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角色意识 垂范师德修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bblef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师德建设两方面,分析了院校教育中教师职责和角色意识的多样性和师德修养对实现教育目标的影响和作用,强调以教师的道德力量和人格修养打动学生内心,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教学 角色意识 师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72-01
  当今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知识、依赖于人力资源,新变革要求知识的更新和转化速度日益加快。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角色意识,垂范师德修养,使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有效完成教育使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角色意识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充当多种角色。与其他职业相比,师范院校的教师的职业更多了一份育人色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意识对贯彻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目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研究者角色
  如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师范教师肩负着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培养新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社会、研究时代、研究学生, 以便有的放矢,增强教育实践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2.“师者”角色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点明了“师者”的职责与作用。教师首先要坚持以德育人,传给学生“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等,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次,通过“授业”使学生理解现代科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增强技能,提高专业素质。第三,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思想上的困惑,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3.管理者角色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多以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这一角色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各种能力,从而保证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能够不断扩充知识。所以教师还必须掌握团队管理方法,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其管理领导方式决定了师生相互作用的成效。
  4.朋友角色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教师必须通过平等沟通,具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摸清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分享他们的喜与忧,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做到讲台上是教师,讲台下是朋友,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人生的引路者。一旦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
  5.心理疏导员角色
  学生在校期间正处于心理转型期与适应期,他们渴望并强烈地要求肯定自己和保护自己,自尊心异常强烈,对触及自尊的刺激十分敏感。教师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环境等,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以诚心地赞美和善意的批评,进行科学、有效、实用的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促进其心理成熟与潜能开发,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有效地应付转折期,健全人格。
  二、垂范师德修养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历代圣贤都崇尚德治。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整个育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道德标准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师的职业特征其道德要求要比其他职业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标准,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内涵,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1.以德修身,做人之模范
  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教育工作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一方面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师德风范,这些简单的词语却有着深刻的内涵。教师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却是巨大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教别人首先要自己做到。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严谨的作风、求实的态度、丰富的知识,这是做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努力方向。只有高尚的人才有资格立足于三尺讲台,才能在讲台上站的稳站的牢。教师要时刻用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以积极的心态、包容的胸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
  2.增强涵养,严格自律
  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以育人为目标,育人以教书为基础。教师的道德教育贯穿于知识教育。在学生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调整自身价值定位、行为标准、社会责任感和处世哲学,不仅用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用品格教人,注意以怎样的道德去熏陶、影响学生。牢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坚定的信念、正直的品质、严谨的作风和丰富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真正做到以身立教。
  3.以爱心育人
  关爱是教育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这种关爱,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情感的引导者。以博爱、宽容、理解的心,从思想、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循循善诱,从不同角度、高度和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接触,努力倡导和营造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环境和空间,以不枉“良师益友”的称谓。
  4.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以热情和激情与学生分享兴趣和爱好,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适合学生能力的学习材料,设置挑战,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培养、发展学习的兴趣,公正地评价他们的每一次成功,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师德修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依靠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内心,得到学生的拥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最终实现教与学共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2]庄西真.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J].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编, 2001. 10.
  [3]李伟忠.让教育闪耀人性的光辉[J].成才导报, 2001-12-25.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而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即需要做好初高中的过渡,又要为升入更高层的学府做准备,因此不管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艰巨,而化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直都接触的学科,基本都是在初三(或初四)阶段才开始进行基础到化学知识的,因此一部分的学生依旧很难掌握学习要点,步入高中之后原本化学基础就薄弱的同学,很容易出现学习脱节,跟不上教师思路的问题,这些都严重的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核心概念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对于物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其后续的物理知识学习以及未来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很多高中的核心概念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但枯燥无味,让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在加上物理本身就具有非常的抽象,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物理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为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让其掌握物理核心概念,本文有必要对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教学的应
以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团头鲂幼鱼基础日粮,制成维生素E(Ve)水平为0mg/kg(对照组)、12.5mg/kg、25mg/kg、50mg/kg、100mg/kg、200mg/kg和
池塘中良好的水环境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的生长至关重要,浮游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水环境有着密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对教育事业上进行的改革,它要求学生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也鼓励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养成。素质教育对于我国人才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于此同时,在人生的学习阶段,高中时期对于个人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充分了解当今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是一项常规化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工作,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其为传统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撑下,该工作实践渠道与途径明显增多,整体效用提升显著,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本文主要从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出现,再依据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 问题分析 解决措施  【中图
【摘要】当前,我国幼儿师专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完备,没有明确的信息素养标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培养效果,导致幼儿师专学生信息素养普遍比较低。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构建起明确的信息素养标准;坚持“两手抓”,在抓好技术教育的同时,抓好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通过内培外引,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 
【摘要】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中国科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教育者,从而也承担着重要责任。高职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专业的优质的教师最根本的品质,其影响和决定着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教育的效果。对此,本篇论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与对策,以期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力,最终促进和提高高职院校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71-01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就业抗挫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就业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