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zw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忠党国,
  肝胆贯云霄;
  湖海胸怀量,
  夕阳无限娇。
  ——马万祺《赞习仲勋》
  习仲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全国仅存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习仲勋一生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坚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生活,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习仲勋:“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始终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甘当公仆,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戴和敬仰。
  
  “我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大伙服务的。”
  
  1939年5月的一天,时任关中分区书记的习仲勋独自一人去新宁县乡下视察,当他走过一个村子时,忽然听见有人坐在一棵树下啼哭。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50多岁的老大娘。老大娘哭着嘴里念念有词:“天呀,我怎么活呀!”习仲勋是个软性子人,听见老大娘哭诉,心里怪难受的。他问道:“老大娘,你怎么了?有什么难事,就对我说吧。”
  老大娘头也不抬,继续哭诉着:“谁也救不了我的老汉呀!”习仲勋一听是这老大娘的老汉有什么灾难,马上表态说:“大娘,您相信我吧,我是习仲勋。”
  “习仲勋”这三个字还真灵验,老大娘一下就不哭了。她抬头看了一下,果真是习仲勋,就说:“习书记,你快到我家看看,我老汉快要咽气了。”习仲勋搀扶着老大娘来到她家。这家姓李,老汉叫李青林。习仲勋走进窑洞一看,李青林躺在土炕上,奄奄一息。他鼻孔里的血一滴一滴正往下流,下面接着一个碗,碗里已有半碗血。
  习仲勋问:“得的是什么病,怎么血流不止啊?”老大娘说:“村里人都说没有见过这样的病,鼻孔一出血就血流不止。”习仲勋又问:“大叔,您怎么了?您家还有什么人吗?”李青林轻轻地挥了一下手说:“习书记,我快不行了。就一个儿子,去年被国民党进攻边区时拉去当兵。就因为这事。村里人说我们是反革命家属,有困难也没有人敢管。”
  这下习仲勋心里全明白了。他说:“大叔,您儿子不是反革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来,我背你去边区医院看病。只要止住了流血,这病会好的。”李青林说:“习书记,您是我们这里的父母官,我怎么能让您背呢?”习仲勋说:“不,我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大伙服务的。来,我背您去医院。”
  习仲勋背着李青林小跑前进,很快到了边区医院。医院陈院长立即安排进行抢救,结果血是止住了,但因李青林身体太虚弱,很快昏了过去。陈院长说:“得马上输血,不然有生命危险。”
  一位护士听后马上说:“我是O型血,先输我的。”习仲勋说:“光输你一个人的血是不行的,我再动员一下咱们的保卫大队,多找些人。”這位护士立即躺在床上给李大爷输血了。但当习仲勋去保卫队动员队员输血时,一个队员却说:“习书记,您了解那个人吗?他可是反革命家属啊!”习仲勋严肃地说:“你怎么这么认识问题?难道国民党的兵都是蒋介石、胡宗南吗?他儿子是被迫当兵的,他们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只要我们把家属工作做好了,他儿子的态度也会转变的。”那个队员听习仲勋这么一说,就第一个表态:“习书记,我听您的,就输我的血吧,我是O型。”习仲勋一连找了5个人给李青林输血,李青林被救活了。
  李青林出院的那天,专门跑来拜见习仲勋,并对他说:“习书记,咱共产党、边区政府太好了。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大恩人呀!我今天就去县自卫队,叫回我那儿子,让他参加咱们的八路军。”
  李青林出院后果然去了国民党县驻军处,他叫出他的儿子,对他说:“你要是还继续在国民党队伍里干,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他把习仲勋和边区医院救他的事从头至尾给儿子说了,儿子表示:“国民党队伍里太黑暗了,我一定寻机逃跑,参加八路军,您放心吧!”
  一个月后,李青林的儿子不但自己逃回了边区。还带了3个一块当兵的兄弟参加了关中分区八路军队伍。
  
  “那个药当时虽然很贵,为了救人嘛,我两次特批15支,是应该的”
  
