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最好的教育艺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7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有更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
  关键词:自信;尊敬;和谐
  从“爱”出发,以一颗爱子之心去关爱、呵护每位学生,去尊重和发展每一个生命。它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在实施教育前去用心了解、摸清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身心需求、优势和弱势及已有的知识基础等,然后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严慈有度、有的放矢的个别化教育,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装点未来的奇花异葩,用耐心和信心护卫花苗,静待花开。
  一、用“爱”点燃教育的星星之火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班主任的爱多么重要啊!班主任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的一种内心渴望。班主任只要真诚真心地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认为,如果这些孩子不接受挫折教育,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势必无法承受。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完美。
  二、用“爱”推掉学生心中的“巨石”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班主任的爱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它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它是道德与人格的统一,它要求班主任具有献身教育的远大理想,它要求班主任具有伟大的热爱真理的精神。班主任是教师队伍里的排头兵,所以这种爱在班主任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我班高同学,上课不够专心,不管问什么问题,她站起来都说不会,平时与同学交流很少,人际关系紧张,我觉得她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她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不为班级利益着想,这在同学中引起强烈愤慨。同学们都很排斥她,她自己也很孤独,她的行为表现令人担忧,与她谈话几乎每次的答案都是“就那样吧”。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应该和家长一起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她进行引导,加强交流,我要用“爱”唤醒她的心灵。
  三、用“爱”敲开紧锁的门,扬起自信的帆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十分需要教师对他们的精心培育。同时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心理转型的重要时期,心理上承受的压力突然加大,他们需要理解和帮助。教师平常要深入到学生中,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多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对他们的缺点错误或过激言行,没必要过分计较或不依不饶,重要的是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自我教育,也许效果会更好。因为我们是教师,应当有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以尊重、宽容和耐心来感化他们、教育他们,大爱无言,却爱在深处。
  四、用“爱”获得学生的尊敬
  具有爱心,是班主任取得教育成果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孩子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但“爱”不能千篇一律,要宽严有度,要因“才”施爱,才能获取最佳的教育效果。老师对学生的爱不能虚假、作秀,应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以心呼唤心,用爱熏陶爱,让爱既是笑对苍穹的花,也是深藏大地的根,无论是严厉的爱还是慈祥的爱,我都会用心把握尺度,不让任何学生在心灵上受创伤。爱的付出,获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建立起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无论大事小情,孩子们都愿意听我的见解。
  五、用“爱”营造和谐的班集体
  和谐的班集体是师生共同向往的精神乐园,是人才的摇篮。和谐,似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如清风拂面,静听欣赏。
  众所周知,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责任心强的小主人翁,而且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我特别重视班级环境的个性布置,带领全班学生向着“优秀班集体”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作为班集体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充当起了“设计师”,精心布置自己的教室。鼓励学生在窗台上摆放一盆从自己家带来的植物,每盆盆栽上都贴上自己的名言,这样既显个性,又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家”。这样,学生置身其中,乐在其中,品行在无形中得到陶冶。在优美环境的创设、维护的过程中,学生爱整洁、讲秩序、做事有条理等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养成了。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是传播爱的工作,爱是班主任的力量源泉,只要班主任心中如爱子般爱生,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甚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颜耀忠.班级人本管理的理论思考[J].班主任之友,2002(01).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要引导学生亲近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做法  小学作文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在这部分教学当中都会感觉到为难。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甚至作出各种不情愿的表情,甚至有
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近年来,我对各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卷进行分析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错误都落在概念上,特别是有些优等生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填空时也出错,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概念的增多,在概念处的错误比例也逐渐递增,可见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不完善,灵活运用不够。并且在许多概念课的公开教学中,我发现老师在概念教学中孤立地讲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电脑、电视、手机等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读的书少了,拿起一本书从头到尾花时间读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大量的阅读已作为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扩展。阅读要从小学生抓起。作为一名小学的老师,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能认真地去阅读,并成为伴随终生的好习惯至关重要。怎样使小学生从小爱上阅读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良好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学素材和教学过程全面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和强化训练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感染学生  虽然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有多个版本,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有所不同,但利用教材的内容渗透德育这一点是取得共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跳绳运动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恰当地运用既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深入发掘跳绳运动在体育课中的多种运用方式,从而以“一枝独秀”之姿,实现体育课“满园皆春”的效果。  一、以绳做操,扎实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长期以来,单纯的肢体动作准备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表面上在准备,实际上动作松懈“开小差”。而将跳绳有效运用于课前准备活动中,则可以收到意
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充分体现了孩子的社会性情感的养成,孩子从小就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不够意志坚强,不懂诚实守信,不会跟同伴合作,不懂分享,有的孩子不会礼貌待人不关心他人……那么怎么样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呢?  一、礼貌待人,关心他人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希望今后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
摘 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个学段对学生都提出了阅读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读课外书的热情并不高,读书的效果不够理想。“四有”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解决客观原因,激发内在因素,让学生可读、会读、想读,从而推动课外阅读的发展,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中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书籍;时间;方法;成果;课外阅读;推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摘 要:复习课可以适时创设探究环节,合理优化课堂结构,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复习课;以学定教;回顾  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是复习课的主要功能,为落实上述目标教师普遍会按“回顾梳理—巩固应用—拓展提升”三个流程展开教学。但由于复习课的基调是旧知重提缺少新意,所以往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效益低下。那么,复习课究竟该怎样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
在开学初,我们组制订的教研组活动计划中,这半学期,我们组的活动主要是围绕“如何构建高效快乐课堂”进行,从开学初我们教研组就稳步地展开教研活动,第一次教研活动是我和高老师的先行课“角的分类”,这一次教研活动,我们是按照“集体备课”高老师讲一轮先行课“低中年级的老师听课,评课—由我讲二轮先行课—评课”这样的过程进行的,在这一次集体备课中,我体会很深,我觉得教研活动就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做。  一、教研活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教材中的非文字性资源,它也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苏教版小学语文1~12册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发现它们以直观的可视画面再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或关键情节,对文章进行着必要的补充和诠释,是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失衡现象;类型;作用  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一组图“杜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