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掌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具有喜暖畏寒、喜湿怕旱和喜阴忌晒的特性。要想生产出优质的红掌切花,首先要想尽办法来满足其上述的特性需求,其次是合理施肥和必要的植保措施等。为此,切花红掌生产管理的注意事项如下。
品种选择
选择受市场欢迎、产量高、抗逆性强(耐低温及高温)、瓶插期长、花型花色漂亮的品种,如‘EVITA’红掌。
环境调控
温度
适宜红掌生长的温度为18~25 ℃,但红掌也能忍耐15 ℃的低温和35 ℃的高温。低于15 ℃,红掌生长几乎停滞,如果温度再低,会发生冻害,叶片变黑或变黄。高于35 ℃,红掌生长也趋于缓慢,如果红掌长时间暴露在35 ℃以上的高温环境,植株会发生叶片和花苞烧焦、苞片褪色等热害及降低花朵和植株的寿命。
生产上通过保温、加温等措施预防低温危害的发生。在高温季节,通过搭建遮阳网、安装水帘风机及喷雾设备、往设施外表喷降温涂料和开通风口等措施降温。
湿度
红掌种植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80%,最低不能低于50%,确保植株正常生长的需要。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叶和花容易受到灼伤、苞片变脆弱以至于受损或褪绿。低温低湿会造成叶片变硬、花小等现象。低温高湿也会出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皱缩等后果。
在生产上,如果温度升高,相应的湿度也要增加。遇到高光照高温或湿度较低的情况,需要通过喷雾系统或往地面上洒水来提高设施内的湿度,叶片一般保留雾状化的水为好,但要确保植株本身不被淋湿,降低病害的侵染机会。遇到高湿的情况,需要及时通风排湿。基质的湿度不超过60%,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光照
适宜红掌生长的光照强度为10000~25000 Lx,光照过强会抑制植株生长,并导致叶片及花苞变色或灼伤,降低花的产量和质量。光照强度太低减弱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花苞变小、花茎变软及产量降低。
在生产上主要通过搭建遮阳网等措施来降低光照强度。
给水与施肥
红掌生长受水质的影响很大,在北京地区主要是通过设备对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电导率、钠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分别在100 uS/cm、0.003%、0.001%以下,水质的pH值接近中性。
红掌鲜切花对肥料的需求比较全面,大量元素主要为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钼、铜等各种营养元素。肥液pH值、电导率分别保持在5.0~6.5、1.0~1.5 mS/cm之间。
在生产上建议采用滴灌的方式给水与施肥,可以达到节水节能、均匀施肥水、植株生长一致等效果。
剪叶
红掌叶片较大,如果叶片相互遮盖必将使新叶因光照不足而生长不良,从而降低切花的质量,甚至导致花芽死亡,因此必须定期进行剪叶。通常是剪除植株下部老叶,每株叶片数量在冬季保留1.5~2.5片叶,在夏季保留2.0~3.5片叶。剪叶时间一般在晴朗干爽的天气下进行,植株上保留叶柄基部5 cm左右,防止自然老化时候有病害的发生。
调整植株
5 年以上植株较高,茎部产生的气生根难以扎入基质里面吸收营养和水分,在生产上可以对植株进行稍微的调整,主要调整茎端,从自然的角度倾斜下压,使茎的中段尽可能接近基质表面,提高气生根的数量和增加气生根的长度,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和延长寿命。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在红掌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控制环境来预防病害的发生,其次是药剂防治等。种苗定植时,根系用400倍液的普力克和0.05%的甲基托布津混合液速蘸后定植。定植后的第1 个月,用400倍液的普力克和0.05%的甲基托布津的混合液50 mL/株灌根2~3 次,交替施用4000倍液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和5000倍液左右的新植霉素喷雾2~3 次防治细菌性枯萎病。每年3~4月,用800倍液的多菌灵和百菌清混合液喷雾防治叶斑病,每隔10 天1 次,3 次左右为宜。进入盛夏是病害的高发期,防治真菌和细菌的农药交替使用,防治真菌的农药主要是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的农药主要是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新植霉素,平均每月使用农药2~3 次。冬季控制在每月1~2 次左右。
虫害防治
防治蓟马方法是用1200倍液的菜喜、1800倍液的绿威、2000倍液的阿维菌素等喷雾防治,7~10 天一次,每种药物须交替使用。或者用黄板、篮板进行诱杀,每667 m2用量在40 块左右。防治红蜘蛛方法是施用三氯杀螨醇、哒螨灵等广谱的杀螨剂或增加喷雾频率、改善通风环境防治。防治白粉虱方法是施用1000倍吡虫啉等药液喷雾或用黄板诱杀防治。
