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的背景
1.1国内外风险防范研究历史及现状
风险管理是 20 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成型的风险防范系统多在保险、财政 、金融等人文领域,安全领域的风险防范系统较少,而现场作业岗位领域的风险防范系统或大大小小的风险防范模式,但是缺乏针对性和基层性,内容上过于冗余繁琐。
1.2吐哈井下公司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现状
吐哈油田井下公司现有的安全管理主要是运行HSE管理体系和自主编写的《特殊作业许可票》,在风险管理上存在岗位危害因素识别不细不祥、风险评价不全,现有的岗位风险控制不全面不具体,现有的指导性文件繁琐,操作不方便不实用,而且不免缺乏现场实用性和过程管理,导致风险控制有缺失,岗位员工安全、健康、环境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每年有安全、环境事故发生,岗位人员的健康问题和环境问题较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
2、研究的意义
涉及到公司各个岗位,补充完善公司风险管理的缺失和不足 ;针对现场可能对人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控制,将风险防范岗位化、过程化和现场化,减少以往在危害识别不全造成的事故;加强专业知识的精深度,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将HSE管理体系繁琐的内容精炼出来,充分对井下公司各岗位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
二、“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理论基础
1)风险管理理论为前提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重要前提,系统中的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与风险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经过全面的风险辨识和严谨的风险分析评价等工作,才能实现最终有效的风险控制防范结果。
2)HSE 管理体系为基础
HSE 管理体系主要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建立起最大基础作用的是 HSE 的“两书一表”。
3)安全系统论原理为制约
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 。
4) 安全文化学理论为表现
安全文化要求强调人的素质教育,强调了人的素质体系培训。在“三法三卡” 风险防范系统中,“三法”要求掌握行为文化方面的内容,即技能素质体现而“三卡”则是对观念文化的要求,知识素质的体现。
5)PDCA 循环管理系统为借鉴
任何一个体系或是系统都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三法三卡”管理模式服务于 HSE 管理体系,以 HSE 管理体系为基础,因此在时效性的处理上也以 PDCA 循环管理系统为借鉴,实现定期更新与完善。
三、“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设计
3.1基本概念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设计是与井下各岗位实际结合,是以 HSE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场岗位风险防范系统,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强调了人的因素,以加强人的素质体系培训为主要目的。
1)“三法”的构成,见图。
3.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井下公司各岗位如修井岗位、特种作业岗位、电工等30多个岗位。
3.3术语和定义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根据编制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术语和定义,主要为:与风险管理、风险防范相关的定义术语;与具体岗位操作有关的定义术语;与所在企业当前的业务、环境相关的定义术语等 。其主要作用在于充实“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内容,是信息全面化,同时,使得岗位员工了解这些相关定义和术语,便于“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培训工作和辨识工作的开展。
3.4职责和组织结构
为了保证建立编制“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工作的有序性及合理化,公司或企业应该建立起“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组织结构,各个部门科室应该各尽其职,归口管理、组织建立、修订等工作不可紊乱。
3.5模式设计
根据基本概念,并结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以及作业岗位现场风险防范的要求,编制“三法三卡”的最终表现形式,即模式设计。
3.6系统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见下图:
3.7“三法三卡”与 HSE 管理体系的关系
1)“三法三卡”以 HSE 体系的“两书一表”为基础,进行精练和补充,更加适应于现场高危岗位的风险控制。
2)“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是以 HSE 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场岗位风险防范系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教训,系统文件需要加强执行力和有效性。与 HSE 相比,“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强调了人的因素,强调了人的素质体系培训。
3)“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与 HSE 管理体系在内容和目的上作了较好的融合,“三法三卡”的编制是建立在 HSE 风险辨识管理的基础上,内容上既是在高危岗位全面的风险辨识,又是对 HSE“两书一表”的精练和补充。
