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沫之阵》“(珲)”字考——兼谈战国文字中几个从“巤”的字

来源 :汉字汉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qianze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上博简《曹沫之阵》简63中的“(珲)”可读作“猎”,“弗猎危地”即“不夺取危险的地方”,是国君在战败后用以自责、恢复国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东周文字中从“巤”的字,归纳各区系中“巤”字的形体演变规律并分析相关辞例.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三晋古玺中的三个地名进行考证,将“夕易”读为“昔阳”,该官印是赵国之物,它与齐国兵器中的“夕易”应是同名异地的关系;印文“戎坵”即《史记》所载中山靖王子“戎丘”侯国所在,该印可能是赵国或中山国之物;复姓“酉炱”可读为“浚遒”或“柳棼”,而从“夋卣”戈铭文来看,后一说的可能性更大.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领悟成长的情感意志,培养生活的基本能力.拟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讨群文阅读在促进高中语文深度学习中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促使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入选多版高中语文教材.这篇经典散文,具有深沉的情感、精致的布局、灵动的手法和瑰丽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拟从情感、结构、手法等方面探寻其审美价值.
在提倡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符合学生学情的语文课程.拟以“诗意节气”为语文教学资源,对“诗意节气”语文项目学习实践过程加以梳理并进行反思,提出“以始为终规划成果,以终为始生成项目”的观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
诗词是一种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典型的意象抒发内心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诗家语”,通过诵读、借助想象深层剖析诗词的内涵,体会古典诗词之美.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紧扣“诗家语”,感悟诗词之美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应设计有效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整本书阅读是阅读名著的有效方法.拟以阅读《西游记》为例进行探讨,教师阅读前应注重任务引读,形成整体建构;学生阅读作品时,教师应注重任务研读,形成知识整合;学生阅读作品后,教师应注重任务测评,形成阅读整理.
《唐雎不辱使命》中,“休祲降于天”一句中的“休祲”,《古文观止》和《古文观止鉴赏》都将其解释为“吉凶的兆头”,但“休祲”一词理应为偏义复词,专指“祲”,也就是凶兆.只有如此解,才能将唐雎为完成使命不惜以命相搏的牺牲精神体现出来,从而凸显题目中的“不辱”二字.
“專”,《说文》认为“从寸,甫声”;“甫”,《说文》:“从用、父,父亦声.”但从出土文献材料看,“專”字却从寸、峀声,这与《说文》的解释有别.“專”在字体演变过程中受到“甫”“專”等字的影响,产生了“让就”现象.本文认为,这种“让就”现象未遵循汉字偏旁类推原则,《说文》为保持其系统性,在选字时有意识地对字形进行了改造.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上册绝大多数注释可靠、简练、准确、深入浅出,但有一文言文注释“城郭,指城市”似有疏漏.结合课文前后语境和当时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此处“城郭”当指城墙.
在作文教学中,幽默诙谐、文采飞扬、充满魅力的导语不仅能点燃作文课堂的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课导入主要有三种方法: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故事导入,曲径通幽.多姿多彩的导语能点燃整个作文课堂,使作文课变得异彩纷呈,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