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NO.1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2月,美国空军宣布其“重型钻地炸弹”(MOP,Mas-slve Ordnance Penetltor)正在试验装备在B-2上。这说明MOP不久就能进入实用状态,从而将成为世界现役中最大的常规炸弹,而且还将创下炸弹对地打击深度的新记录。
  
  渐进的需求牵出MOP
  
  “重型钻地炸弹”(MOP)是一项由美国国防威胁削减局投资的技术演示项目,主要是发展一种专用于打击坚固地下深层目标的13.6吨(30000磅)的常规钻地炸弹。该炸弹可以说是美国钻地武器技术的巅峰之作,虽然问世时间不长,但其技术发展却由来已久。
  
  花开两枝打地下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为抗击伊朗的轰炸,将其许多关键军事基础设施都转移到了地下。海湾战争初期,美军对巴格达北部奥塔基空军基地地下工事反复轰炸,但工事主体毫发未伤,这迫使美军紧急用火炮炮管改装成了以后闻名遐尔的GBU-28“堡垒摧毁者”钻地弹。战争中,美空军用GBU-28摧毁了伊拉克境内发现的大部分地下目标,但其毕竟是一个早产儿,存在着先天不足。例如,GBU-28在空中的可控性很差,瞄准要非常准确,而且钻地深度和爆炸威力还是无法达到战争实际需要。为此美军不得不考虑发展钻地技术。
  以后美军对地下目标打击武器的研制基本沿两条思路发展。一是利用燃料空气炸弹原理发展了GBU-43/B“炸弹之母”(MOAB)大型炸弹。这类炸弹对地下目标的打击主要是对地下设施的洞口进行爆轰,引发有氧爆炸和有氧燃烧,从而产生高压冲击波、高热能和无氧区,以摧毁武器装备、建筑物,并导致地下设施内人员的窒息死亡。这种杀伤是非直接的。另一个思路就是发展钻地型重磅炸弹,其对目标的杀伤是直接的,因此被称为“直接攻击坚固目标武器”。1997年美空军正式提出了这一技术概念,当时设想的是一种重9072千克(20000磅级)的适应恶劣天气的精确制导直接攻击炸弹,适用于B-52和B-2。它利用JDAM计划开发的制导组件满足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攻击需要,并专门为钻地炸弹开发了加固目标智能引信(HTSF)。它由电子引信发展而来,可以按照钻地层数、距离和时间控制爆炸点。引信根据炸弹打击目标过程中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感应爆炸参数,能区别土壤、混凝土、岩石和空气。这些技术成为了今天“重型钻地炸弹”(MOP)发展的基础。
  
  越来越大的“大布卢” 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改进后的GBU-28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但是战争实践也让美国人感到了现有钻地炸弹威力的不足。当时有情报显示以拉登为首的塔利班领导层躲藏在托拉博拉山区的几个大型山洞中,但GBU-28的钻地深度和威力对此无能为力。为此美空军提出了开发重达13.6吨、钻地深度30.48米(100英尺)以上的大型常规炸弹,并将其称为“大布卢”或“深蓝”(BLU-82也有该外号)。2002年3月,美国空军与诺·格和洛·马公司签订了紧急采购3枚此类炸弹的合同,以满足战争急需。起初计划在战场上边实战边开发,但随着塔利班的迅速垮台,这种武器失去了需要。
  2003年2月,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发现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从200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提交的伊朗核问题执行报告看,伊朗当时已拥有1140台离心机,均部署在新建的地下设施内。对此,美国国防部科学专家组再次提出发展轰炸机投放的大型钻地炸弹的建议,包括发展20000-30000磅钻地和空气燃料两种类型的大型炸弹。而此时恰逢美国国内高调提出“强力钻地核弹”(RNEP)计划,这使钻地武器技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也使大型钻地炸弹计划变得越来越现实。
  浮出水面的“重型钻地炸弹” 2004年11月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驻英格林空军基地的空军研究实验室与波音公司签署了“重型钻地炸弹”(MOP)的开发合同。该合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主要是进行炸弹的钻地和爆炸威力技术的试验和开发。2005年5月,波音公司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MOP技术论证工作。第二阶段从2005年6月开始,将进行MOP的地面静态测试、载荷的防破损效应测试及打击实际隧道目标的爆炸威力演示。2007年3月14日,在白沙导弹靶场的武器隧道设施MOP成功完成了静态隧道威力测试(题图)。美国防部在伊朗和朝鲜核危机最关键的时刻公布了此次试验的概况,这使MOP计划正式走到了前台,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这一阶段工作在2007年11月结束。至此,MOP炸弹本身的研制工作基本结束,技术轮廓基本确定。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MOP的第三阶段,从2007年12月开始,持续到2008年7月。这一阶段将在B-2和B-52上进行MOP的挂载试验,并进行飞行和投放测试。整个阶段将进行5次以上的实际投放试验,以测试炸弹打击堡垒和隧道目标的钻地深度和威力。按照美军公布的消息,B-2的内置式弹舱内可携带两枚MOP。2007年12月,美国空军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第509轰炸机联队透露,该基地已在一架模拟的B-2上成功试装了一枚MOP。按照美国国防部公布的计划,MOP到2008年晚些时候将完成试验,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09年春季具备完全作战能力,开始正式装备部队。
  
