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变化”美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基本特征是美。书法的艺术美体现在多方面,其中变化是体现书法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点画线条的变化美,结构组合的变化美,布局安排的变化美等等。正因为有这些的变化,才使一幅作品显得生动活泼,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关键词】书法 变化美 点画线条 结构组合 布局安排
  
  书法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作为艺术,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美。
  书法的艺术美与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美,其共性是相通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变化来体现美感。绘画有线条粗细明暗的变化,音乐有旋律高低快慢的变化,舞蹈有姿势节奏的变化,建筑有结构风格的变化等,这些也是书法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书法也是通过变化来体现美的。
  书法的变化美体现在很多方面。
  一、点画线条变化美
  点画是汉字结构的基础,书法表现形式主要是线条,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是富于变化。古人说过:“学书贵能通变。”为使笔画体现变化,就要有露锋和藏锋、中锋和侧锋、方笔与圆笔、提笔与按笔等用笔的变化。在一个笔画中,从起笔到收笔,笔画的轻重是不一样的,如:竖画一般都比横画重;点画的收笔较重;撇画的起笔较重;箠露竖的起笔和收笔都比较重;捺画要写出一波三折;提画的起笔较重等。另外,凡在一个字里有相同笔画的,它们的长短、轻重、曲直形态各不相同。例如:双人旁的两撇长短不一样;三点水的三点形态不一样;四点底的四点大小和位置高低不一样;“三”字三横的长度和形态也不一样;“食”字下面的捺画改变为反捺等等,如果把这些笔画都写得一摸一样,没有变化,就显得单调呆板,这就说明了笔画线条的形态、长短、粗细的变化体现汉字的美。
  那么如何体现这些笔画线条的变化呢?主要是用笔技巧。一是要把握好速度,在书写每一个笔画的过程中都有快有慢,一般来说,笔画重的地方和转折之处宜慢,轻的地方宜快。例如:横、竖、撇等笔画的起笔处就要慢,箠露竖和捺画的收笔处也要慢。要做到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二要把握好力度的分寸,做到落笔稳实,沉着有力,力透纸背,古人有“入木三分”之说。三是要讲究运笔的技巧,在运笔过程中,要运用提按顿挫等笔法,笔在纸上作上下的空间运动叫做“提按”,是运笔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运笔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能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变幻感和沉浮感。另外,无论是起笔与收笔,回锋还是折锋,都离不开“顿挫”,挫笔即顿后略提,再过渡到下一个动作。只有在熟练掌握运笔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富有变化的各种笔画。
  二、结构组合变化美
  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方”是汉字最突出、最明显的特点。但是这种“方”并不像几何图形那样规矩,而是给人的整体感觉而已。实际上近似方形的字并不多,即使接近方形的也是方中有变。例如:“上”、“下”就近似三角形;“天”、“王”就近似梯形;“今”、“令”就近似菱形;“冷”、“的”就近似圆形等等。
  一个字是由若干笔画组合而成,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以及它们的几十种变形,可以组成千万个不同形体的汉字。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就是因为汉字本身的形体构造就蕴含着美的因素,就是因为字字有别。要在整齐中显现参差不齐,千姿百态,关键在于变化。例如:在上下结构字中,有上面宽的,有中间宽的,有下面宽的,有上长下短的,有上短下长的;在左右结构字中,有左高右低的,有左低右高的,有左长右短的,有左短右长的,有左窄右宽的,有左宽右窄的;在包围结构字中,有包得严实的,有里面部分要探出包围框的等等。正如有书法家把汉字比作“像叠罗汉,有立的,有卧的,有板着的,有伸脚的,不但要整齐,还要叠成花样,而且是好多种不同的花样。”因此,要重视汉字的形体变化。书写时要根据汉字本身应有的形态,因字赋形,顺其自然。要把笔画的长短区别、位置高低的变化写好,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这就需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如果写得千篇一律,没有变化,那就显得呆板,更谈不上美观了。
  三、布局安排变化美
  布局是对整幅作品进行全盘安排的规范要求。一幅好的作品,除了运笔流畅、点画优美、结体舒展、结构美观外,还须讲究章法布局,无论是字体之间、行列之间,还是天头地脚、落款用印,都要进行通盘考虑,精心安排,使全篇布置变化多端,和谐美观。布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的多样变化。一种是纵有行,横有列:要求是字距小于行距,给人一种行行分明,字字入距的舒适感觉,其特点是整齐清楚,匀称协调,一般适用于楷书。而字体较宽的隶书,则字距大于行距。还有纵有行,横无列:行式有定,而每行字数无定,其特点是灵活自然,整齐中显出变化,粗看行行整齐,细看字字大小、长短、宽窄各异,适用于行书。
  二是在正文中,要字字意别。写行草书,遇有相同的字要加以变化,避免雷同,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共有20多个“之”字,每个形态都不一样。这就好比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千人千面,虽有相似,绝无雷同。楷书较为规矩,伸缩性小,但也应字字意别。
  三是正文和落款字的大小不一样,正文的字要大于落款的字,这样正文和落款就能做到宾主分明。
  四是正文和落款的字体最好要有变化,用两种字体书写,但要与汉字发展史相顺应,即正文的字体在历史上先出现,落款字体后出现。例如正文是隶书或楷书,仍用隶书或楷书落款,就显得单调死板,如果改用行书落款,整幅作品就显得静中有动,生动活泼。
  五是落款和印章与正文的位置不能一样高,落款和印章要高于正文,这也是体现正文和落款的区别与变化。
