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路径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ens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现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价值诉求进行分析,必须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验性。其实现路径在于:强调多元融合,聚焦学生全面发展;链接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深度参与;着意情境创设,唤醒学生思辨意识;倡导求真务实,启迪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实践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 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价值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开拓科学思维,鼓励科学探究,树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更是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狭隘理解课程、学科核心价值不明显、活动指导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浅层化、用上网查资料替代实践体验、缺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介入等弊端。笔者针对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价值诉求进行思考探索,并尝试提出其实现路径。
  一、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价值诉求
  新时代课程改革提倡要优化教学方式,强调以探究、启发、互动教学为主要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是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集为一体的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结合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在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以建构主义为依据,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辨析、实验、验证、解说、推广、创造等多元、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培养理性思维、实验能力、应用意识、创造精神等,使综合实践活动育人功能得到彰显,落实立德树人,课堂焕发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诉求。
  1.凸显综合性
  坚持综合形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质,倡导多元路径实施,整合多种学科知识,结合多种经验体验,运用多种方法,联合多种能力以及融合多种教育价值,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融入社会、考察探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使用,融合多种学科知识,集多種体验、多种能力培养,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2.突出实践性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本质特征之一。“活动与体验”也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实施中学生以主动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分析者、解决者和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因此,充分调动提炼、解释、分析、归纳、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注重学生多元化的实践性学习,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具有主体精神、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实践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激发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课堂中需要用教师的教学智慧启迪学生的新智慧。情境贯穿课堂始终,进行创造性的求知活动,激发求知欲,让学生用灵动的思维结出丰硕的果实。创造本就源于问题,课堂中应积极创造一种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拓宽教育空间,努力激发学生设问、寻问、发问,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想法或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体现实验性
  实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养成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课堂中要凸显实验性,摒弃被动地接受外在知识的灌输,要引导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检验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善于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善于质疑批判,不断探究验证想法,对结论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善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让学生的智慧得以绽放。
  二、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价值的实现路径
  深化课程改革提倡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以点燃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突出其主体地位,促进其主动思考、积极发问、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新时代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实践体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关注学生全人发展。下面笔者以小学四年级《早餐的学问》这一主题为例,试谈课堂价值的实现。
  1.强调多元融合:聚焦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旨归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突出综合形态,强调以综合方式实施,这就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种研究方法、多种评价方式等,多种因素彼此融合、互相渗透,共同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赋予更多的空间。
  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基于此,《早餐的学问》主题实施是促进学生智力与体力发展的呈现。为了提高学生科学合理搭配早餐的意识,树立健康生活观念,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早餐吃什么”和“我来设计营养餐” 两个活动:“早餐吃什么”侧重考察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营养早餐相关知识,树立健康营养早餐意识,培养分析、质疑等高阶思维,开发智力,启迪智慧;“我来设计营养餐”属于设计制作,根据“创意物化”核心目标,学生进行营养早餐实施方案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将方案付诸现实,并服务于他人,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和价值感,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增进社会责任感。《早餐的学问》主题涵盖人与自我、自然、社会等领域,涉及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整合数学、科学、美术、语文等学科知识,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体验等方式,把课内知识与校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经验相互连通,多种组织方式互相交融,打通了知识与个人、自然、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多形式、多层次启迪思维,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链接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深度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体验感受生活,提升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课堂教学要链接生活,把学生带入真实生活状态中,把知识和生活融合,通过判断、辨析、解说等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高洞察力和判断力,摒弃表层化,建构和把握知识所蕴含的方法、思想、思维以及价值旨趣[2]。关注学生深度参与,首先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至关重要。《早餐的学问》主题中,首先,播放班上个别同学吃早餐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围绕“早餐是否合理健康”话题审视自我,因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共鸣学生情感,激发探究欲望。其次,要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参与和价值创生。如组织学生进行早餐情况调查,依据结果绘制条形统计图、观察图表、统计数据、分析数据;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思考“早餐吃什么才健康”,通过查阅资料、采访营养师、问卷调查、交流、讨论、辨析等方式,深入了解早餐搭配知识;当学生进行早餐食谱展示时,顺势挖掘自我原有早餐存在问题,结合搭配要求和种类进行自评和互评;设计实施方案时,引导他们考虑“制作方式、简单的制作步骤、注意事项、准备展示的方式”等基本要素;学生有了前期深度的学和思,就能提高后期亲手制作营养早餐的成功率,并推广经验成果。
  教学中,不断链接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思辨讨论、思考解决问题,让旧知在新知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组与提升,实现知识技能跨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成为一个知识应用、建构和发现的丰富而开放的过程[3]。