  特色鲜明的MOP
  
  从美国目前公布的MOP来看,该弹长6.2米,直径0.8米,重达13.6吨,采用GPS/INS制导,在炸弹中部“十”字形安装有4个短横翼,尾部有4个可折叠栅格尾翼。
  
  钻地能力强,可攻击地下更深层设施 炸弹的钻地深度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制约。土壤或岩石对钻入的炸弹所产生的阻尼力会破坏经过加固的钢制炸弹外壳,使内装的爆炸装置破损。目前估计钻地深度最科学的“长钎钻地”理论认为,最大可能钻地深度与钻地弹长度和密度成正比,与打击目标密度成反比。计算结果表明,即使用目前强度最高的材料制造弹壳,其对地冲击速度也不能大于3000米,秒,而在所有条件都理想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钻地深度一般不超过炸弹长度的10倍,而炸弹长度又受到携载飞机的限制。如果在实际应用中,冲击速度和钻地深度超过上述值,炸弹和其内部引爆装置就可能受到严重损坏,使炸弹无法正常起爆。MOP正是依据这一理论开发的,其战斗部壳体采用镍钴钢合金制成,预计对一般加固混凝土的钻深为60米,对坚硬岩石为40米,对超强加固混凝土为8米,远远超过了BLU-113保持的6米混凝土层或30米厚土层的现有钻地深度记录。
  
  爆炸威力大,可打击加固目标 过去的试验表明,既要保证威力,又要保证炸弹外壳钻地时不破损,像1000千克重的炸弹只能装载约227千克的高爆炸药,但这一数量级的炸药无法有效破坏较大面积的地下隧道网和其中的装备。而MOP因其超大的“体重”。内装炸药重量达到2700千克。虽然只占总 重量的20%,但由于采用了高性能炸药,其威力比以往的钻地炸弹提高数十倍。美国空军曾进行了广泛的对比试验,以判断在同一个地点是投下多枚炸弹还是投下一枚大型炸弹的杀伤效果哪个更好?最终还是选择了MOP。
  2007年3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的一个堆满直升机和吉普车的坑道内进行了MOP的首次威力测试,军方对爆炸现场的温度和压强等数据的测量表明,其威力是美国空军现役最大威力弹药的3.5倍。
  命中精度高,可选择多种攻击方案 MOP的制导方式与JDAM类似,也采用GPS制导,这使其可以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实施精确攻击。除了GPS外,MOP还保留了惯性制导(INS)方案,这使它在GPS信号受干扰时仍能较为准确的打击目标。该炸弹在尾部安装了4个栅格型尾翼,不但可以在炸弹滑翔飞行中调整飞行方向,实施精确打击,而且可以在最后的飞行段,将炸弹调整到多种角度的攻击位置,使其以最有效的攻击角度进行攻击。例如,为保证最大钻地深度,炸弹一般以垂直于目标面的角度攻击,这样还可以避免跳弹,错过杀伤位置。
  此外,该炸弹还应用了为BLU-109和BLU-113钻地弹开发的新型敏感引信,能够精确测量出弹头穿过地下的层数和穿透距离,根据预编好的最佳引爆点来引爆穿透弹头,以达到最大的毁伤效果。
  高空投放,适于隐身突防MOP与美国以往大型炸弹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由B-2和B-52这样的真正轰炸机携载BLU-82和“炸弹之母”都由C-130运输机投放,俄罗斯的“炸弹-之父”虽然使用图-160轰炸机投放,但从公布情况来看,图一160只能携带一枚“炸弹之父”,而MOP的B-2挂载方案为同时装载两枚炸弹。B-2最大载弹量接近23吨,按照常理无法携带两枚13.6吨的MOP。但该机的机内载油高达80-90吨,估计美军会采用减少燃料的方法解决炸弹载荷问题,虽然会缩短B-2的航程,但可在前沿机场部署,或增加空中加油的次数
  由于采用了CPS制导,B-2可以在10千米以上高空投放MOP。与其它钻地炸弹相比,MOP中部4个短横翼的面积较大,可使MOP在整体重量较大的情况下还有较大的滑翔距离,而且较高的投放高度也使其可以滑翔更远。从战时的投放需要来看,其滑翔距离估计不会低于20千米。由于MOP挂载在B-2的弹舱内不影响其隐身性能,这保证在攻击行动中B-2可以隐身突防,在首轮打击中重点打击重要目标,同时确保飞机尽早脱离战区,保证机组人员和飞机的安全。
  