4)“三法三卡”在 HSE 的基础上作了更人性化的处理,“三法”要求加强人的技能体系,“三卡”要求加强人的知识体系。
四、实用性研究
4.1吐哈油田井下公司实证性研究
1)目的
验证“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在现场的实用性。
2)适用范围
本模式体系适用于吐哈油田井下技术作业公司30多个岗位的作业岗位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
3)职责
a.公司党委组织科和安全环保部是本模式体系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修订本模式体系。
b. 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修改、解释本模式体系;负责为公司员工建立通畅的“三法三卡”信息获取渠道;负责向各级单位和部门传达“三法三卡”运行文件;负责为公司员工的“三法三卡”报告、建议以及反馈。
c.工会负责公司员工“三法三卡”提案的收集、处理及反馈。
d.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所辖业务范围内的“三法三卡”风险控制信息交流和记录。
4.2实用性分析
“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在吐哈油田井下公司的19个单位30多个重要岗位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据现场岗位员工反映该管理模式效果良好,弥补了员工在入厂三级教育以及日常培训中的不足,体现在其三个特点: 1)深入基层 ;2)针对性强 ;3)信息实用易懂。
4.3与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方法比较分析
1)与公司运行的HSE管理体系比较更具有现场操作性、指导性。
2)与公司自主编写的《特殊作业许可票》比较更加细化了风险的管理,加强健康、环境的保障。
五、结论
1.“三法三卡”系统注重岗位危害的识别和风险的防范,涉及到公司每个作业岗位,弥补了公司风险管理的缺失和不足;
2.该系统以人为本,针对现场可能对人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控制,将风险防范岗位化、过程化和现场化,加强了公司的安全管理,减少以往在危害识别不全造成的事故;
3.加强人的安全素质教育, 较好的融合HSE管理体系,根据岗位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精深度,提高了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了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4.该防范系统采用卡片的形式,內容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简单,将管理体系中繁琐的规定中精炼出来,适合不同层次的岗位员工,使安全管理科学化和简练化。
5.对公司目前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是一个补充。
1.1国内外风险防范研究历史及现状
风险管理是 20 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成型的风险防范系统多在保险、财政 、金融等人文领域,安全领域的风险防范系统较少,而现场作业岗位领域的风险防范系统或大大小小的风险防范模式,但是缺乏针对性和基层性,内容上过于冗余繁琐。
1.2吐哈井下公司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现状
吐哈油田井下公司现有的安全管理主要是运行HSE管理体系和自主编写的《特殊作业许可票》,在风险管理上存在岗位危害因素识别不细不祥、风险评价不全,现有的岗位风险控制不全面不具体,现有的指导性文件繁琐,操作不方便不实用,而且不免缺乏现场实用性和过程管理,导致风险控制有缺失,岗位员工安全、健康、环境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每年有安全、环境事故发生,岗位人员的健康问题和环境问题较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
2、研究的意义
涉及到公司各个岗位,补充完善公司风险管理的缺失和不足 ;针对现场可能对人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控制,将风险防范岗位化、过程化和现场化,减少以往在危害识别不全造成的事故;加强专业知识的精深度,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将HSE管理体系繁琐的内容精炼出来,充分对井下公司各岗位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
二、“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理论基础
1)风险管理理论为前提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重要前提,系统中的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与风险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经过全面的风险辨识和严谨的风险分析评价等工作,才能实现最终有效的风险控制防范结果。
2)HSE 管理体系为基础
HSE 管理体系主要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建立起最大基础作用的是 HSE 的“两书一表”。
3)安全系统论原理为制约
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 。
4) 安全文化学理论为表现
安全文化要求强调人的素质教育,强调了人的素质体系培训。在“三法三卡” 风险防范系统中,“三法”要求掌握行为文化方面的内容,即技能素质体现而“三卡”则是对观念文化的要求,知识素质的体现。
5)PDCA 循环管理系统为借鉴
任何一个体系或是系统都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三法三卡”管理模式服务于 HSE 管理体系,以 HSE 管理体系为基础,因此在时效性的处理上也以 PDCA 循环管理系统为借鉴,实现定期更新与完善。
三、“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设计
