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殿堂雕塑激荡双年展特色品牌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愈加凸显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背景下文化交流的要义。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只有通过不断地相互尊重、包容、互补、交融,才能消除误解、隔阂、仇恨、敌视,促进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推进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共荣。在这方面,一向有助于拓展人们视野与胸怀、提升人们心灵与境界的美术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吴为山任总策展人的“金鸡湖双年展”已在苏州历经五届十年,不断通过地方的特色文化名片来诠释艺术的国际影响、时代价值与精神引领。
  笔者作为“来自塞纳河的声音——中国美术馆馆藏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策展人,对于展览的主题、缘起、策划、意义等感触良多,故就其策展创意进行阐发与解读,以飨读者。
  一、展览主题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吴为山早与这五位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结下深厚友情。譬如,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克罗德·阿巴吉有一次访问中国时在中国国家画院花园里看见一座青铜雕塑。那是一位身着长衫、美髯飘飘的老人,手里拿着笔和纸本,正极目远眺,摹写眼前景物。其写意的手法、洗练的语言、传神的韵致,让阿巴吉眼睛一亮。他立即拿出速写本开始摹写,并用汉字抄写下作品名字——黄宾虹。回到法国不久,阿巴吉在巴黎偶遇雕塑家吴为山,两人迅速在艺术上找到共同语言。阿巴吉拿出临黄宾虹雕塑的速写,对这位中国艺术同行说,他在中国看到这件出色的雕塑,想知道其作者。吴为山告诉阿巴吉,这正是自己的作品。就这样,两位雕塑家虽然素昧平生,偶然相遇,但是通过《黄宾虹》的牵线成为知音。2014年,这两位年龄相差32岁的雕塑家在法国举办了“心灵对话”的雕塑合展。之后,2016年、2019年法蘭西艺术院在中国美术馆的合展,以及2018年阿巴吉来中国美术馆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雕塑专题班学员授课,均由此因缘延续而来。
  三、策划创意
  雕塑展是“金鸡湖双年展”举办五届以来的最大特色品牌,故在本届双年展中,特邀来苏州巡礼的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雕塑作品成为展览重要亮点,展期长达70天。
  双年展的广泛意义在于国际化与持续化,我们耳熟能详的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知名双年展莫不如此,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也在向此方向努力。想要进一步呈现这一特点,国际间的广泛参与,国际大师、国际重要机构艺术作品的呈现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把法兰西艺术院五位雕塑院士——克罗德·阿巴吉、让·卡尔多、让·安哥拉、安东尼·彭赛、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的作品引入苏州正诠释了这一议题,这次的展览浓缩了法兰西艺术院雕塑作品最重要的精华,有利于推动我们“金鸡湖双年展”品牌在国际上的含金量,并围绕“初心守望、文明交融”的主题,不断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艺术上的对话,让广大中国观众领略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品,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领悟。   五位院士都有自己的探索方式,均具有非常深厚的写实技艺和学院传统,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进行了各自风格的创造。虽然他们地位高、年纪长(有两位已90高龄),但是胆子大、语言新,其探索的深度、广度让年轻艺术家惊叹不已。由此可见艺术创新跟年龄没有关系,关键还是要具有新思想。基于此,本次展览分为“形体交响”“理性诗性”“人之不朽”“自然伟力”“心灵抽象”“灵魂之躯”六个篇章,分布在青年雕塑家交流中心小楼的两层展厅里,将雕塑院士们的作品予以整体化展示与有机性比对。具体而言,每个篇章均有不同的命题与意义,对当代雕塑艺术的理解、前瞻以及学术交互均有帮助。
  1.形体交响
  这一篇章呈现的是法兰西艺术院五位雕塑院士的十件作品(每人两件)。这些雕塑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形式丰富、手法多元。院士们以雕塑反映人与自然,心灵与人性,躯体与灵魂,传统与现代,凸显了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与独特的风格特色,展现了他们在传承法兰西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的创作与创新。在生活中,他们性情纯真,待人诚恳,追求理想,永不驻足。作为雕塑家,他们各不相同,各美其美;作为朋友,他们是集学术、友谊于一体的艺术群体,充满着艺术的温厚与人性的光辉。他们的雕塑作品的并置与对话,彰显形体之交响,呈现思想之辉映,是雕塑艺术与现代人文有机融合的时代之范。
