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朵野花中看见天堂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在一朵野花中看见天堂。把永恒放进一个钟头,把无限握在你的手掌。”
  英国18世纪的著名诗人、画家、雕塑家威廉·布莱克,这位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他这首最为人熟悉的诗作《天真的预言》,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藏品。
  我还喜欢伟大的荷兰画家凡·高表达同样领悟的诗句。他有一次在对弟弟西奥谈自己画星星与晚霞的心境时说:“通过一颗星来表达希望,通过一个落日的彩霞来表达心灵的渴望。”
  我常常想,如果一个人对大干世界的缤纷多姿毫无感受,对自然宇宙的美好麻木不仁,对落日彩霞和小革星光没有了感怀与咏叹。对伤春和悲秋的诗句没有了丝毫的冲动,那他将是一个多么可怜的生命啊。
  这些年以来,我是越来越感觉,自然和生命给予自己的是太多太多了。
  我常常邀请朋友到我在湖边的房子里,在房前的那棵杏树下,沏一壶龙井茶,悠然地聊天。儿子养的一些灰色的、白色的小兔子,我养的三只鸽子,还有爱人养的那只洁白的狗儿,自然都会围拢过来,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它们都好像一个个安静的听众,静静地在我们周围,听我们津津有味地谈话.如痴如醉。
  大家似乎都很羡慕我的生活。我的家距离城市只有一刻钟的车程,依山傍水,但是却一如乡村那样与喧嚣的城市生活隔绝。
  我的生活是诗意的。我知道。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像我一样,把享受生活的恩惠作为生活的目的,都能够获得这种诗意。只是,大多数的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割舍生活中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烦琐和累赘。
  我并不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我甚至认为随遇而安是一种消极或者颓废。但是。我能够根据我的人生境遇、生存能力和心情设计自己的生活。我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力所能及的状态里。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很多远大的目标也不适合自己,我即使穷尽一生,那些目标也不会达到,所以,就不去勉强自己。
  当很多人在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变得深刻和有城府的时候。我则努力使自己的思想空灵,使自己的生活平实而简单。因为,我感觉把自己无边地拔高和夸大,让自己承受过多的使命和重量,实在是对自己心灵的践踏和亵渎。
  我知道我就是我自己,不是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社会中坚,不是给众生指点迷津的导师和先知,也不是那种慷慨悲歌的领袖和英雄,我的理想就是过一种舒适的生活。
  不论是谁都应该远离炫耀,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炫耀的。没有必要炫耀你的出身,那本来就与你无关。你也没有必要炫耀财富,财富很多时候是生活的负担和累赘。也没有必要炫耀智慧和知识,智慧很多时候是空洞的说教,知识很多时候是快乐的障碍。
  我非常羡慕那些通晓音乐的人。我也买了一架古筝。放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面,但是我弹得并不熟练。我有一个朋友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我在周末的时候就邀请他来,他每一次来必弹《渔舟唱晚》,我和我的朋友,还有我的家人,以及那些可爱的生灵,就似乎沉醉在了那古朴深邃而悠远的意境里。
  现在我们的环境太浮躁、太嘈杂了,大部分人其实更需要的是踏实和沉稳,是冷静和简单,而不是被举过头顶的高昂和激情。一个人只属于他自己所在的行业,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行业里充内行,必定原形毕露,必定破绽百出,必定贻笑大方。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太多了,总是在一个陌生的行业里指手画脚,煞有介事地充当内行专家,所以,那种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敬越来越少了。
  我一直在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样的朋友犹如美妙的甘露。我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我只是想,作为朋友,应该是包容的,他能够欣赏我的优点,能够包容和理解我的弱点,能够让我作为人生的参照。我有几个这样的朋友。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我们常常聚会在一起喝茶聊天,一起谈论柏拉图和老子,谈论诗歌和艺术,一起听莫扎特和肖邦的音乐。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与朋友进行心灵的交流再美好的事情,我常常陶醉在这种甜美而迷人的友情当中。
  一个人脾气的好坏,能够折射出这个人内心是善良还是丑恶。一个善良的人必定是平和微笑的。他的脸上永远闪耀着明朗的笑意。一个内心黑暗的人才会喜怒无常,才会暴戾怪诞。我十分憎恨那些总是抱怨的人,抱怨天气,抱怨命运,抱怨机会,甚至抱怨这个世界。他们对于眼前明媚的阳光熟视无睹。对于眼前艳丽的花朵视而不见。对于人间和煦的温情麻木不仁,却总是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失意随意放大。
