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就是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和造价限额以内,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造价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进度的快慢,因此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就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土建 工程 造价 控制 措施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竣工验收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要全面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并及时纠正建设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取得社会效益与投资效益的最优化,就必须严格控制影响工程造价的四个阶段。
一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切实做好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的控制。
1.1 做好决策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获取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水电路状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等。其次,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确保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性。
1.2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首先就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工程造价人员应有专业知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选取综合效果最佳的方案。
1.3 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
决策过程,是一个有浅人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依次分为若干工作阶段,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同,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这些造价形式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这样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有,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的计算投资估算,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
二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应在设计。设计阶段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实践证明,设计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将使得工程造价大幅降低。
2.1 优化设计方案
按照各种设计方案构思的巧妙性、新颖性,投资估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定标。并且不仅仅在方案设计阶段投标,还应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也进行投标,让各竞标单位有竞争压力而努力控制造价。还应将监理工作引入到设计阶段,以保证设计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科学合理。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視设计方案的优化,力求做到技术上先进,功能上满足需求,经济上合理,利用各种指标对厂区总平面设计、工业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进行分析比较。
2.2 加强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监督
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设计——建造工程总承包方式,能使总承包商从设计、施工全过程出发,协调好设计与采购、施工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对工程项目从整体上进行有效地调控。同时,对项目指定一名项目经理,让其负责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等得到较好地控制,从而也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3 推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科研服务于生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由于,现在的施工企业基本是以低价中标,故有设计概算先天不足等原因,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力求在管理中出效益。
3.1 合理选择施工组织方案
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建设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项目建设单位首先要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通过对比分析来计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等费用,以挖掘内部潜力,以最少资金占用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然后根据经济核算结果、机械设备及利用情况、以往类似工程情况和有关经济指标等资料来编制施工。
3.2 搞好施工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实施阶段在于施工阶段,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一是,抓好工程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返修而加大工程费用,做好各项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严格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进行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要完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占工程造价的比重很大。因建成后地面以下部分全不在视野之内。对此,如果缺乏充备的现场签证手续,势必增加工程结算中的难度,为此,应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隐蔽工程签证,建立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变事后被动为事先主动控制工程造价。三是,严格控制预算外费用支出。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四是,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程造价资料整理主要包括整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关工程施工现场记录、使用材料及单价、结算依据及结算资料、价格信息、军工结算等资料。工程造价资料是造价产生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造价资料统一做好收集、分类、整理及保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进行造价分析和管理、对比编制企业内部定额的依据。
四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由施工单位编制报业主后,业主将自行或委托造价咨询部门审核,其审定后的最终结果,将直接牵涉到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如何把已实施的工作内容,该得的利益,通过竣工结算反映出来,而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是每个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4.1全面收集相关资料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与结算工作相关的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可保证结算编制内容的完备性,另一方面可保证结算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审核时产生过多疑问和矛盾。为此,承包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资料的收集:工程承发包合同;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它是确定标底及合同价的依据之一;投标报价、合同价或原预算,它是实际做法发生变化或进行增减删项后调整有关费用的依据;变更通知单、工程停工报告、监理工程师指令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记录、原始票据、形象进度及现场照片等;有关定额、费用调整的文件规定;经审查批准的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单、竣工报告等。
4.2 避免结算编制出现漏项
结算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之一就是漏项,漏项就意味该得收益的损失。为了防止这一点,笔者通过对结算工作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承包商应根据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考虑以下内容:由于政策性变化而引起的费用调整。如间接费率的变化、材差系数的变化、人工工资标准、机械台班单价的变化等。投标时按常规计算,结算时需如实调整的费用。如大型机械进退场费、墙体加固筋、甲供水电费的扣除等。
五 、结束语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过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环节都缺一不可。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是每个工程造价人员的必要职责。要想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必须把控好决策、设计、施工、工程结算等四个关键阶段的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丁跃平. 浅谈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7).
[2]钟碧芳.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 科学之友,2011,(2).
[3]张卫东. 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的强化措施和深远意义[J]. 科学之友,2010,(2).