  MOP的后效
  
  美国不遗余力地发展MOP,并不简单的是为了夺取世界第一炸弹的席位,还有更深更多的考虑。
  验证大型钻地弹药的可行性近年来,美军航空弹药向着小型和超大型两个极端发展。在为降低附带损伤发展小弹径炸弹(SDB)的同时,美国积极发展大威力的超大型炸弹,以弥补禁止使用核武器后常规弹药威力的不足。但是在钻地炸弹发展中,炸弹钻地深度与威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解决为保证炸弹有足够的钻地强度,炸弹结构重量的比重就非常大,相应减少了装药量,使爆炸威力不足。提高炸药比重后,炸弹强度难以保证钻地深度。从MOP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前期主要论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2006年3月,美国防威胁削减局主任詹姆斯·泰戈尼利称,MOP实际是一个测试项目,主要用于了解大型钻地武器的设计原理,采集打击硬目标武器所需的相应参数。
  为钻地核武器奠定了技术基础美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强力钻地核弹(RNEP)的论证开发,但该计划的预算申请在2005-2007财年连续三年被国会否决,美国核安全管理局被迫在2006年2月宣布停止RNEP项目。RNEP计划实际可以分为低当量核武器开发、先进概念技术、钻地弹和试验准备四个方面。在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方式,首先争取常规钻地技术资金的通过。在2005年9月美国参议院国防拨款小组委员会的核钻地弹计划拨款中,虽然没有对核钻地弹拨款,但对传统钻地弹的研究拨款400万美元,这实际使相同技术的钻地弹场地试验仍然可能进行,从而为以后的钻地核弹开发提供相关技术。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2005年报告称,这种试验的结果对各种钻地弹都适用。也就是说,虽然此次钻地核弹的直接经费没有通过,但是其所需要的钻地概念技术研究仍可进行,这为日后钻地核弹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使空中对地下深层目标的打击更灵活在MOP服役前,美军对地下目标的打击要么使用“鱼贯攻击”战术,要么采用“炸弹之母”等燃料空气炸弹打击洞口。“鱼贯攻击”就是对坚固目标采用多枚激光制导炸弹瞄准同一点“鱼贯攻击”的战术,也就是说后一枚炸弹利用前一枚炸弹的破坏效果逐步向内“掘进”,但这种方式弹药消耗大,且要求只能使用激光制导这种精度高的制导方式。后一种打击方式要求炸弹要准确打击敌隧道洞口,并破坏防爆门才能对洞内目标构成威胁。而MOP无需寻找洞口,可以直接钻入地下隧道内,或者在目标附近的地下土壤或岩石中爆炸,土壤或岩石会最大限度地将爆炸威力转为地震波而增强杀伤效果,这大大缓解了对目标精确位置情报的需求。而爆炸力向地下四周的扩散,挤压和扭曲附近的地下隧道和设备,所产生的巨大地下冲击波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够破坏设备并杀伤人员。这在实际作战使用中有重要意义。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断言利比亚已建成一座地下神经性毒剂生产厂。该设施建在第黎波里东南60千米处至少18米的地下,制订打击方案的最大困难是其所处精确位置无法确定。但该位置在60米到140米间隔上明显有两个隧道入口,以目测估算,两条隧道环绕入口附近的块大型岩石是为了抗巡航导弹攻击,但不清楚的是隧道是向同一方向延伸,还是在岩石附近作了急转弯。如果隧道绕岩石作60°转弯,主厂房大概在一个240米长、80米宽的矩形区内,最佳方案是将攻击点设在这个矩形区的中心,但当时美国没有能达到这一深度并具备破坏这么大区域的常规钻地武器。而MOP就可以完成这一过去要考虑核弹才能打击的不太明确的地下目标。
  
