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校企合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企合作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思政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构建大平台、大思政的教育模式。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合格人才的输出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思政教育 人才培养 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之间如何平衡;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问题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为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凸显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必经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战略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讲什么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多元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社会的原有思维,同时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加速了传统媒体的式微。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已经成为抢占主流意识主导权的前沿阵地,由于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存在不确定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新形势,在教育内容上首先应该紧跟时代脉搏,加强理想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将十九大精神带入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结尾处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成绩的取得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其次,将道德教育引入社会场域。道德教育自古有之,然而随着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蚀,引发种种不正之风,拜金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蚕食着一些青年的道德底线。在课堂中照本宣科已经不合时宜,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场域教育重构了教育场景,在學校、企业间建立了共生与交互的机制,生活化的场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道德教育内容,将道德教育、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思政教育有效对接新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性内核,是维持企业高速运转的内在动力。新型的企业文化不再追求表面与形式上的体现,而更重视内涵建设,对于管理者而言希望企业员工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之外还应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高校教育必须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构建面向新型企业文化的课程体系,从而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接新型企业文化显得十分必要。
  1.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
  2016年“两会”中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依赖“工匠精神”的支撑。将“工匠精神”上升到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的层面,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是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做出的重要批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目标,将学生的培养质量视为勇攀的高峰,只有学生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实现追求卓越的目标。首先,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多为在课堂中“坐而论道”,机械的重复和说教往往事倍功半,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能使学生获得极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案例,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样本依据和理论支持。“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匠人的行为准则,是中国历代劳动者的风骨与秉性,从汉代薄如蝉翼的素纱织衣手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苏州园林都是教学中丰富、动人的素材。在当下,高速铁路、航空母舰、航天工程都是高校青年最为关注的国家工程,思政教育通过大国崛起中各行各业的种种案例唤醒学生的专业热情,从而构建起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二者联通的桥梁。当“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在思政教育下学生形成大国工匠的精神素养,优秀的人才输出便有了可靠的保障。
  2.将“创新创业”融入思政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型人才则是实现社会创新的根本要素,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就需要紧扣社会需求,加强创新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政教育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思政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创新的实现依赖于健全的人格培养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大学生面对挑战必然会接受来自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没有良好的精神动力势必影响创新的形成。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改变了传统思政教学的内容,将企业的案例引入课堂,原本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创新创业故事。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改变原有思政教育的传授方式,创业案例模拟发挥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大学生通过创业情境的模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将思政教育的被动传授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创业精神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百度,企业高速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校企合作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平台,而思政教育为学生融入创新创业提供了理论保障,将学以致用内化为精神动力。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1.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仍然面临挑战。首先,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学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往往将培养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厌学和消极就业的现象;就业后面对工作压力出现消极怠工、缺乏工作热情,面对同事、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道德缺失的情况。这些问题都难以在专业课堂中找到答案,而思政教育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良方。其次,思政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要路径,缺乏实践教育途径。课堂传授是思政教育的基本模式,但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在校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实际工作,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一些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大部门加小团队的运行模式。再次,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迅猛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各种思想、信息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对当下思政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微博、微信及各种APP已成为当代大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在教学中、生活中和工作中仍需警惕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当今互联网行业充斥着商业的气息和世俗、浮躁的信息,导致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幻想一夜暴富,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好逸恶劳、眼高手低,无法适应企业的基层工作或者不断跳槽缺乏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
  2.推动大思政的教育模式
  面對着新时代下思政教育的种种困境,校企合作中思政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积极推动大思政的教育新路径。
  一,思政教育应扩大格局构建校企一体的大平台。传统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是高校,然而面对校企合作的深入,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机会增多、校外实践活动趋于频繁,从而出现由于思政教育缺失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应当构建高校与企业的共享思政平台,在高校由专职的思政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专业教师参与校内实践的指导和管理;在企业聘请书记、负责人或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兼职思政辅导员,负责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和管理。并建立动态的交流、指导、管理机制,学生在校内的专业学习、实践可以由企业人员参与指导;高校的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的管理。在校企合作的大平台中,融合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共同承担学生的思政教育,从而建立校企合作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形成大思政的环境合力,共同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社会认可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二,思政教育应当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重,构建课堂教育加社会实践的新形式。显性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通过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系统、直接、完整地传授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完整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优良的职业素养。隐性教育贯穿大学生的生活和实践,通过班团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实习以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为先导,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发挥隐性教育无所不在的特点,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通过隐性教育,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积极解决大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四、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心,聚焦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效对接了新型企业文化;为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2015.05.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基于对所执教的中学语文阅读情况的分析调查,从高中语文阅读现状、原因分析和阅读教学实效性策略等方面阐述想法,旨在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实施的重要性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言“读万卷书
摘 要: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共收入109个与复杂语素“人”相关的三字词,收入210个与高频语素“家”相关的二三字词。本文通过分析“人”和“家”在《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构词及使用情况,分别报告这两个语素的义项分布、构词情况及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最后发现了“家”→“人家”→“人”的语义扩展趋势,对“人家”这个词的词义和使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 人 家 人家 语素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  摘 要: “散文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文重在探讨散文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即授受法、自主学习法和课堂讨论法,并以教学实践分析其利与弊。  关键词: 散文研究 授受法 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  “散文研究”是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共计22节课,是一门对散文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课程。该课程在邵阳学院开设于第五个学期,此前该专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课部,安徽 合肥 238000)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在我国正在有序地开展,并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分析,阐述了该合作项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思想观念、生源质量、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
摘 要: 本文从培养计划、实践课程、课外实践活动设置及汉字课程教学内容四方面入手,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提出加入32课时及以上的汉字课,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汉字实践课程,倡导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将汉字本体知识与汉语国际汉字教学能力共同列入教学内容之中,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汉字素养。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汉字课程设置 汉字知识与能力培养  汉字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组成
摘 要: “互联网 ”时代,网络学习空间成为外语学习者重要的交流场所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于学习者如何在这一虚拟空间中进行交际缺乏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语用身份研究为理论框架,采集网络空间上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话语,通过定性分析,揭示交际者如何通过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构建特定的身份,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旨在通过学习者身份构建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新媒体背景下的外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语用身份 网络学习空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深受学生喜爱,但实施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紧密结合,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摘 要: 新时代视野下,开展校内和校外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汉语师范生来说尤为重要,应该把第二课堂纳入课程结构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体现丰富性、突出针对性、注重有效性。  关键词: 第二课堂活动 应用型 师范生  第二课堂活动即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指组织者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和实施的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
摘 要: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为更好地培养衔接技能与素质,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坚持走高素质生态建设人才培养之路,在推进校企文化融合时,以企业文化的核心融入为主导,在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上逐步形成“坚韧、务实、创新”的集团文化内涵,以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校企文化 校企融合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办的职业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量表抽取284名大一学生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创新党员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模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常模,且差异显著;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文理科大学生社会支持得分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且理科大学生较文科大学生获得的客观支持更多,而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均无显著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