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市场力量和垄断力量:平台经济时代的反垄断规制

来源 :比较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xxf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反垄断理论中,市场力量或垄断力量是损害消费者福利的反竞争的经济力量。我国《反垄断法》中以“认定和推定的市场能力”,即市场支配地位涵盖了这两种经济力量。反竞争力量可以通过这两种方法之一来行使,即提高自己的价格或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市场力量或垄断力量在实质是相同的,都降低了消费者福利。数字平台经济不同于传统市场,具有双面市场、动态竞争和创新驱动的特征,对传统反垄断认定规则带来了挑战,有必要将反垄断分析集中在实现反竞争力量的方法上。反垄断规则对这两种反竞争力量整合的判断标准是不完整的,未能应对平台经济所带来的创新驱动和实施的自我优待。找到这一困境的出入口需要超越传统反垄断对市场力量或垄断力量的分析方法,以更细致入微和多元化的替代分析方法以识别垄断违规的行为,以新思路开启对平台经济下市场力量、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规制,提高传统反垄断法在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和适用性。
其他文献
“记忆文化”萌生于现代社会,对记忆系统的理论研究植根于现代性的语境。以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和阿斯曼夫妇的“文化记忆”为标志,记忆的理论研究先后经历了社会学转向和文化学转向。记忆理论是对现代性反思的文化理论,其两次转向正是对现代社会时空结构的剧变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份认同危机的一种理论应答。现代社会空间结构和空间体验的颠覆让现代社会的认同危机初显,记忆研究转向聚焦群体层面和社会维度的“集体记忆”,是对
“学科+”是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径。通过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项目化整合等方式整合课程架构,让劳动教育走向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新形态,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四贯通”,最终让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从“形式”走向“实质”,从“单一”走向“整合”。
本文立足于综合思维培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活动设计策略,从做好情景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微专题探究,深入了解知识联系;结合乡土地理,充分联系日常生活;注重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反思五个方面展开探究。
高中地理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地理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重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育,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学科的素养获得极大的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地理综合思维的内在含义,然后阐述了培养原则,最后提出了培养的对策,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字源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本体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效工具,在语文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高中教学中,字源教学法却难以发挥其功效。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字源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在新授课阶段采用字源导入、动形结合、比较辨析和联想理解等方法,在梳理复习阶段利用词性变化和字形字义来掌握字义和字音,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进入到新的教育阶段,在对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大背景,更好的优化地理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在探索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现代价值。在对各项细节内容进行安排和部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通过科学内容的落实,使地理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重点完善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调整教学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正>王国维《国学丛刊序》言:“东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1两种学问,互为参照,相互显像。现代设计自西方发端,传至我国已近百年,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对西方设计理念的了解愈发深入,中国独特的设计之象愈发清晰,汉字设计的特殊性与重要价值也愈发明了。清末,出使欧洲的薛福成在《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写道:“以中国之人读中国之字,而高下轻重徐疾,已各自成音,赖有象形,会意等义相维持,故数千年后尤得于
期刊
校园是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于师生的心情和心境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校园景观设计已然无法满足当代师生的需求,而装置艺术在校园公共空间中的运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能够为校园户外空间增添了活力,提升公共空间质量。为此,本文首先对装置艺术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从装置艺术的应用原则和应用策略两个方面,对其在高校校园公共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从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柏拉图以“数”来构建“理念世界”开始,到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中普遍反映的“数”之美,再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以数值化、几何化的方法解剖古罗马碑文,西文字体设计正根植于“自然世界研究的数学化”这一西方文明大传统中,近代以来席卷了世界。在这里,字体所反映的不仅是审美趣味,而是西方人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方法这一根本性问题。那么,汉字设计在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变革中,是否
本篇论文主要目的是分析竹笛乐曲《大漠》中的技巧运用和演奏方法。首先,从竹笛的历史了解这个乐器的发展历程;其次,介绍乐曲作者的生平,讲述《大漠》的创作背景,分析曲子每一部分在演奏和技巧方面的特点;最后,通过研究分析这首乐曲,也让我深入地学习到:无论演奏协奏曲还是练习曲,最主要的是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快速的运指技巧和气息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