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文采即语言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当然不仅指词语华丽,更应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达到“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有文采呢?
  1.字字生辉,词语灵动,求得表达之美。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的《春怨》为何千百年讓人读之不厌?就在于“教”的慵懒,“不得”的耐人寻味;“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个“恐”字,一个“又”字,道出多少思念之情,珍重之意。选择精当的词语,恰到好处的选字用词,可增添文采,让文章灵动。初学写作的人比较重视形容词,认为形容词更能增加文章的文采,殊不知要重视动词的选择,动词用好了,文章也就活了。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于是,我瞬时明白,高考这座独木桥我是挤过去了还是掉下去了不是太重要,能够挤上这座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高考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终点,而是开启新生活的起点。
  因此我想,假如我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进入了心仪的大学,我定然会珍惜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但如果我掉下了独木桥,我也不会黯然神伤,还是可以从无数条道路中选择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因为经历过十二年备考的磨砺,承受了今朝高考的淬炼,我已经获得成长和前行的力量。(选自2017年高考贵州省优秀作文《能否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在上面的文字中,作者精准地运用了一些动词,如“挤”“掉”“开启”“珍惜”“黯然神伤”“磨砺”“淬炼”等,精当地阐释了作者对高考的认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考这座独木桥竞争之激烈。
  2.句式灵活,力求多变,求得新奇夺目之美。
  一味陈述,表达难免呆板,缺少生气;一味感叹,又使得句子空洞乏味。若行文不拘一种句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时时求变化,表情达意自是灵活;整散结合,长短结合,既显整齐之态,又得错落之美,给人一种气势贯通,挥洒自如,错落有致,节奏铿锵的感受;必要时的倒装语句,也使文章异峰突现,新奇夺目。如2017年高考广东省优秀作文《外修文化之“城”,内养精神之“剧”》:
  在一系列中国关键词中,“长城”和“京剧”不仅使我有骄傲之情,还让我多了一份厚重与庄重之感。一刚一柔,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欲读懂中国,便须在这深厚的文化中细数落花、缓寻芳草,方可茫然而来,朗然而归。
  长城和京剧自然有其相似性,前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仙葩,后者是中国音乐艺术的金玉,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伟大分脉。但其最本质的联系却是:长城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坚毅和长久,京剧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柔和与安宁。这两种文化互融互生,形有异而神冥合。由长城和京剧这两个视点便足以窥见中国文化之曜曜春秋与中国精神之朗朗乾坤。
  整散句给人以整齐划一之感,长短句又有错落变化之美,语言精练有文采,表达老到成熟,蕴含着古雅之气。
  3.摇曳多姿,连环修辞,求得整体之美。
  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如2017年高考甘肃省标杆作文《书生少年气,辉煌看今朝》,阅卷组的评价中提到“注意句式的变化,避免了呆板单一。当然,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也为文章锦上添花。”
  4.深入思考,用语含蓄,求得文句有意蕴。
  语言过于浅显,读来一览无余,寡淡如水,毫无悬念,必定不受欢迎,故高手为文,巧于设情造境,用语含蓄,意蕴丰厚,如此才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促人思考,让人咀嚼再三,不忍释手。有意蕴的文章,或文言入文,庄重典雅;或口语谚语,俗中见奇;或幽默语句,活泼含蓄;或名言佳句,充满理趣。如2017年高考河南省满分作文《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
  红氍毹,四方步,紫金冠,霸王枪,一亮相满堂高朋齐喝彩;连珠肉,盘龙臛,冷蟾羹,水晶糕,一开席满座嘉宾皆激赏。四海五洋的朋友们啊,客从远方来,且让我做东,邀各位遍赏这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
  我所认识的中国,首先是一个绝美的中国,诗化了的中国。在“书藏绝妙画,月赏无声诗”的情调中,留下的是母亲温暖的体温与翰墨词曲的淡香。不信?且听我细讲:
  京剧生旦净末丑,讲究的无非是八个字: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以程派程砚秋大师的表演来讲罢,那凤眼传神,柳眉入鬓,说不尽的“琐窗风雨古今情,梦绕云山十二层”,看不够的“绮罗人物,薄透凝脂”,程先生是乾旦,且身材高大,如何能如香港作家李碧华所言“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个中关窍,便在“情境”之中,是以虽非莺莺小姐,亦能为闺房之秀;虽无草满花盈,胜似万紫千红。