品种选择
选择受市场欢迎、产量高、抗逆性强(耐低温及高温)、瓶插期长、花型花色漂亮的品种,如‘EVITA’红掌。
环境调控
温度
适宜红掌生长的温度为18~25 ℃,但红掌也能忍耐15 ℃的低温和35 ℃的高温。低于15 ℃,红掌生长几乎停滞,如果温度再低,会发生冻害,叶片变黑或变黄。高于35 ℃,红掌生长也趋于缓慢,如果红掌长时间暴露在35 ℃以上的高温环境,植株会发生叶片和花苞烧焦、苞片褪色等热害及降低花朵和植株的寿命。
生产上通过保温、加温等措施预防低温危害的发生。在高温季节,通过搭建遮阳网、安装水帘风机及喷雾设备、往设施外表喷降温涂料和开通风口等措施降温。
湿度
红掌种植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80%,最低不能低于50%,确保植株正常生长的需要。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叶和花容易受到灼伤、苞片变脆弱以至于受损或褪绿。低温低湿会造成叶片变硬、花小等现象。低温高湿也会出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皱缩等后果。
在生产上,如果温度升高,相应的湿度也要增加。遇到高光照高温或湿度较低的情况,需要通过喷雾系统或往地面上洒水来提高设施内的湿度,叶片一般保留雾状化的水为好,但要确保植株本身不被淋湿,降低病害的侵染机会。遇到高湿的情况,需要及时通风排湿。基质的湿度不超过60%,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光照
适宜红掌生长的光照强度为10000~25000 Lx,光照过强会抑制植株生长,并导致叶片及花苞变色或灼伤,降低花的产量和质量。光照强度太低减弱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花苞变小、花茎变软及产量降低。
在生产上主要通过搭建遮阳网等措施来降低光照强度。
给水与施肥
红掌生长受水质的影响很大,在北京地区主要是通过设备对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电导率、钠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分别在100 uS/cm、0.003%、0.001%以下,水质的pH值接近中性。
红掌鲜切花对肥料的需求比较全面,大量元素主要为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钼、铜等各种营养元素。肥液pH值、电导率分别保持在5.0~6.5、1.0~1.5 mS/cm之间。
在生产上建议采用滴灌的方式给水与施肥,可以达到节水节能、均匀施肥水、植株生长一致等效果。
剪叶
红掌叶片较大,如果叶片相互遮盖必将使新叶因光照不足而生长不良,从而降低切花的质量,甚至导致花芽死亡,因此必须定期进行剪叶。通常是剪除植株下部老叶,每株叶片数量在冬季保留1.5~2.5片叶,在夏季保留2.0~3.5片叶。剪叶时间一般在晴朗干爽的天气下进行,植株上保留叶柄基部5 cm左右,防止自然老化时候有病害的发生。
调整植株
5 年以上植株较高,茎部产生的气生根难以扎入基质里面吸收营养和水分,在生产上可以对植株进行稍微的调整,主要调整茎端,从自然的角度倾斜下压,使茎的中段尽可能接近基质表面,提高气生根的数量和增加气生根的长度,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和延长寿命。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在红掌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控制环境来预防病害的发生,其次是药剂防治等。种苗定植时,根系用400倍液的普力克和0.05%的甲基托布津混合液速蘸后定植。定植后的第1 个月,用400倍液的普力克和0.05%的甲基托布津的混合液50 mL/株灌根2~3 次,交替施用4000倍液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和5000倍液左右的新植霉素喷雾2~3 次防治细菌性枯萎病。每年3~4月,用800倍液的多菌灵和百菌清混合液喷雾防治叶斑病,每隔10 天1 次,3 次左右为宜。进入盛夏是病害的高发期,防治真菌和细菌的农药交替使用,防治真菌的农药主要是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的农药主要是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新植霉素,平均每月使用农药2~3 次。冬季控制在每月1~2 次左右。
虫害防治
防治蓟马方法是用1200倍液的菜喜、1800倍液的绿威、2000倍液的阿维菌素等喷雾防治,7~10 天一次,每种药物须交替使用。或者用黄板、篮板进行诱杀,每667 m2用量在40 块左右。防治红蜘蛛方法是施用三氯杀螨醇、哒螨灵等广谱的杀螨剂或增加喷雾频率、改善通风环境防治。防治白粉虱方法是施用1000倍吡虫啉等药液喷雾或用黄板诱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