   1948年4月,延安收复之后,时任《群众日报》记者的延泽民回到了延安。不久,他的结核病复发了,高烧不退,卧床不起,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听说有一种叫链霉素的进口药品,对结核病的治疗非常有效。但由于国民党的封锁,价格奇贵,链霉素当时每支价值1两黄金。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的卫生部也只储备了50支,而且卫生部部长曾玉生也无权批准使用这种药。要动用这种药,必须先经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批准,然后还要经政委习仲勋审批。延泽民作为一个小干部,哪能用得上这样奇缺而又昂贵的储备药呢?
  延泽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颤抖的手握着铅笔,给李卓然并报习仲勋写了几句话,说自己快要死了,只有注射链霉素,才能治好自己的病,希望组织上能批准给他使用这种药。
  当时部队正在逼近西安,战争之紧张,可想而知。可是,令延泽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只过了几天,习仲勋就批准了给自己用这种药。恰似甘露时雨,医院给延泽民注射了10支链霉素后,他的高烧退了下来,但仍有低烧。习仲勋又批准给延泽民注射了5支,结果不到20天,延泽民的体温就恢复了正常,从病魔困扰中挽回了自己的生命。
  西安解放后,在一次晚会上,习仲勋看见了延泽民,老远就喊道:“哎呀,你还活着?”延泽民赶快走上去。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就连连点头,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感谢习书记当年特批15支那么昂贵的链霉素治好了自己的病。习仲勋又说:“不怕死就死不了。那个药当时虽然很贵,为了救人嘛,我两次特批15支,是应该的。”延泽民接着说到:“不是我不怕死才活过来的,是党的关怀才使我活过来的。”习仲勋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
  
  “不能让百姓失望,必须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习仲勋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认为这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1950年春季的一天下午,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在西北局门外散步,发现有很多人提着干粮,带着行李坐在西北局大门外边,看样子像陕北人。他急忙找来秘书问明情况,原来,解放陕北时有些农民的儿子因当兵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解放后家人便跑到西安来寻找儿子。习仲勋当即让秘书通知传达室的老王:“对待乡里人要客气些,他们老远跑到西安找儿子,也不容易,我们要热情接待。让乡里人进来坐下,给他们好好地查询,一一地答复。”从此,西北局大门口正式设立了接待室。
  习仲勋在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期间,还专门指定一名秘书。定期到信访接待室,协助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同时要求将选编的重要情况,直接向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报告。
  1954年底,西北地区来信来访反映在统购统销中食油供应紧张,棉花、棉布购销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强迫命令,大吃大喝,干群关系紧 张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涉及党的农村政策,有的涉及领导机关和干部的工作作风。习仲勋认为事关重大,应当专题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他让秘书起草报告,并指示一定要把农村的真实情况反映给毛主席。但是,看了秘书起草的报告后,习仲勋却皱起了眉头,问道:“群众不满食油供应紧张情况的实例为什么没有写上去?议事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秘書显出很为难的样子。
  原来,群众在来信中讲了两件事情:一是有人认为,现在食油比旧社会还要紧张,因而讲怪话说:“食油4两,想起老蒋”;二是反映说,有位农民赶着轱辘大车跑运输,车轱辘因没有润滑油发出“吱吱”的叫声,这位农民气得大骂:“我都没有油吃,你还叫唤啥哩!”说完就向车轱辘撒了一泡尿,发泄对食油供应政策的不满。秘书觉得,这些例子有些粗俗,不适合列举。
  习仲勋说,这两个例子,虽然有欠妥之处,但它真实、生动地反映出我们地方政府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说服力,还是加上好。当毛主席和周总理看了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批示有关方面尽快解决。
  在习仲勋看来,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懂得忍让的,他们能来信来访,一方面说明问题可能相当严重,另一方面说明他们还相信党、相信政府。正如习仲勋所说:“不能让老百姓失望,必须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上纲上线,扣大帽子,不实事求是,怎能让人心悦诚服?”
  