  2.理性诗性
  这一篇章呈现的是克罗德·阿巴吉院士的作品。阿巴吉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曾获法国“布德尔雕塑奖”,2014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其作品善于融汇传统与现代,特别是通过具有原创性、符号化“衣服”的造型、结构与纹理,反映艺术的存在感和神秘感,表现对“人”的深刻认识与理性思考。诗性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并能在真诚中发现艺术的力量,在成熟中见证精神的升华。他的许多作品中虽然几乎看不到头、胸、足等,但是观者能通过衣服这种所谓外在的形式来揣摩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在世界。譬如,《我的巴尔扎克》这件雕塑作品是他首次尝试通过人物所穿的服装及其褶皱来表达一种简洁而静止的状态以及特殊感情。
  3.人之不朽
  四、展览意义
  作为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也是中国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苏州是江南文化丰厚之地,也是当今中国经济繁盛之地。在风光旖旎的苏州金鸡湖畔,通过中国美术馆馆藏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雕塑作品的展示与传播,将给观众带来一场法兰西艺术的精彩洗礼,为认知当代法国艺术提供经典案例与重要借鉴。当法国塞纳河遇上苏州金鸡湖,法兰西殿堂级雕塑作品展激荡起中法文化交流的美妙水花,当人们倾听来自塞纳河畔艺术之音时,也将形象地感知中法文化对话产生的激荡。
  雕塑艺术可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力量、资源特色、环境优势,带来诸多生活亮色,促进文化旅游拓展。中国人善于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精华,雕塑展览策划也同样如此。今天,整个世界其实已是一盘棋了,人们的科技、文化、艺术之间有着深刻的“命运共同体”关联。因此,雕塑艺术更要强调互动交流,提倡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政府和市民的互动,市民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文化创意街区,这次“金鸡湖双年展”的青年雕塑家艺术展于街道中呈现180多件作品,就是一种积极的、集中的互动式体验。又近距离展示五位法国雕塑大师的作品,可进行对比式观摩,看看中国跟法国当代雕塑有什么关系,彼此之间如何取长补短。故而,这一展览呈现出的国际性、学术性、前瞻性和交互性,能够帮助我们深化国际艺术交流的新时代内容、形式与价值。
  “金鸡湖双年展”举办五届以来,一直把“走进人民群众中”作为初心和使命。雕塑作品不再被束之高阁,居民与游客散步在金鸡湖畔就能欣赏到各类雕塑作品。它可能是古典传统的,也可能是当代前卫的,但总体而言都是和街区历史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当人们步入位于李公堤文化创意街区四期五幢的青年雕塑家交流中心,像串门一样,带着轻松的心情与惬意的目光一一观览“来自塞纳河的声音——中国美术馆馆藏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的展品,将集中享受中法艺术共鸣带来的快乐与舒畅。这一展览凸显出当代艺术创作、展示与传播的重要意义,也为2022年第六届“金鸡湖双年展”主题展呈现建立了良好品牌,做出了成功示范,笔者期望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好平台,吸引更多具有社会感召力的国际大师、国际團体、国际机构加盟国内双年展事业的特色化长足发展。
其他文献
曹春生一一国之大匠  曹春生1937年3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北京,满族。  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后保送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刘开渠教授、王临乙教授。  1959年毕业后公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深造。  1964年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至今,曾任雕塑系主任。  现任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第二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城雕委委员、艺委会秘书长,中国雕塑
