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育军校学员的忠诚品格,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内在需求,是军队改革大考中的重要科目,同时是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必备的素质。军校是我军军官生长的摇篮和源头,军校学员是我军未来发展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本文在分析培养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军校学员忠诚品格成因要素的基础上,从思想武装、创新理念和实践锻炼等方面,探讨了培育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忠诚品格 軍校学员 改革 教育
习主席指出,要在全军深入开展军魂教育活动,引导官兵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诚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忠诚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对党要有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信赖。军校是我军军官生长的摇篮和源头,军校学员是我军未来发展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培育军校学员的忠诚品格,是打基础、抓根本、管长远的有力举措。在社会转型和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因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的学员忠诚意识有所减弱,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军校学员忠诚品格培育,在官之初筑牢宗旨意识。
一、培育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必要性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军队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权,实现统治阶级政治主张的武装集团和暴力工具,是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军人的忠诚品格,是军人职业精神的核心要义,体现军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是军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我军所强调的忠诚是对党、国家、人民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这种忠诚是绝对忠诚,用习主席的话说,“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军校学员必须对自身的宗旨使命有明确的认知,对军人职业有清晰的定位。军校学员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维灵活、爱好广泛、向往自由、个性突出、自我意识浓厚,但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部分学员容易产生狭溢的利益观、成才观、交往观等。人生是多彩的,世界是多样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自己的正确道路,也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军校学员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期阶段,正因为处于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军队建设中的最积极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军人是从事特殊职业的群体,军校学员比地方大学生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再加上当前社会各种思潮涌入军校,使得军校学员面临着重重考验。因此,着眼于青年军校学员的特点,着眼于其未来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军校学员的忠诚品格培育,坚守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军校学员经过军校生活的培养锻炼,一般具备了迎接未来挑战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奠定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但就毕业分配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部分学员,尤其在当前军队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资源初始配置质量,总政治部颁布了《军队生长干部学员毕业分配规定》。能否理性对待毕业分配,服从组织安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对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现实考验。
二、影响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成因要素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频繁复杂。当前社会,信息更新快,不同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锋更加凸显,通过各种传媒途径对军校学员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同时是需要时间来塑造的能力,不同思潮的涌现是对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考验。盲目攀比、及时行乐、利益至上等社会不良风气,并没有隔绝在军队院校之外。信仰作为思想观念形成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和感情,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力。[2]青年学员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认同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军校学员是我军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政治合格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做到“绝对”忠诚。二是院校中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习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提出不断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部队。军队院校在培养和教育学员时,更要有效地做好铸魂育人、纯洁军官队伍的工作。但是当前针对忠诚品格培育的方法和方式缺乏时代性,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致使学员对军人职业缺少明晰和准确的认识。时代不同了,方法也要更新。传统教育是主阵地,但这并不是说传统教育不需要新元素,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才会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三是部分军校学员价值取向产生偏移。有人认为,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就不能说对党的忠诚有问题,甚至把忠诚品格作为自身利益实现的筹码。但是,作为军校学员如果这样想,就是大错特错了,外出后就将军人身份抛之脑后,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趋之若鹜,结交朋友毫无标准,并认为自己人脉广、有能力。在毕业分配的时候,个别学员不是服从组织安排,而是想尽办法找大城市、条件好、训练强度小的单位。这是使命意识淡化、宗旨意识弱化的体现,价值标准世俗化,严重背离了军人应有的价值取向。
三、深化军校学员忠诚品格培育的对策建议