  1953年9月,习仲勋开始担任政务院秘书长,主管文教工作。当时作家的创作环境不是很好,作家面临的压力很大,创作时因放不开手脚,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
  习仲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领导者责任心不强,不懂得关心和帮助作家,一些批评者不懂得如何运用批评的武器,乱打棍子,乱扣帽子。
  为了保护作家的创作激情,帮助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习仲勋多次召集有作家、批评家和文艺界领导等参加的座谈会,要求大家为作家的创作去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他告诫文艺界的领导,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能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不能用低级粗暴的办法。有些作品不是基本立场观点的错误,而是写作技巧上的问题,不能全盘否定;即使有立场观点上的问题,也不能随便加以“枪毙”。我们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对的,但并不是要求所有作品都符合一个标准。任何一部作品,不能要求作家一气呵成,总要给以耐心帮助,反复修改,而不是乱找岔子,夸大缺点,使作家无所适从。要求作家提供作品,不能像向工厂加工订货那样,限期交货,总要给予足够的时间。
  针对文艺批评,习仲勋说:“文艺批评也要有高度的批评艺术,善于运用批评武器,恰到好处,而不是倾盆大雨,狗血喷头,结果弄得彼此不欢而散。并不是作家难以领导,而是批评者要懂得批评的目的。批评尖锐也要实事求是,并不是越尖锐越好。上纲上线,扣大帽子,不实事求是,怎能让人心悦诚服?”他指出,我们要用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反对那种夸大缺点、乱找岔子的文艺批评家。要从作家们的具体水平出发,给作家指明出路,善于引导作家前进。我们要鼓舞作家旺盛的创作士气,激励作家的创作热情。只要方法对头,我们新中国的文艺战线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而鼓舞人心的作品来。
  习仲勋的关爱,使作家们受到了巨大的鞭策和激励,他们卸掉了包袱,消除了顾虑,开始一心一意投身于文艺创作之中。
  
  “我们当干部的万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
  
  习仲勋虽然身居要职,但他心里却时常装着群众,在习仲勋的眼里,群众的事就是大事。
  1957年的一天,在陕西视察的习仲勋受邀与省领导一块去易俗社看戏。演出结束后,正当领导们要接见演员的时候,易俗社一位老艺人却径直冲到台前高喊:“毛主席、共产党解放了我,现在却有人想压制我!”整个剧场一片哗然。习仲勋愣了一下,没说什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深夜,易俗社领导针对昨晚发生的事情,正在研究解决办法。这时,习仲勋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昨晚发生的事是怎么处理的。社领导接过电话说:“我们正在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处理方案。”习仲勋听了顿时松了一口气。他说:“那就好,我还正在为那位老艺人担心哩!这位老同志解放前受过旧社会的压迫,吃过不少苦,现在可能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有意见,你们一定要妥善解决,千万不要借此再去整他!”在场的人,一下子都被感动了。
  1961年秋天,秦腔老艺人王天民到北京治病,习仲勋派秘书张志功帮助解决他的吃住行问题,并找老中医给其治病。王天民在北京一住就是半年。大年除夕,习仲勋带上夫人和孩子到宾馆去看望王天民,并特意安排和他一起吃年夜饭。席间,习仲勋举起酒杯对王天民说:“过年了,你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咱们今天就在一起过年吧,吃个团圆饭。”作为国务院副总理。他放弃了在自己家里过年的机会,而除夕之夜专程赶来同一位在京就医的老艺人团聚,这是王天民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感动地说:“旧社会老艺人病倒了,没人过问,只能躺在破庙里等死了。今天却不同,我这个老艺人病倒了,却有国务院副总理为我寻医问药,给我拜年,和我一起吃年夜饭……”说到这里,老人唏嘘不已,眼里含着热泪,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我这辈子……算是……值了!”
  1985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到江西考察,汽车行进中,突然遇到了堵车现象。前面的开道车鸣响了警笛,工作人员从车窗内伸出了两面红旗左右挥动,指挥来往车辆注意让道。路旁施工的民工和行人,来往车辆上的人,都把目光投向这个车队。习仲勋的脸色立即变得严肃起来,他说:“怎么能这样呢?你们拉着警笛,两面红旗左右开弓,这样会吓着群众的,也可能会把过往的车辆挤到沟里去的。不要为保证我们赶路,影响老百姓的正常通行。我们是来基层为老百姓办事的,不是来给他们添麻烦的。”汽车在中途停车时,习仲勋快步向警车走去,亲自向警车上的同志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习仲勋提出过一个朴实的口号,叫做“把屁股端端正正坐到老百姓这一方面”。他说:“我们当干部的万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如果我们的干部叫人家一看,是个‘官’是个‘老爷’,那就很糟糕。”他就是这样,时常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心中牵挂最多的是群众的冷暖。习仲勋知道,他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予的,他不是群众的老爷,而是群众的公仆。只有为群众多办实事,他自己才可以心安!
  