  总之,书法的艺术美,当然包含多方面因素,主要是体现在变化上。笔画的轻重变化得当,会从线条结体中释放出美的旋律;墨色的浓淡枯湿交替,能够显现出美的节奏;书体的大小间隔有致,促使画面产生起伏感和层次感;字距行距的疏密合宜,令人有着匀称感和舒适感。除了以上所述的点画线条变化、结构组合变化、布局安排变化外,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变化。例如行草书中字的大小搭配与变化,作品样式的不同与变化,不同书体运笔和结构的变化,作品的创作风格不同与变化等等,无处不体现变化,正因为有这些的变化,才使一幅作品显得生动活泼,美观大方,使人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 董友知. 书法理论与书法百家.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河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刘静说,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追求,一种理念,尽管其涵义仍有某种程度的游移,但基本精神明确后,就并不妨碍它具有组织一系列重要话题的功能,它所能展开的思想、话语和行动甚至比它的具体设计还重要。所以,改革主要不是去建立、证明一套技术体系,而是去传播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行动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尽快适应新课程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但思想道德上又有消极的一面,存在各种问题,需要个方面的积极配合加强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对青少年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系统。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立体网络模式,力求取得综合整体效应,为青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运用单纯文字、文字图画结合、粘贴图片、简笔画及其他有关材料展示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著名英语专家刘道义老师形象地把板书比作是微型教案,它是一项重要的教师基本功。好的板书对于高中学生的书写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它还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那么,如何利用黑板设计出恰到好处的板书呢?  一、高中英语板书设计的要求  1.板书要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对于数学教学,新课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集体团结精神、遵纪守法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远大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和合格的新一代。这就为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现结合从教实际简单谈谈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体现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传授给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从“放胆文”逐渐过渡到“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心”。《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阶段为“写话”,第二、三阶段称为“习作”,到第四阶段才称为“写作”。这样合理安排,也是科学地降低了小学阶段学生写作的难度。  作文教学可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唏嘘一片,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干巴巴的,空洞无物,抑或无病呻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无米下锅”,拿到作文题后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搜肠刮肚找不到几件事,捞不到几个词。内容单薄、语言贫乏是初中生写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积累不够。学生平时积累丰富与否,决定着写作水平的高下。  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积累呢?
【内容摘要】高三,对于高中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与学生的前途直接挂钩。高三生物复习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任务较重,且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很多学校的高三生物总复习课堂往往是沉闷无趣的,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们复习生物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复习,进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改变高三生物总复习课堂现状势在必行。本文将以实例来探讨在高三生物总复习课堂上的教学创新方法。  【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实,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靠简单的告诉、反复的训练及理性的规范,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亲身、反复地在语言实践和运用中才能得以实现。  所以,语文学习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效的语文学习必然伴随着学习者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通过自身地感知、揣摩、分析、联想、体会等心理活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克服时空限制,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以科学的手段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时要冷静地思考,慎重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 多媒体辅助教
【内容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能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化学实验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着重要地位,教师通过有效的实验措施,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