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的内容比较基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而语言能力恰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读写结合的方式是通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写作,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字词句的反复练习而掌握表达技巧。本文从“放飞想象,改变情节”“抓住细节,扩充字数”“联系生活,表述体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言表达;小学语文;细节
  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准确地进行表达,培养的过程是将读与写相联系,即将阅读到的内容,在写作中体现,提升读的效果,反之,写作前,通过阅读来启迪写作的灵感,丰富写作的内容,进而写出比较完美的词句,使学生不仅能表达,而且会表达。
  一、放飞想象,改变情节
  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能带给学生的思维启迪也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前,我们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想象,课堂教学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内容,想象当时的场景,给学生以体验;二是根据阅读内容的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的结果;三是将故事的情节进行不一样过程或者结局的改变,想象会产生的效果,三种方式都是我们常用到的引导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较好的方法。
  例如:《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哲理性的文章,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对课文进行了了解。考虑到学生对幸福的概念不一定了解的那么透彻,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假设: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如果他们不到外面工作,能不能找到幸福?这个假设将故事的情节进行了改变,学生听到后,有很多的想法,开始说着自己的想法。借助这个时机,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200字的小作文任务,要求是根据假设进行片段的改写,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改写。这个话题带给了学生非常大的空间,在练习阶段,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反复地琢磨之中,他们对幸福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语言的艺术是一点一滴累积创造出来的,在学生最初接触语言之时,我们就应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将更多的可能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掌握写作手法。
  二、抓住细节,扩充字数
  细节是贯穿于阅读和写作双形式的一种意识形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小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抓住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的引导。一般我们会在一些景色、动作、神情、情节等关键之处,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扩充内容,丰富内容,来进行特性化的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写作的环节链接能力,学会使用“细节放大镜”。
  例如:《观潮》是一篇写景文章,写出了钱塘江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的雄伟、壮观的气象。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和学生不仅分析课文,更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细节,如对于课文中的“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句,我引导学生思考:“一条白线”指的是什么?人们看到白线后的反映是什么?当学生给出答案“人声鼎沸”时,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大家能否将这个细节进行扩充,说出人们在做什么,喊什么,有哪些神态和动作,会有怎样的反应等”,抓住细节,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
  细节的描写最体现语文写作功夫,也最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抓住细节不能依靠老师的引导和提醒,应激发学生自己对生活、对阅读、对细小内容的留意,教会学生掌控的技巧,再结合实际的练习,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联系生活,表述体验
  联系生活目的是转变学生的视角,让学生的表达语言更“接地气儿”,避免假、大、空的现象出现。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结合某一篇文章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景色、感受,表述自身的体验,激发内心强烈的情感表达。教学中,我们一般会联系自然景色、身边生活、经历的事件、体会到的情感,鼓励学生用写的方式表述和练习。
  例如:《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过程,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对于火烧云,学生是不陌生的,在生活中可以看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作文课上,我引導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时间,然后写到作文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来描述火烧云,包括初识火烧云,自己看到的景象,在火烧云变化的过程里,自己能够感受到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说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的生活,往往给学生更多真实的表达,而这种表达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的过程,更是观察与写作相互促进的过程,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效果。
  联系生活也是结合生活,对生活的一种观察和感受。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想法也不同,感悟自然更不相同。然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以主观判断来评判学生的写作,应让学生获取更多自信,蓄积写作的正能量。
  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非常适用,也能帮助学生品味语言、仔细观察,更容易衔接学生的思路,开启更多的思维闸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所以,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在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中,力争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个性表达,懂得热爱、享受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其他文献
患儿,男,10岁,因间歇性发热两年于2006年5月31日入院。患儿于2004年7月突起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热型不规则,持续数天或一周,间隔时间不定,发热时无寒颤、大汗。四肢躯干反复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据资料统计,化疗外渗率国内报道是0.1%~6%。药物外渗后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
摘 要:低年段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朗读背诵的文章,通过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展现语文课堂的“读”特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背诵;语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一篇教材的下面都会有“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这种类似的要求。通过
自2008年1月起,我院使用自制的微量泵注射器避光套,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关实践已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朗读、阅读教材,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更具优势,它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改善关系,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朗读彻底融入情景,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相关结构,把握文章结构,陶冶自我情操。在新时代的课堂改革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不同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教学策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完成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
本文分析太原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形势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如何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稳健发展.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也注定语文的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慢教育”理念,十分符合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慢教育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也让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关键词:慢教育;語文课堂;语文教育  语文是我们距离母语教学最为接近的一门课程,小学语文极为重要,不但要教导学生认识汉字、词语,更在于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
高校实行实验室开放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我院分析实验室以生物化学实验为例,面向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生进行了开放式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提供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也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问题的能力十分关键。因此,为了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农村语文阅读教学限制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语文;限制因素和对策  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写作。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在授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