忠诚品格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重在平时,严在点滴,贵在坚持。对于军校学员,更是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达到效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出经得起考验的干部,永葆我军的性质和本色。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正气不盈,邪气必盛。就像播种、生根、开花和结果一样,忠诚品格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需要用心培育。军队院校要加大对意识形态领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使得学员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实际问题。对于敌对势力的错误言论,直面其伪装性,揭穿其丑陋面目,引导学员增强辨别能力和防变定力,从而让他们主动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军校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学员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二是更新培育理念,创新培育方式和手段。培育军校学员的忠诚品格,必须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增强说理性和实践性,既要顶层设计讲大道理、紧接地气说大白话,也要有理有据揭露和批驳不同的错误思想观点。杜绝照本宣科喊政治口号,要深入浅出讲透彻,将忠诚品格根植学员的内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收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功效。在具体培育过程中,不拘泥于形式,通过开展忠诚教育活动、忠诚文化宣传、英雄纪念活动以及其他一些实践活动,营造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强化忠诚品格培育的效果,特别是要结合平时的学习、训练等任务,将教育贯穿其中,从微从小坚定军校学员履行神圣使命的信仰。三是紧跟改革步伐,书写无悔的青春答卷。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说,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完善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群体。这是国家对军校学员培养的伟大构想,也一定会提供更多更有利的政策支持。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作为学员,应以忠诚品格为引领,强化军政素质培养,在军校珍惜宝贵的青春时光,顺利完成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并为部队任职奠定基础。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当前军校中,对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在成绩评定、骨干选任和立功受奖等方面越来越公开透明和合理化。在毕业分配时候,更是采用“加分”政策,使得学员在毕业去向上有一个公平的选择机会。良好的政治生态必将提高学员建功立业的热情,从根源上促进学员忠诚品格的养成。四是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人最容易迷失的是自己,最容易迷失的地方是人群。军校学员必须对自身有科学正确的定位,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永葆纯洁性,自觉培塑忠诚品格,做党和国家放心的“掌剑人”。培育官兵的忠诚品格,尤其要引导现代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青年官兵了解军史,深刻理解我军宗旨,认清军队与党的内在关系。军校学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尤其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接触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传播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敌对势力更是趁机散布动摇我军官兵认知的错误言论,这是检验忠诚品格的考试。房子只有经常打扫,才会保持清洁。作为青年学员要自觉培养辨别是非的本领,主动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用忠诚武装自己,提高免疫能力。五是注重实践锻炼,奏响强军目标主旋律。在军校学员忠诚品质的培育中,要把军政基础强化训练、部队实习、比武竞赛、综合演习、参观见学作为实践锻炼的重要渠道,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按照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遵循“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目标要求,利用好校内培养与部队磨练的统一,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铸牢忠诚之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军校学员应有强军兴军情怀,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实现强军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将实践锻炼当做忠诚品格培育的“磨刀石”、“演兵场”。
参考文献:
[1] 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83.
[2] 刘正斌,严满伟. 论军人信仰与战斗精神培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04.
[3] 王辉东,刘淑萍. 新时期军人忠诚品德培育探讨[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02.
关键词:忠诚品格 軍校学员 改革 教育
习主席指出,要在全军深入开展军魂教育活动,引导官兵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诚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忠诚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对党要有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信赖。军校是我军军官生长的摇篮和源头,军校学员是我军未来发展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培育军校学员的忠诚品格,是打基础、抓根本、管长远的有力举措。在社会转型和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因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的学员忠诚意识有所减弱,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军校学员忠诚品格培育,在官之初筑牢宗旨意识。
一、培育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必要性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军队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权,实现统治阶级政治主张的武装集团和暴力工具,是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军人的忠诚品格,是军人职业精神的核心要义,体现军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是军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我军所强调的忠诚是对党、国家、人民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这种忠诚是绝对忠诚,用习主席的话说,“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军校学员必须对自身的宗旨使命有明确的认知,对军人职业有清晰的定位。军校学员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维灵活、爱好广泛、向往自由、个性突出、自我意识浓厚,但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部分学员容易产生狭溢的利益观、成才观、交往观等。人生是多彩的,世界是多样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自己的正确道路,也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军校学员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期阶段,正因为处于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军队建设中的最积极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军人是从事特殊职业的群体,军校学员比地方大学生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再加上当前社会各种思潮涌入军校,使得军校学员面临着重重考验。因此,着眼于青年军校学员的特点,着眼于其未来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军校学员的忠诚品格培育,坚守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军校学员经过军校生活的培养锻炼,一般具备了迎接未来挑战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奠定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但就毕业分配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部分学员,尤其在当前军队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资源初始配置质量,总政治部颁布了《军队生长干部学员毕业分配规定》。能否理性对待毕业分配,服从组织安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对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现实考验。