  阅卷教师的评价是:“语言典雅,古韵悠长。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营造出精致典雅之感。‘啊’‘罢’等语气词,‘虽非……亦能’‘虽无……胜似’等文言句式的运用,使文章具有古朴典雅的韵味。”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施与、饮食、工作、欢乐与忧伤、房子、衣裳、买卖、罪与罚、自知、时间、友谊、美……  这是黎巴嫩著名诗人卡里·纪伯伦散文诗集《先知》里作品的关键词,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对人生、社会、生活等某一方面的思考。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择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12组关键词可以组合
成语故事:蔚然成风  追根溯源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  文本解读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从有名望的大家族中人到一般文士,摹仿唐诗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非常流行。”  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名家运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
最近,一位叫王菊的“又黑又土”的女孩在网络上脱颖而出,甚至在百度百科上出现了“菊外人”的词条:指不知道王菊是谁的人。外媒报道说,她是中国的碧昂丝,打破了审美的固有壁垒。  王菊参加的选秀节目《创造101》是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节目召集101位选手,最终选出11位选手组成全新的偶像团体出道。事实上,王菊并不具备以往女团选手身材火辣、样貌出众的特点,她只是一个皮肤黝黑、长相平平、身材微胖的普通女
玫瑰娇艳,若用笔勾勒好它绽放的始末,便会显得生涩;雄鹰傲人,若用锁束缚住它翱翔的羽翼,便再无英气。世间万物的本色之美皆源于心中,若加以外力干涉便不会显出动人的美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的画家才是真正的大家,因为只有他知道真正的美源于心。  人生如酒,或清淡,或浓烈,因心中之声,它变得香醇;人生如歌,或欢快,或低沉,因心中之声,它变得激昂;人生如画,或精妙,或独到,因心中之声,它变得绝伦。酣畅宴饮,醉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篇“万字长文”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高考状元,北大高材生,美国名牌大学研究生,这一系列的“光环”是许多孩子和家长梦寐以求的,80后北大高材生王猛却在取得了这些成就之后与父母决裂。他表示,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不会选择这样的父母,宁愿没有今天的成就。  对此,有人认为王猛是一个长不大的“巨婴”,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全然不顾父母的感受。但更多网友认为,
【文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象棋有一个著名的“弃马十三招”:红方利用黑方的贪欲,故意卖个破绽,引黑方去吃红马,黑方若贪吃便上当中计,落入红方的陷阱;红方虽然舍一马却大占先机,杀招源源而出,直到将死对方,一共只需要十三招;而黑方却因贪吃一马,前后脱节,攻守失调,阵型犹如一盘散沙,最后老将含恨而死。  其实,中国象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你有什么看法与感悟?
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公民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提升自身素养,才能从根源上提升社会文明,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公民道德建设,构建文明中国。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只要我们在世界上生活一天,就必须学会同别人打交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与他人相处之道,注重社会文明建设,构建文明中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物质文明建设虽取得巨大成就,但食品安全、不恰当的生活方式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打造健康
千年苦久,人生苦短,当置身于一望无垠的草原里,抬头看漫天繁星,满心震撼之余不免浮升天地浮游、沧海一粟的怅然之感。也许人的生命真的只是刹那间的烟火,燃烧过后,空余一地碎屑,久了,风吹雨打,连痕迹也全无。  一千年意味着什么?袁志华曾这样发问。于人类可谓沧桑巨变斗转轮回。是啊,历史总是那么颠簸,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是又一个政权的兴起,岁月更迭,时间累积,几代人的步伐才能换来文明迈进的一小步。而一千年于自
2019年9月16日,湖南农业大学为2019级本科新生举行开学典礼。当“90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抵达会场,该校上万名学子变身“粉丝”夹道欢迎,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表达对科学家偶像的热爱,校园“秒变”巨型追星现场。  在这场开学典礼上,袁隆平院士发表了题为《做躬行实践 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的讲话。他说,同学们,站在人生新起点的你们,是一群有朝气、有热情的年轻人,面对活泼开朗、
“形势”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大到国家发展,小到个人成长,都表现出“形势”的内涵。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形势呢?  形势是指人事上的强弱盛衰之势,指事物的发展状况,形势是事物的规律性发展。从古至今,社会都按照特定的规律发展,最终反映出固有的形势。历代王朝的变迁,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形势;当今社会新旧事物的更替、新旧思想的交接,这也是形势。由“形”到“势”,反映出清晰的发展规律,那么,什么“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