为36.6%和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MLR和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χ2=8.465,57.355,16.232,20.11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为低分化、MLR>0.4、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330,3.718,2.623,95%可信区间:1.861~5.956,1.292~10.696,1.624~4.236,P<0.05)。

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项辅助检查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率,治疗方式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MLR>0.4、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针对OSAS的治疗应当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方向。本文就OSAS与几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以及通过治疗OSAS能否改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讨论。
报道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长期腹痛患者,经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后予以再次手术剖腹探查,诊断为LC术后胆囊管残留结石。避免胆囊管残留过长或胆囊管残余结石应重在预防。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治疗方式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颈部淋巴结存在转移或者可疑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是主要的解决方案。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均是食管癌患者重要的术前检查,对食管癌的手术方式起着决定作用。有条件的医院可将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作为食管癌术前常规检查,充分发挥两项检查的优势,提高食管癌颈部淋巴结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准确筛选适合三野淋巴结清扫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腹腔区域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其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86例经腹、胸手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及规范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经腹上区、右胸两切口或腹上区、右胸、颈部三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单独清扫18、19、20组淋巴结,分离16、17组及胃小弯淋巴结。所有淋巴结标本分组送常规
胰腺癌中导管癌占85%~90%,其次是内分泌细胞癌,腺泡细胞癌,间叶组织来源少见,3种细胞来源混合癌则更为罕见。胰腺癌多为乏血供肿瘤,鲜有报道胰腺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者。2014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胰体尾部混合性腺泡-内分泌-导管癌患者,因肿瘤自发性破裂致腹腔内大出血于当日行急诊手术治疗。随访至2015年1月20日,患者因胰腺癌腹腔内广泛种植性转移而死亡。此类患者虽极其罕见,一旦发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痰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1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1-12月收治的181例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二代头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33例患者应用三代头孢。患者术前及术后前3 d均常规留取痰液标本送检,观察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直径≥3.5cm的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4例直径≥3.5 cm的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肿瘤位于食管,1例位于贲门。患者均行STER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肿瘤部位和直径、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复查胃镜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左侧卧位,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然后平卧位,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制作管状胃行左颈部机械吻合术。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
目的探讨"翻页式"完全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术(CM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翻页式"完全中间入路即从内到外,由下而上手术路径;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手术策略,施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观察指标包括:手术质量评估(采用West分级系统评价手术质量),术中情况(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