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辽宁举措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省在推动教育强省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把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早在2006年,在时任副省长鲁昕的大力推动下,辽宁省就率先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几年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丰富成果。2013年1月,辽宁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到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发展概况
  做好科学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2006年以来,辽宁省教育厅根据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改造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统筹规划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项目,完成了对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顶层设计。2007年,省教育厅编制了全国第一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2010年出版发行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建立了多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对所有规划项目都要求高端设计,实行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确保了信息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打造基础平台,优化应用环境
  2010年,辽宁省教育厅开始建设职业教育政务管理和资源服务平台。2012年底,先期建成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效率平台”,初步实现了全省职业教育各类专项建设工作的“实时管理”“互动管理”“纠错管理”和“跟踪管理”。在全面改造建设宽带、泛在、安全、运行流畅的校园网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各种信息化终端和教师、学生学习空间,部分职业院校已初步实现学生三终端、教师四终端的试点建设目标,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校内公共场合触摸电脑登陆校园网、进行自主学习,数字资源从教室、电脑机房走向校园,走到广大学生身边。
  开发优质资源,深化产教对接
  2007年以来,在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辽宁省财政及各地配套的专项经费约2.5亿元。开发了22个中等职业学校主体项目、15个高职院校主体项目、50余个大型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系统,在30余个重点专业领域初步建成了基础性资源库、引导性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这些资源项目对接了辽宁省75%以上主体产业、75%以上核心岗位,覆盖了全省职业院校85%以上专业、85%以上在校生,对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设成效
  信息化建设及其成果的应用,全面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形态及管理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自主开发的50余个仿真模拟教学系统,绝大多数完全仿真了企业现场真实的职业活动,创建了“虚拟仿真项目教学”模式,虚拟了一个个真实的施工现场和生产环境。学生们在“现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解决了现场教学无法实施的困难。
  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在数字教学资源项目建设与应用的引领下,全省有30余个专业超过80%的课程进行了课程结构和内容改革;100多所项目应用学校中已有92%的学校进行了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有900余名教师编写或正在编写虚拟仿真环境下与岗位直接对接的校本教材。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以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支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致力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
  推动质量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创设了虚拟仿真环境下的社会化、专业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营造出一个科学、规范、智能化、网络化的评价环境,为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
  推动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
  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的带动下,许多职业学校重新整合和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融入信息化要素,将“虚”与“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节省了投入,还增强了实训效果,降低了实训风险。仅以已建成并推广应用的数字资源项目估算,每年可节约电能100万度以上,节约用水1000万吨以上,节省一次性实训耗材2000万元以上,减少教学垃圾一万吨以上,延长实训设备寿命一倍以上,减少实操安全事故60%以上。
  推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了以专业为单位、以牵头院校为核心、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建设模式。全省近百所职业学校、数千名专业教师、56家大中型企业近3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了项目研发。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岗位、课堂与现场、设计与制作,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层次、长时间的磨合融通,极大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大部分专业教师具备了从脚本编写到具体软件开发的一整套技术规程或独立研制一般教学软件的能力。在2010、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辽宁代表队蝉联第一名。
  作者单位为辽宁省教育厅
其他文献
原 文 再 现  保尔不知不觉地走到松林跟前了,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咽了气。他在从前竖绞架的那个地方默默地沉思了一会,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那里。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
摘要: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女大学生易形成抑郁症的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学校健身俱乐部中跳操运动对预防和治疗女大学生抑郁症的作用,希望能为大学生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上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女大学生抑郁症体育疗法健身俱乐部跳操运动    1、前言    据调查,全国大学生中,16%-25.4%的人有心理障碍,以抑郁情绪、焦
摘 要:校园足球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方面,在各校积极推进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清楚的认识到本校的现状,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开展校园足球。不要为了一时的跟风和功利,把本校原来的传统体育教学推倒重来,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违校园足球发展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校园足球;普及;兴趣;参与;冷静;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摘 要:随着国家对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的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模式之一PDS模式,通过分析,证明它是体育教师专业适应阶段促进体育教师角色转换、强化体育教师专业意识的专业促进模式。  关键词:PDS; 体育;教师专业化;启示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
摘 要 通过调研发现,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具有专业设置趋向稳定、覆盖面广,以及专业布局与产业布局相关度高等特点,但其专业设置也存在专业聚集度低、涉及门类广、专业“小”而“散”,专业设置的趋同度高,专业群构建有待完善,专业设置的市场调研不充分,对专业市场需求反映迟缓等局限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找准对接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基于产业构建专业群,建立专业预警机制。 
摘 要:对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大学的学习是专项技术提高的重要階段,对其以后从事体育教学和传播体育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课余专项训练是专项课堂的延伸和发展,对提高专项技术发展专项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充实课余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育;乒乓球;课余专项训练;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DO
一、“教坛三人行”的由来  凤凰卫视中文台每周一至周五23:00—0:00首播《锵锵三人行》节目,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的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各抒己见,主持人引导嘉宾发表具有个人色彩的大胆言论,有时又营造平民化的形态、谈笑风生的氛围,力求谈话轻松有趣,达到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反观教学领域,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一言堂”,同样地
摘 要 在对职业农民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以职业农民岗位分类与职级标准为基础的分类培训是对当前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要明确职业院校、职业农民分类及其岗位职责标准、职业农民培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打破当前职业农民培养的弊端,而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发挥其在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职业农民;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分类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25.83 文献标识码
从前几届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学会的态度非常明确,对新课程标准的新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其主旨是一定要走中国特色、一定要守住自己的优点、一定要遵循体育教育的本质特征、一定要走好继承与创新之路。最近又在宁波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深感当前的体育教学必须把握好体育教学的“六个度”,走好继承与创新之路。    一、学生的参与度    简单说来,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而在此前,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编写、回顾胡温治政十年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在主标题上就鲜明地强调“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2012年,无疑将是影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年份。非常偶合的是,在中国现代意义职业教育诞生以来的历史上,几个与“2”有关的年份,都具有一定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