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式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来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是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工具,AUV先进的导航与控制、通信、传感器和其他技术使得人类在认识海洋上取得了大的飞跃.控制系统是构成水下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决定水下机器人工作状态是否稳定与可靠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介绍了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总结造成水下机器人不易控制的成因,并针对应用于水下机器人的主要控制技术展开系统论述.然后简述几种主要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同时进一步对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进行具体剖析,为合理选用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设计相应控制器与构建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依据.最后展望持续进步的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研制技术在未来海洋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为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笔者在区级重点课题“初中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智慧分享策略的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初中代数、函数部分“四步纠错”复习课教学的实践研究.“四步纠错”活动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累加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通过若干例题,由简到难地介绍了累加法在等式和不等式中的使用.注意累加法的基本形式与常见的变形方法,合理对问题进行转化,往往能使思路开阔,问题迎刃而解.
笔者以对一道周练试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隐藏在题设条件中的定点,借助类题训练、变式拓展深化学生对定点定值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定点定值问题的一般特征,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命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何综合题是解题教学的难点,学生解这类题时容易“卡壳”之处较多,解题“卡壳”处是关键的教学与学习环节,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薄弱之处,因此也正是教师落实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最佳落脚点.笔者以一道几何题为例,通过观察学生解题“卡壳”处,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提出在解题教学中具体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应对策,从而化解几何难题.
对吉中地区庆丰火山岩进行了 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定年结果表明,庆丰火山岩形成于早志留世晚期(434±2.3Ma).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组合为安山岩和流纹岩,没有发现英安岩,SiO2含量分别为59.2%~62.5%和74.91%~75.53%,具有明显的断面,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Al2O3(12.83%~17.32%)、Na2O(1.84%~3.75%)、K2O(1.48%~4.76%),低的 MgO(0.18%~3.53%)、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丰富的水资源带动全球水体循环运转,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由动植物、细菌、真菌及相关非生命环境组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1].海洋在孕育生命、连通世界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着重要意义.探索海洋将是人类永恒的使命,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势在必行[2,3].
期刊
密云环斑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密云地区于早中元古代开始伸展,为揭示其伸展过程,选取了密云地区的正长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方法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正长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1 666±17)Ma,属于早中元古代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微量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明显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特征,与岩浆成因锆石特征一致,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斜长石的分离结晶.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该正长花岗斑岩形成于伸展环境,华北克拉通密云地区在早中元古
为揭示龙什更铁钴矿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类型,利用锆石U-Pb法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含矿绿泥绢英千枚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石的锆石年龄跨度大((1138±25)~(2 791±13)Ma),峰值多,其中最年轻一组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 139±29)Ma,代表其原岩形成时代的下限,同时指示该矿床形成不早于中元古代晚期.岩石的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具有缓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和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负铕异常,相对亏损Nb、P、Ti、Ba、Sr和相对富集Th、La、Ce、Nd、Rb和K.经原岩恢复可知其原岩为泥砂
德里特萤石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内的昆南复合拼贴带,为研究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性质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矿床成因,对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H-0和S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二长花岗岩中,受NWW向与NW向断裂控制,成矿作用分为2个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萤石阶段.对成矿阶段流体包裹进行测温,成矿流体具有低温(107~180℃)、低盐度(w(NaCleqv)=0.18%~9.07%)和中密度((0.930~0.991)g/cm3)的特点,属NaCl-H20体系热液.通过
为了更系统地了解坦桑尼亚克拉通太古代绿岩带内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笔者通过对绿岩带内典型金矿床的系统总结,认为金矿床可以赋存于绿岩带各种类型的岩石中,绿岩岩石及其周围花岗岩接触带附近是重点找矿方向;金矿床主要受构造剪切带控制,构造强烈变形的部位往往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是主要成矿构造方向;区内金矿床类型为造山型金矿,金矿床的成因模式为大陆地壳变质流体成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