二、影响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成因要素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频繁复杂。当前社会,信息更新快,不同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锋更加凸显,通过各种传媒途径对军校学员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同时是需要时间来塑造的能力,不同思潮的涌现是对军校学员忠诚品格的考验。盲目攀比、及时行乐、利益至上等社会不良风气,并没有隔绝在军队院校之外。信仰作为思想观念形成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和感情,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力。[2]青年学员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认同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军校学员是我军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政治合格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做到“绝对”忠诚。二是院校中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习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提出不断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部队。军队院校在培养和教育学员时,更要有效地做好铸魂育人、纯洁军官队伍的工作。但是当前针对忠诚品格培育的方法和方式缺乏时代性,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致使学员对军人职业缺少明晰和准确的认识。时代不同了,方法也要更新。传统教育是主阵地,但这并不是说传统教育不需要新元素,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才会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三是部分军校学员价值取向产生偏移。有人认为,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就不能说对党的忠诚有问题,甚至把忠诚品格作为自身利益实现的筹码。但是,作为军校学员如果这样想,就是大错特错了,外出后就将军人身份抛之脑后,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趋之若鹜,结交朋友毫无标准,并认为自己人脉广、有能力。在毕业分配的时候,个别学员不是服从组织安排,而是想尽办法找大城市、条件好、训练强度小的单位。这是使命意识淡化、宗旨意识弱化的体现,价值标准世俗化,严重背离了军人应有的价值取向。
三、深化军校学员忠诚品格培育的对策建议
忠诚品格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重在平时,严在点滴,贵在坚持。对于军校学员,更是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达到效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出经得起考验的干部,永葆我军的性质和本色。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正气不盈,邪气必盛。就像播种、生根、开花和结果一样,忠诚品格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需要用心培育。军队院校要加大对意识形态领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使得学员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实际问题。对于敌对势力的错误言论,直面其伪装性,揭穿其丑陋面目,引导学员增强辨别能力和防变定力,从而让他们主动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军校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学员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二是更新培育理念,创新培育方式和手段。培育军校学员的忠诚品格,必须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增强说理性和实践性,既要顶层设计讲大道理、紧接地气说大白话,也要有理有据揭露和批驳不同的错误思想观点。杜绝照本宣科喊政治口号,要深入浅出讲透彻,将忠诚品格根植学员的内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收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功效。在具体培育过程中,不拘泥于形式,通过开展忠诚教育活动、忠诚文化宣传、英雄纪念活动以及其他一些实践活动,营造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强化忠诚品格培育的效果,特别是要结合平时的学习、训练等任务,将教育贯穿其中,从微从小坚定军校学员履行神圣使命的信仰。三是紧跟改革步伐,书写无悔的青春答卷。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说,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完善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群体。这是国家对军校学员培养的伟大构想,也一定会提供更多更有利的政策支持。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作为学员,应以忠诚品格为引领,强化军政素质培养,在军校珍惜宝贵的青春时光,顺利完成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并为部队任职奠定基础。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当前军校中,对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在成绩评定、骨干选任和立功受奖等方面越来越公开透明和合理化。在毕业分配时候,更是采用“加分”政策,使得学员在毕业去向上有一个公平的选择机会。良好的政治生态必将提高学员建功立业的热情,从根源上促进学员忠诚品格的养成。四是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人最容易迷失的是自己,最容易迷失的地方是人群。军校学员必须对自身有科学正确的定位,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永葆纯洁性,自觉培塑忠诚品格,做党和国家放心的“掌剑人”。培育官兵的忠诚品格,尤其要引导现代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青年官兵了解军史,深刻理解我军宗旨,认清军队与党的内在关系。军校学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尤其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接触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传播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敌对势力更是趁机散布动摇我军官兵认知的错误言论,这是检验忠诚品格的考试。房子只有经常打扫,才会保持清洁。作为青年学员要自觉培养辨别是非的本领,主动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用忠诚武装自己,提高免疫能力。五是注重实践锻炼,奏响强军目标主旋律。在军校学员忠诚品质的培育中,要把军政基础强化训练、部队实习、比武竞赛、综合演习、参观见学作为实践锻炼的重要渠道,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按照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遵循“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目标要求,利用好校内培养与部队磨练的统一,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铸牢忠诚之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军校学员应有强军兴军情怀,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实现强军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将实践锻炼当做忠诚品格培育的“磨刀石”、“演兵场”。
参考文献:
[1] 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83.
[2] 刘正斌,严满伟. 论军人信仰与战斗精神培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04.
[3] 王辉东,刘淑萍. 新时期军人忠诚品德培育探讨[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