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揭示龙什更铁钴矿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类型,利用锆石U-Pb法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含矿绿泥绢英千枚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石的锆石年龄跨度大((1138±25)~(2 791±13)Ma),峰值多,其中最年轻一组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 139±29)Ma,代表其原岩形成时代的下限,同时指示该矿床形成不早于中元古代晚期.岩石的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具有缓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和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负铕异常,相对亏损Nb、P、Ti、Ba、Sr和相对富集Th、La、Ce、Nd、Rb和K.经原岩恢复可知其原岩为泥砂
【机 构】
: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科技处,西宁810001;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一地质勘查院,西宁810007;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科技处,西宁810001;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一地质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龙什更铁钴矿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类型,利用锆石U-Pb法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含矿绿泥绢英千枚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石的锆石年龄跨度大((1138±25)~(2 791±13)Ma),峰值多,其中最年轻一组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 139±29)Ma,代表其原岩形成时代的下限,同时指示该矿床形成不早于中元古代晚期.岩石的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具有缓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和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负铕异常,相对亏损Nb、P、Ti、Ba、Sr和相对富集Th、La、Ce、Nd、Rb和K.经原岩恢复可知其原岩为泥砂质沉积岩,沉积作用占主导同时含少量热水组分,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可知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热水)沉积型,但热水喷流活动偏弱,形成铁矿体和钴的初始富集,而后期次生富集是形成钴矿体的主要机制.
其他文献
已有的HPM视角下的复数概念教学大多从代数角度出发,基于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等说明复数产生的必要性.若仅从代数角度理解复数概念,学生对复数的理解很可能只停留在形式的运算,将其代数表示与几何表征分裂开来;另一方面,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梳理从虚数产生到复数被接受的历史,可发现复数概念的被接受是由于几何意义的发现,故从复数的几何意义出发,结合数学史,数形结合,揭示复数的“二维数”本质,为数学史融入复数概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几何综合题是解题教学的难点,学生解这类题时容易“卡壳”之处较多,解题“卡壳”处是关键的教学与学习环节,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薄弱之处,因此也正是教师落实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最佳落脚点.笔者以一道几何题为例,通过观察学生解题“卡壳”处,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提出在解题教学中具体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应对策,从而化解几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