  3.着意情境创设:唤醒学生思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创造精神的培养。所谓“创造”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学“问”态度与方式[4]。情境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条件或支撑,可以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融入、参与,获得发展。课堂上,要注重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思辨能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形成合作对话、和谐共生的教学关系。学生间的自由争辩可以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其创造遇挫时,教师应鼓励其继续进行大胆尝试,通过点拔、暗示,予以指导和鼓励,使学生迎难而上。
  其次,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发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思、答问的积极性。在展示营养早餐这一环节:(1)组内交流汇报,小组成员依照评价标准,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参与“最佳营养师”比赛。(2)展示汇报形式多样:第一回合,各组厨艺展示;第二回合,台上台下质疑答辩,形成激烈互动,相互质疑早餐的搭配和制作、营养等;第三回合,教师设疑: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创造意识。学生从倾听走向反思,对教师呈现的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和辨析,形成自身的知识认知架构,完成后续改进和继续创造。
  4.倡导求真务实:启迪学生实验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生活性的课程,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不被传统、权威所束缚,敢于用事实去征服困难,敢于大胆实验、勇于探索,敢于检验真理。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探究、体验的机会,给学生尽量多的实验思考时间、展示空间,保护他们怀疑求真的态度,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在《早餐的学问》主题中,当学生针对“自己的早餐食谱是否营养,怎样的早餐才有营养”产生疑问时,教师应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成为“小营养设计师”的欲望,激励他们为自己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通过集体交流,再次完善方案,在亲手制作中,渗透健康早餐的观念,验证方案。当学生对早餐的“量”不清楚,如“一杯牛奶大约有几克?”等问题,控制把握不准时,笔者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先猜想再验证,如感受一杯水250克,先用量杯量出250毫升,然后倒进碗里,观察碗里水的刻度位置,老师通过实物互换,让学生浅显地了解各种食物的“量”,增强判断力,为学生的自主设计作铺垫。学生在课堂实验拓展和改进中,掌握早餐做法,在实践活动中成为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生活为核心,将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转化为活动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求真务实为旨归,在持续不断实验中,养成真理探究的态度,提升科学创新的精神。
  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构建,要有弃旧迎新的教学智慧,在课内外融合、师与生碰撞、做与思结合中逐步实现,从而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实践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实践育人的价值基础[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9(10):卷首语.
  [2] 李松林,贺慧,张燕.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20:16.
  [3] 李臣之,纪海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规定性及校本建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4):104-109.
  [4] 张楚廷.论创造与创造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5):18-21.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育跨学科研究对于体育学科本身具有重大的意义,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知识的应用为体育学科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跨学科研究不仅促进了体育学科内容的更新与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为解决当代体育学科研究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际的体育学科跨学科研究中,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广泛且合理的建设体育跨学科相关的研究机构都是体育跨学科研究的未来发展
摘 要  塑造课堂文化是一种以人文关怀为目标的素质化教育方式。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课程,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塑造鲜明的课堂文化能够有效提升课程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文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提出创设智慧型的课堂环境、促进美术与多学科的联系、强化美术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联动、优化美术课堂制度、建立美术与梦想链接的策略,以期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探索评价目标、内容、过程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框架,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可谓意义非凡。在评价目标上,可通过理解与掌握、内化与应用、拓展与创生三级水平加以建构;在评价内容上,以数学情感、思想与意识为抓手,制定清晰的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上,摆脱“去情境化”评价的桎梏,创设适宜的情境化教学环境;在评价方法上,丰富考试评价与表现性评价,发挥多元评价的作用。
摘 要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有效对话能够让课堂更精彩。课堂对话的本质是倾听与应对,在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倾听和应对,才能实现对话的意义。学生在对话中的状态直接影响对话效果,是课堂对话形成的关键要素,教师要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后者和自身思维保持同步,形成更好的对话表现。结合对话机理和实践要求,课堂对话的价值发挥要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通过持续提问驱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之从简单思维进入
摘 要 整课及教学理念倡导以人的整全发展为出发点,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教学内容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全和阶段及维度的统整,有着明显的建构过程和开放意义。全视角学习理论为整课及其教学提供了一种内容、环境、互动三个维度的整体构建模式,参照怀特海关于学习的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用阶段三阶段理论,我们从能力及其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待和开展學习,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和内容的整体性,并由此形成进
摘 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不仅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力和责任的底线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育者在规则教育、惩戒教育时要注意把握好“度”,特别是面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他们的心智还很稚嫩,更要慎用惩戒。我们要在“规则”和“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从顺应学生天性的角度制订规则,用规则调整、指导其言行,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规则
摘 要 对话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语境创设,以“对话预测”激活思维;对话解构,以“深化理解”提升思维;对话重构,以“语用表达”拓宽思维;语用评价,以“语义联结”延展思维。帮助学生学而有知、探而有得、拓而有进,由此优化对话教学,使得学生喜欢口语交际,最终提升学生的口语素养及真实交际能力。  关键词 高阶思维 对话学习 新范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
摘 要 复杂性科学要求人们以整体、系统、非线性、开放性等的思维方式打量世界。从复杂性科学视角来研究课堂教学,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涌动性、动态生成性和有序组织性等特性。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教师要以学生的“经验发展”作为课堂教学逻辑建构的内核,以“积极在场”作为课堂教学逻辑建构的根基,以“有序组织”作为课堂建构的标准,以“可能生成”作为数学逻辑建构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复杂性科学 逻辑建构
摘 要 稚化教师思维并不是让教师思维简单地降格到学生层面,而是要讓教师思维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与学生同频共振。在哪里稚化思维、怎样稚化思维、教师要怎样做,都是需要深度研究的。通过稚化思维,能让教学更好地引领学生,为学生的学服务,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稚化思维 深度认知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须立足于学生立场稚化思维,和学生
摘 要 统编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选编了大量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此类课文,要把握其特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以儿童为本位,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向,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 学科育人 价值引领 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教材编写的核心理念,在全套教材中选编了40多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如何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