  “把返销粮问题当大事来抓,要公平,不要让群众饿肚子。”
  
  1961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收到一封从家乡寄来的信,信上说:“富平灾情很重,群众缺吃少穿,难度年关。有出外逃荒的,有卖儿卖女的,更有甚者,县东北老庙有位40多岁的哑巴妇女,家人养不活,就将她推到井里去了。”看了来信,习仲勋表情非常严肃,内心特别难受。关中自古米粮仓,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这让从小就体验过饥饿滋味、又与家乡人民有着深厚情谊的习仲勋寝食难安!   面对这人命关天的大事,他当即将来信批转陕西省政府。接到此文,陕西省政府立即派员到富平进行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就从陕北紧急调拨了一批粮食,救济富平灾区。并允许灾区群众可以到陕北自由换粮,不受当时的政策限制。灾区群众到延安、甘肃陇东一带背粮,路途劳顿,苦不堪言。陕西省政府知道这一情况后,又调动了八九辆汽车,帮助灾民们搬运粮食。
  吃粮难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乡亲们从心眼里感激这位国务院副总理,感谢党和政府的救命之恩。可习仲勋却没有就此放下心来,1962年4月,他又写信给富平县的主要领导,信中说:“把返销粮问题当大事来抓,要公平,不要让群众饿肚子。”因为他长期生活在西北农村,知道农历二、三月间,正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而他的父亲、母亲、妹妹,也正是在1930年的此间因饥饿和疾病相继死去的。
  
  “咱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尽快把老区建设好!”
  
  1985年11月习仲勋在江西老区视察时,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贫农家里。他走村串户,看到房屋简陋、景况不佳的农户,就径直走进去,问寒问暖,和他们促膝谈心。
  遂川县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县,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和特困户还相当多,复员军人曾宪钹一家就是较为突出的特困户。他身患残疾,妻子双目失明,孩子又小,家中缺乏劳动力,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习仲勋一行来到他家的那一天,正刮着大风,寒风从门窗吹进破旧的小屋,直叫人打起哆嗦。屋子里陈设简单、光线昏暗,孩子们衣服破旧。习仲勋望望已歪斜的屋梁和残缺不全的墙壁,揭开饭桶盖,看看吃的是什么,又摸了摸床上破旧的被子。
  “老乡,”习仲勋握住曾宪钹的手说,“你们的困难我都看到了。”
  “首长,您能来看我,我已经十分感动了。”曾宪钹说话还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口吻。他挺起身恳切地说:“我虽然现在有些困难,但日子还过得去,请首长放心。政府已经给了救济,我应该体谅国家现在的困难,搞好生产,自食其力,让生活慢慢好起来。”
  “你们看看,”习仲勋转过身来对陪同的地方领导说,“他们当年不怕牺牲,支援革命;现在有困难,还能这样体谅我们的政府。咱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尽快把老区建设好!”
  习仲勋指示,要专门研究一下如何帮助像曾宪钹这样的特困户群众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而眼下,要马上帮助曾宪钹一家把房屋修缮一下,让他们一家能够在温暖的屋子里度过这个冬季。
  在习仲勋的关怀下,两年后,曾宪钹家的房屋焕然一新,床上添了新的被子,孩子们身上也穿得干净整齐,一家人喜气洋洋,彻底走上了脱贫之路。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群众没有不拥护的道理”
  