[4]魏艳. 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 科学之友,2010,(16).
关键词:土建 工程 造价 控制 措施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竣工验收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要全面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并及时纠正建设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取得社会效益与投资效益的最优化,就必须严格控制影响工程造价的四个阶段。
一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切实做好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的控制。
1.1 做好决策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获取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水电路状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等。其次,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确保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性。
1.2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首先就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工程造价人员应有专业知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选取综合效果最佳的方案。
1.3 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
决策过程,是一个有浅人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依次分为若干工作阶段,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同,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这些造价形式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这样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有,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的计算投资估算,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
二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应在设计。设计阶段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实践证明,设计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将使得工程造价大幅降低。
2.1 优化设计方案
按照各种设计方案构思的巧妙性、新颖性,投资估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定标。并且不仅仅在方案设计阶段投标,还应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也进行投标,让各竞标单位有竞争压力而努力控制造价。还应将监理工作引入到设计阶段,以保证设计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科学合理。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視设计方案的优化,力求做到技术上先进,功能上满足需求,经济上合理,利用各种指标对厂区总平面设计、工业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进行分析比较。
2.2 加强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监督
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设计——建造工程总承包方式,能使总承包商从设计、施工全过程出发,协调好设计与采购、施工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对工程项目从整体上进行有效地调控。同时,对项目指定一名项目经理,让其负责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等得到较好地控制,从而也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3 推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科研服务于生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由于,现在的施工企业基本是以低价中标,故有设计概算先天不足等原因,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力求在管理中出效益。
3.1 合理选择施工组织方案
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建设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项目建设单位首先要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通过对比分析来计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等费用,以挖掘内部潜力,以最少资金占用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然后根据经济核算结果、机械设备及利用情况、以往类似工程情况和有关经济指标等资料来编制施工。
3.2 搞好施工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实施阶段在于施工阶段,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一是,抓好工程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返修而加大工程费用,做好各项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严格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进行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要完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占工程造价的比重很大。因建成后地面以下部分全不在视野之内。对此,如果缺乏充备的现场签证手续,势必增加工程结算中的难度,为此,应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隐蔽工程签证,建立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变事后被动为事先主动控制工程造价。三是,严格控制预算外费用支出。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四是,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程造价资料整理主要包括整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关工程施工现场记录、使用材料及单价、结算依据及结算资料、价格信息、军工结算等资料。工程造价资料是造价产生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造价资料统一做好收集、分类、整理及保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进行造价分析和管理、对比编制企业内部定额的依据。
四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由施工单位编制报业主后,业主将自行或委托造价咨询部门审核,其审定后的最终结果,将直接牵涉到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如何把已实施的工作内容,该得的利益,通过竣工结算反映出来,而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是每个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4.1全面收集相关资料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与结算工作相关的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可保证结算编制内容的完备性,另一方面可保证结算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审核时产生过多疑问和矛盾。为此,承包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资料的收集:工程承发包合同;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它是确定标底及合同价的依据之一;投标报价、合同价或原预算,它是实际做法发生变化或进行增减删项后调整有关费用的依据;变更通知单、工程停工报告、监理工程师指令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记录、原始票据、形象进度及现场照片等;有关定额、费用调整的文件规定;经审查批准的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单、竣工报告等。
4.2 避免结算编制出现漏项
结算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之一就是漏项,漏项就意味该得收益的损失。为了防止这一点,笔者通过对结算工作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承包商应根据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考虑以下内容:由于政策性变化而引起的费用调整。如间接费率的变化、材差系数的变化、人工工资标准、机械台班单价的变化等。投标时按常规计算,结算时需如实调整的费用。如大型机械进退场费、墙体加固筋、甲供水电费的扣除等。
五 、结束语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过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环节都缺一不可。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是每个工程造价人员的必要职责。要想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必须把控好决策、设计、施工、工程结算等四个关键阶段的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丁跃平. 浅谈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7).
[2]钟碧芳.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 科学之友,2011,(2).
[3]张卫东. 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的强化措施和深远意义[J]. 科学之友,2010,(2).
[4]魏艳. 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 科学之友,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