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法”由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提出,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学习研究活动。本文分析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并阐述了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重点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1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
  
  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
  
  2.1 营造“研究”氛围,激发“研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唤起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展现自我。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要相信、赏识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要多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能蛮横责骂,应引导分析原因,帮其找到正确的方法,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2.2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研究”意识。
  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只要一门科学的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终止。……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活动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智能水平,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主动参与探索发现科学知识的“研究”活动。
  例1: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A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B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小孩均3元。现有家庭1号:妈妈带两小孩;2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问:分别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在问题的的讨论中,学生的研究意识得以激发,“研究”思维得以激活,“研究”的目标得以明确。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①在新旧知识的边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形式等产生问题。
  2.3 家校结合,提供“研究”的条件。
  2.3.1 教师要为研究性学习“搭桥铺路”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将现行的有关数学内容大胆地开发和重新组织,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让其成为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信息,从生活中选择素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保障。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好学生的参谋,帮学生排疑解难,及时进行点拨和疏导,引导总结,提升研习的质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将“小组研讨”与“个体探索”相结合,实现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通过必要的组织、引导、探讨、交流和归纳,以弥补学生个体探索的不足,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时掌握“研究”的具体情况,以便适时调控学生的“研究”活动,从而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2.3.2 家长要为研究性学习“保驾护航”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生活实际的联系。其活动内容已突破了课本限制,活动时间、空间已实现向社会开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就必不可少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可在家长的带领、指导下,选择一些社会性问题来研究。如储蓄决策问题、当地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房屋装修问题等。
  2.4 合作探究,实践内化。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研究”。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践、尝试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实验验证、演算比较、自学课本等自主探索手段,实实在在地去“做数学”。
  例: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具备怎样特征的四边形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问题。小组研究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小组量黑板,有的小组量凳面,有的小组量自带的牙膏盒面,还有的小组用自制长方形纸片进行折叠。小组里分工合作也很明确,有的两人拉尺、一人看尺寸、一人记录,有的小组四人分别数、折、量、记。
  在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我又为学生设计了几道实践性很强的课后练习题:
  (1)请你想办法把你的长方形的纸片拼或剪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拼或剪成长方形。
  (2)小张师傅要做一扇高2米、宽80厘米门的门框,要准备多长的木料?
  (3)学校要举行手抄报比赛,张明同学需要边长40厘米的纸,而现在只有两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纸,怎么办?
  这样的实践题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得到整合优化,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手、脑并用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及动手动口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意识,使其体会了创造的乐趣。
  
  小结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看重的应该是今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我们要知道,今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孩子们明天腾飞的预演。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2]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充分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因而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能更好地解决在职业学校中数学教学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都能学到行之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数学教学 模块教学    职业学校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和怎样学?教师应该教什么内容和怎样教?这些关于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  近几年普高的升温使职业学校的生源素
摘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建模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论述了培养数学建模意识的途径,并举例说明了数学建模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创新能力的意义,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 应用意识 创新能力    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建模意识的实证分析    1. 可能性证明  在日常生
摘 要:教学方法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改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要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方法 培养能力 个性发展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学改革必然涉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实践中,应因人、因材施教。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以聪明,教人以才智。这就要求数学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接受者。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设计 知识的主动接受者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切科学之母”。然而,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谈数色变”,数学成绩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直接影响
机场建设竣工决算虽然属于比较特殊的工程项目,但本质上与所有工程建设竣工决算的工作流程大体相似,而机场建设竣工决算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及时、准确、完整对最终建设成果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摘 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本文遵循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重点从好奇心的激发、课堂氛围的营造、主体地位的突出、大胆猜想的推行、自学活动的开展五个方面,详尽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1 激发好奇心,树立创新意识    1.1 用数学发展史激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