3.1基本概念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设计是与井下各岗位实际结合,是以 HSE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场岗位风险防范系统,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强调了人的因素,以加强人的素质体系培训为主要目的。
1)“三法”的构成,见图。
3.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井下公司各岗位如修井岗位、特种作业岗位、电工等30多个岗位。
3.3术语和定义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根据编制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术语和定义,主要为:与风险管理、风险防范相关的定义术语;与具体岗位操作有关的定义术语;与所在企业当前的业务、环境相关的定义术语等 。其主要作用在于充实“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内容,是信息全面化,同时,使得岗位员工了解这些相关定义和术语,便于“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培训工作和辨识工作的开展。
3.4职责和组织结构
为了保证建立编制“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工作的有序性及合理化,公司或企业应该建立起“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组织结构,各个部门科室应该各尽其职,归口管理、组织建立、修订等工作不可紊乱。
3.5模式设计
根据基本概念,并结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以及作业岗位现场风险防范的要求,编制“三法三卡”的最终表现形式,即模式设计。
3.6系统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见下图:
3.7“三法三卡”与 HSE 管理体系的关系
1)“三法三卡”以 HSE 体系的“两书一表”为基础,进行精练和补充,更加适应于现场高危岗位的风险控制。
2)“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是以 HSE 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场岗位风险防范系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教训,系统文件需要加强执行力和有效性。与 HSE 相比,“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强调了人的因素,强调了人的素质体系培训。
3)“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与 HSE 管理体系在内容和目的上作了较好的融合,“三法三卡”的编制是建立在 HSE 风险辨识管理的基础上,内容上既是在高危岗位全面的风险辨识,又是对 HSE“两书一表”的精练和补充。
4)“三法三卡”在 HSE 的基础上作了更人性化的处理,“三法”要求加强人的技能体系,“三卡”要求加强人的知识体系。
四、实用性研究
4.1吐哈油田井下公司实证性研究
1)目的
验证“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在现场的实用性。
2)适用范围
本模式体系适用于吐哈油田井下技术作业公司30多个岗位的作业岗位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
3)职责
a.公司党委组织科和安全环保部是本模式体系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修订本模式体系。
b. 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修改、解释本模式体系;负责为公司员工建立通畅的“三法三卡”信息获取渠道;负责向各级单位和部门传达“三法三卡”运行文件;负责为公司员工的“三法三卡”报告、建议以及反馈。
c.工会负责公司员工“三法三卡”提案的收集、处理及反馈。
d.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所辖业务范围内的“三法三卡”风险控制信息交流和记录。
4.2实用性分析
“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在吐哈油田井下公司的19个单位30多个重要岗位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据现场岗位员工反映该管理模式效果良好,弥补了员工在入厂三级教育以及日常培训中的不足,体现在其三个特点: 1)深入基层 ;2)针对性强 ;3)信息实用易懂。
4.3与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方法比较分析
1)与公司运行的HSE管理体系比较更具有现场操作性、指导性。
2)与公司自主编写的《特殊作业许可票》比较更加细化了风险的管理,加强健康、环境的保障。
五、结论
1.“三法三卡”系统注重岗位危害的识别和风险的防范,涉及到公司每个作业岗位,弥补了公司风险管理的缺失和不足;
2.该系统以人为本,针对现场可能对人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控制,将风险防范岗位化、过程化和现场化,加强了公司的安全管理,减少以往在危害识别不全造成的事故;
3.加强人的安全素质教育, 较好的融合HSE管理体系,根据岗位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精深度,提高了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了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4.该防范系统采用卡片的形式,內容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简单,将管理体系中繁琐的规定中精炼出来,适合不同层次的岗位员工,使安全管理科学化和简练化。
5.对公司目前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是一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