  编辑 李海峰
其他文献
看到标题,有朋友一定会问:“竞技神”航母不是在1986年4月,以25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印度了吗?同时出售的还有11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到了印度改名为“维拉特”号,一直嚷嚷着要退役,由于新舰被俄罗斯一再推迟交货,不得不服役到现在,虽然老旧,可没沉没呀?  嘿嘿,稍安勿躁。在国外海军中,为了纪念有价值的装备,经常会将新舰沿用老舰的名称,所以此“竞技神”非彼“竞技神”也。在英国,有两艘以“竞技神
这是两个确定的时点:1999/2009。  但要用“★★时代”来定义这个10年,恐怕会被很多朋友鄙视毕竟用一个格局来推想一个年代容易落入逻辑失当的误区,犹如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的描述:“小的时候,总以为自己会飞,可长大了却依然留在地上,于是,一生的时间都用来补伤口了”避免这类错误的诀窍之一就是做反方向的总结与思考。  10年之间改变了什么?坚持了什么?  “无人”在风光并低调地奢华着,坦克却很受
在世界武器发展史上,一身兼两职或多职的武器丝毫不希奇,像美国空军的F-15E就号称“双重任务战斗机”,也就是既能对地攻击,也能进行空战。但是像现在高级教练机越来越靠强调攻击能力来向外推销的情形,实属少见。  喷气高教机纷纷搞兼职  教练机自打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攻击能力,这是因为其本身为双座,操控性能和低空低速性能都很不错,可靠性和出动率又比较高。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空军就给螺旋桨教练机挂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结束的“庄园会谈”中,“Cyber安全”问题成为了热点,其受重视程度堪与中美关心的朝鲜核问题相提并论。  现代军事领域,Cyber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争夺最激烈、最重要的领域,被称作和陆、海、空、天一样的第五域。Cyber是外文词,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先找到一个合适的中文翻译。很多人把它简单理解为互联网和黑客行为,有人则将Cyber Warfare
在这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并宣传了多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涵盖了多个领域。这是FD-2000防空导弹发射试验时的场景。
2012年5月11日,“蓝色突击-2012”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在广东湛江正式拉开帷幕。这次联训以“海军陆战队联合反恐战斗”为课题,是中泰两国海军陆战队继“蓝色突擊-2010”后举行的第二次联合训练。图为中方队员使用泰国“米尼米”机枪射击。
高:无人机是空中装备的新领域,称为分支都小了。无人机相比有人机的优势,一是可遂行高危任务,二是突破了有人机的空间,比如可以进入临近空间。如果进入25000米以上的高空,对各国的空防体系都是巨大的挑战,因为目前的防空导弹打不到。无人机非常灵活,比如电子战无人机不需要很大。现在的电子战机多用运输机改装而成,干扰功率很大,效果未必很好,甚至对电子干扰机自身的通信也会造成干扰。而小型电子战无人机可以抵近干
2011年1月18日上午,台湾军方在屏东九鹏基地实施“联合防空火力实弹射击测考”,这是马英九上任后最大规模防空演训,耗资新台币3亿元。但是台军这次原计划发射17枚导弹,最后不得不加码发射19枚导弹,多达6枚脱靶,失败比例超过三分之一。马英九亲自目击多枚导弹脱靶,他脸色难看直言“不是很满意。”韩国电视台也认为“台湾军方颜面无光”。    演习概况    台军此次防空演习参演兵力包括4架“超级眼镜蛇”
无线电通信技术使用的日益增长需要越来越多的天线,以支持它们的数据传输。为这些天线找到足够的安放空间是很困难的事情。例如,海军舰艇通常使用金属天线来发射和接收甚高频信号。然而,这些凸出的天线装置导致视线出现问题,并且占用了船上大量的有用空间。此外,天线很高也会使舰艇被敌方雷达发现。通常海军舰艇需要80种不同类型的天线。随着天线需求的不断增加,较小型天线在节省宝贵的表面空间方面变得更有价值。  美国航
过去的十年,是信息技术对战争和武器装备作用最大的十年。在军事技术这对隐形翅膀的托举之下,海、空军主战装备正在刺破蓝天、犁开浪花飞速向前,陆军装备则成为世界军事转型的落伍者。作为陆军象征的坦克也一度陷入“危机”。当激进的改革随着拉姆菲尔德声音的远去而日益务实后,坦克在十年之中的后半段,开始发力追赶,终于在向城市化转型、向信息化过渡、向轻重结合发展的道路上碾出了几道印痕。    进军城市    二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