  1997年4月,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忽培元到深圳开会,听说习仲勋就住在这里,便前去拜访。
  习仲勋一见忽培元,便问:“延安的铁路修通了没有?”忽培元说:“修通了,每天向西安发一对客车,货运列车也不少。”习仲勋接着又问:“石油和煤炭开发的怎么样?”忽培元说:“原油年产量已达到100万吨,煤炭产量现在突破600万吨。”习仲勋问:“延安石油和煤炭储量有多少?”忽培元说:“现已探明石油储量4.3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习仲勋听了很高兴,说:“嗯,很有发展潜力。你们要注意合理开发、科学利用,要搞好环境保护。”
  习仲勋接着又关切地问:“延安老乡的生活现在怎么样?”忽培元说:“80%以上的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习仲勋说:“这很不简单。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忽培元说:“我们选择了走生态农业的路子,改变了过去单纯打坝修梯田的那种办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退耕还林还草,搞户包小流域治理,收到了很明显的成效。”
  习仲勋对此很感兴趣,又追问道:“其余20%的人打算怎么办?”忽培元说:“我们开展扶贫攻坚,采取各级干部下去包村包户的办法,计划在三年内脱贫。”习仲勋说:“这个办法好,就是要保证干部下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听说现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有些干部成天高高在上,吃喝玩乐,怎么能不脱离群众?干部要下到贫困地区包村包户扶贫,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自然就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没有不拥护的道理。”
  会见结束后,习仲勋坚持要把客人送出楼门口。忽培元已走出好远了,回头时,却看见习仲勋还站在那里,不住地向他挥手。此时,忽培元的内心深处涌出一股无法形容的感激之情。
  习仲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关心群众疾苦,與工农群众、民主人士等各界朋友坦诚相见。他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在党内外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最后,笔者想用摘自张俊彪先生写的纪念习老的诗歌《不朽的习仲勋》中的两节段来结束此文:
  从那片广袤厚实的黄土地走出来,
  走过了长江黄河……
  走遍了黑土地、红土地……
  毛泽东早在延安宝塔山下预言:
  他是中国的一位才子……
  那人就是习仲勋!
  布衣,草鞋。
  这就是治家理国的格言;
  大成、至爱,
  这就是文韬武略的胸襟:
  一个人民忠贞的儿子,
  他就是习仲勋!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诸多依靠一国无法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问题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问题。在冷战后的国际体系中,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扣气候变化问题这两个领域的政策和表现,旨在揭示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全球治理 全球化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气候问题    一、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  
期刊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的日子里,余伯流教授十年前出版的史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北京和江西再版发行。该书的再版,是向党的生日的隆重献礼,是在节日喜庆中对党的两代领袖的深切怀念,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而又难度极高的选题。从1927年汉口初识,到1997年邓小平去世,两位历史伟人相识相知的历史长达70年。古人曾用高山流水来形容知音之难得和相知之深厚,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
期刊
2005年,《刘英纪念集》出版时,曾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欣然题词:“忠诚的战士,杰出的女性。”——这是对刘英一生真实而鲜明的写照。刘英,原名郑杰,著名的女革命家,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挣脱旧礼教的束缚学文化并投身革命,经历了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惊涛骇浪,跋涉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又与张闻天同受了17年庐山冤案的煎熬和“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残酷打击,而她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期刊
胡锦涛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面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對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
期刊
“功在第一枪。首义战旗红。”这是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老将军萧克吟出的诗句。爆发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其功绩早已载入史册。本世纪伊始,新华通讯社将南昌起义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20件大事之一。  1981年7月1日。直接反映这一光辉历史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南昌起义》,作为向中国共产党诞生60周年生日的献礼片,开始在全国各地上映。这部
期刊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产党第七次全國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名党员。代表的平均年龄是36.5岁,最大的69岁,最小的23岁。  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
期刊
彭清一(1931——),山西忻县人,毕业于华北大学艺术系,是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曾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为共和国的舞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曾先后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受到莫洛托夫、米高扬、布尔加宁、铁托、胡志明、布托、尼克松和福特等接见,其中由他主演的《红绸舞》和《西藏舞》曾在柏林为祖国赢得两枚金质奖章。  从1921年至今,中国
期刊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时期。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党内存在分歧和争论。这就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
期刊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我们党集中了大批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保持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作出了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使共产党人如此先进和有力量?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刊特邀9位党史工作者,分别就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熊敏:信仰使共产党
期刊
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出席。胡锦涛主持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晤的主题是“展望未来、共享繁荣”。  胡锦涛在题为《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讲话中,就如何使人类拥有一个和平安宁、共享繁荣的21世纪提出四点看法:  第一,大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我们应该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充分发挥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