  世界上的捷径和奇迹虽然总在发生着,但是我不苛求和羡慕,更不向那些获得了奇迹和捷径的人看齐,因为,偶然的机遇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把自己置于这种境地,就无异于荒唐。我更多地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的人,享受一个普通人的体面和喜怒哀乐。我因此避免了烦恼和浮躁,获得了安静与祥和。
  卡夫卡说:“年轻人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有能力可以看出美。任何人,只要有能力看出美来。即非老朽。任何人,失去了美的感动,即已老朽。”
  (摘自《时代青年》)
其他文献
母亲睡在床上,头发散乱,脸色蜡黄,如一盏即将熬干的灯,风一吹,就会熄灭。  母亲得的什么病,至今我们也没弄清。  母亲是在一个冬天生病的。那时候,队里种了一块花生地,挖过之后,地空在那儿。花生地里,花生一般是很难挖尽的。于是,母亲就想去翻捡一点儿。不过不能白天去,母亲就选择了晚上。  那夜很冷,地上下了一层白霜,月亮一落,白花花的,如雪。  母亲是上半夜去的,下半夜才回来,寻得有小半袋子花生,剥了
期刊
“跟你们说,我看到她了!”我大声说。沙尼、安妮特和我趴在紧靠铁轨的草丛中。那时我还小,只是跟我妹妹和表妹说有一个骑扫帚、吃小孩的巫婆,就住在我姥爷家的对面。那是在俄亥俄州的乡下。  我们的父母去工作了,姥爷、姥姥照看沙尼和我。我们本应自己去玩,可我最喜欢的娱乐就是讲故事,尤其是能把沙尼吓得尖叫起来的恐怖故事。  “雪莉,你就是想要吓唬我们。”沙尼尖声说,“你知道妈妈让你给我们讲什么样的故事。”  
期刊
一夜新凉,满目清寒,快意在秋天。  秋风不似春风温柔、夏风热烈、冬风凛冽,她是那么豪爽舒展,悠闲洒脱。  秋雨不似春雨缠绵、夏雨放肆、冬雨沉闷,她是那么跌荡飘逸,放达疏狂。  秋月不似春月朦胧、夏月短暂、冬月惨淡,她是那么清朗皎洁,高雅明净。  秋花不似春花娇艳、夏花淡雅、冬花冷艳,她是那么灵秀脱俗,绰约多姿。  秋天是旅游的季节。秋山自如,缘于苍穹的辽阔无邪;秋水深沉,缘于池塘的浓如墨绿。落霞与
期刊
王勃:不但写得快,而且文辞华丽。请他写文章的人很多,因此,他家里“金帛盈积”。  李邕:文章好,书法更是一流,朝廷中的达官贵人和各地寺庙,纷纷拿着金钱请他写文章。李“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新唐书》本传上说,当时大家公认,自古以来,因为写文章获得钱财之多,没有人可以比得上李邕。  韩愈: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因此韩愈收入很丰厚。韩愈写了一篇《平淮西碑》,唐宪宗将这文章的一块石刻赏赐给韩弘,韩弘就馈赠
期刊
琼斯的朋友弗雷德,在纽约郊外经营着一家农场。  一天,琼斯去拜访弗雷德,发现弗雷德家有一头猪,竟然装着一只木质假肢。他惊奇地问:“你怎么给你的猪安个假肢呀?”  “我的朋友,这是一头极其特别的猪!前阵子,我在树林里散步,遭到野猪的攻击。这头猪飞奔而来,赶走那头凶狠的野猪,救了我。”  “那是野猪撕掉了它的腿?”  “不!后来,我这里发生了火灾。开始是大棚,接着是谷仓。猪撞开门叫醒我们,带着我们逃离
期刊
我们知道,在记叙类文章中,自然环境描写有六大作用:一是渲染某种氛围,二是交代人物身份或表现人物性格,三是衬托人物心理,四是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五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六是揭示或深化中心。  那么,在具体的作文中,我们该如何巧妙地运用环境描写来为故事铺设情景呢?我们先来看下面一段来自课文的文字: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
期刊
主人家闹鼠灾,仓房里的粮食、厨房里的饭菜经常遭到老鼠的祸害,于是主人从亲属家抱回一只小猫。  这只小猫工作尽职尽责,它日夜坚守岗位,在仓房、厨房里巡视,发现老鼠立即出击,一个月的工夫,主人家的老鼠几乎都销声匿迹了。  小猫明显地胖了。一来主人对它的工作非常满意奖赏它的伙食好,二来逮住的大大小小的几十只老鼠也成了它的腹中美餐。  这天闲着无事、吃得饱饱的小猫正在仓房里散步。突然一只老鼠从墙角的洞口跑
期刊
话题阐释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构造。文章谋篇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好的谋篇布局,会使内容层次清楚,衔接自然,前后照应得当,整篇文章显得集中、完整、统一和谐,达到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在众多的文章结构布局方法中,巧设板块无疑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运用板块构造文章结构,其方法主要有四:一是采用拟小标题的方式,如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作为小标题、
期刊
学校每个月都要为学生们放一次电影。为了了解大家对年内所放电影的感受。团委的一位干事在校园网上搞了个调查。  投票很散乱,面对同一个问题,答“是”与“否”的几乎是一半对一半;但是,在“最不喜欢的一部电影”这一问题面前,大家的投票却出奇地一致——全都是伊朗电影《小鞋子》。在留言当中,我看到了下面这些话——  “破电影!忒没劲!”  “兄妹俩轮换穿一双鞋子?莫非编剧姓胡?名叫胡编?”  “那个阿里也太傻
期刊
“女大十八变”多用来形容女孩长大之后容貌的巨大变化,其实,这原本是一个佛教用语。  “女大十八变”原本是“龙女十八变”,记载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中。文殊师利菩萨在龙宫中说法,说的是《法华经》度化了很多条龙。智积菩萨表示怀疑,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法华经》是一部精深幽妙的佛经,听到此经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成佛了呢?”  文殊师利菩萨回答道:“龙王有个女儿,才八岁,虽然年龄幼小,但她却有慧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