内容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国雕刻工艺以静态而立体的美,传达着创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念,并在社会文化层面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世人。本文将“神奇、简洁、永恒、文明”这四个词、八个字,归纳为中国雕刻艺术之中的灵魂,即“八字雕魂”,并通过对这8个字的意义、内涵的分析、归纳,来探索其在中国雕刻艺术中所起到的作用。  如果说历史是人类谱写的一部气势宏伟的交响曲,那么雕刻艺术就是其中一部精致而独特的篇章
雕塑传达人对世界的审美认识,是情感的物质凝聚。即表现外在现象之时,反映内心感受;或者说为表达内心所思,由情感主导外在表现。雕塑造型始终围绕怎么表现物象以体现意识而展开,总体及相较而言,中国雕塑为意象造型。  意,即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象,即样子和形状。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概括来说,就是“以意成象,
2010年4月2日上午10时,“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开幕式暨“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暨成就提名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中国文联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的获奖者和北京、上海、南京、长春、沈阳等获奖城市的有关领导代表城市接受颁奖。中国美术馆里群贤毕至,雕塑家、建筑家、理论家、文化学者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本次展览由住房和城乡建
陈宝国与妻子王海英以叙事的方式在798艺术区呈现了其人生成长的道路和艺术的心迹,这在当下偏重以观念和纯形式语言来表达艺术家心境的作品有着方式的不同。因为当代艺术家有这么一个特性,即强调观念性的审美独立,以摆脱美术史中的以写实的、讲故事的、内容与形式相吻合的叙事性文本所带来的影响。而陈宝国恰恰以叙事的方式来陈述自我的历程,恰恰形成了一种具有事实描述的故事性特征。这种方式可以使受众以一个多角度的视野去
在英国有这样一条小径,它几乎没有什么安全措施,还在百米高的悬崖上,那么你敢走上去吗?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架无人机拍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刻,一家三口小心翼翼地走過位于英国德比郡马特洛克巴斯的悬崖上一条约91米高的可怕小径,途中他们只能抓着崖壁上一根钢筋来保护自己。据悉,这处位于德比郡的石灰岩悬崖是英国最高的内陆悬崖之一,也是鹰选择的筑巢地之一,勇敢的徒步者可以从这条路上俯瞰下面城镇的壮观景色。
自1986年创作“极的附体”焊铜系列以来,陈连富已经陆陆续续参加了数次与雕塑相关的展览,并做过八次个人雕塑作品展。2011年9月12日由中国《雕塑》杂志社和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为他在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个人雕塑展无疑是学术水准和规格最高的一次。中秋节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圆融完满之理想的渴望,陈连富的展览开幕跟中秋节重叠,是一种巧合,但是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兆头。他给自己的这次个展取名为“身
2008年8月应美国辛辛那提城市委员会的邀请,我们四人前往辛辛那提市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在访问期间美国艺术家Jan女士和Gerald先生夫妇俩非常热情,并亲自驾车带我们去市郊的辛辛那提森林公园,辛辛那提国际友谊公园和辛辛那提金字塔雕塑公园参观,让我们藤受到了美国公共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如辛辛那提森林公园,这是一个以各种树种和原生态植物为主的森林公园,只有一条小路横穿整个森林公园,是一个野性十足,原汁
造像艺术是中国雕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从最早的裴李岗文化陶塑人头、仰韶文化陶塑人像、红山文化圆雕女神像独立出来开始,秦汉时期涌现出数量巨大、造型成熟的人俑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寺里的佛、菩萨、罗汉形象进一步拓展了艺术表现力,尤其是隋唐以后各代造像艺术着力表现智慧的内心和脱俗的风度,在人物形象、创作风格以及人文内涵方面都有了极大变化,形成了独立的创作与理论上的美学标准。造像艺术品凝聚着不同历
窑中之火,生生不息。这座来自著名雕塑家石洪岭先生——以火种为灵感,向上延伸姿态的抽象雕塑,“绽放”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嘉善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广场中心。嘉善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建筑呈立方体,外灰内黄,色彩鲜明。四周由三个巨型拱门组成的外形,酷似嘉善县砖窑,富有历史底蕴,隐喻朴实外表下内藏奇珍。博物馆与图书馆,一个蕴藏丰富饱含地方特色,另一个寓教于乐满足多样需求,正呼应了”博库珍窑“的主题。窑文化中最重要的是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