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和学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的统一活动过程。
  正确理解、把握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发展规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师生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因而教师要作到教态自然大方,平易近人,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2.利用教材中史料激发学生情感。这些史料包括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相应插图、照片等,激发学生愤怒感、自尊心,使学生了解祖国历史的重要性。
  
  二、开放性互动
  
  1.开放式的教学。历史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固定的同桌学生互动;有学习的互动,也有作业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等等。比如将普通作业改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辅以图画、照片、影视资料、互联网资料形式的作业,甚至是历史人物角色表演、社会考察、人物采访等多形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学生被动完成、教师机械批改的作业,改变为师生双向设计。例如平时的检测或考试试题交学生自己去出,教师把学生的试题精选成一套试题。学生知道是自己出的考虑题有一种自豪感,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创新。也可以把作业实行师生双向批改,由学生写出批改总结,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
  2.思维是开放的。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了教师的严肃,没有了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和蔼的老师,轻松的教与学,平等的课堂气氛,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思维就更加活跃,观点会更加新颖。这时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引导、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3.答案是开放的。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历史教学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惟一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答问的过程中,答案也常常不尽相同。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就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去思考,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对学生提出的偏激观点要避免简单地否定,语气上更不能带有轻视。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帮助其分析不足,让学生自觉去纠正。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不置可否,简单地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了事。
  
  三、创设历史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感
  
  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发展的。如能创造出好的环境、气氛,学生便能受到陶冶。如讲“抗日战争”中的“扫荡”与“反扫荡”的斗争时,结合日本在当地制造的惨案,带领学生去凭吊一番那血染的土地或烈士陵墓,引导学生沉痛地想一想前辈父兄遭受的悲惨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历史教学挂图和教材的历史图、人物图,都是创造历史环境的重要条件。一个画面反映了一个历史事件。有着深刻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历史事件细致地观察图画上每一点艺术细节,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历史事件中。例如,讲唐朝的《步辇图》,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有声有色地描述了唐太宗三考吐蕃求婚使者的故事,使学生也仿佛进入了图中共庆民族团结,分享共同创造祖国文明的欢乐。
  创造历史环境,关键在于教师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情感。例如,掌握教材中有关“史趣”的一些小故事和成语典故,在讲课中能运用自如地插入,再现历史事件中的情景,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把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已形成的需要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首先,要给学生概括介绍历史课的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历史课的总体目标以及如何学好历史课。其次,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教师可以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提出新课内容、重点及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事件的求知欲。再次,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在学习具体历史问题上让学生感到知识是必需的和有用的,可以用纵横联系的方法,古今对比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的某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处理好历史中趣味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教师应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正确反映历史史实,不能为了引起学生兴趣随意夸张歪曲历史史实,把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当作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把握好教材规律,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政治课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基本能力要做到:课前导读:把握教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点精讲:突破教材重难点,培养理解、分析和比较能力;随堂小结:突出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复习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综合培养识记、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练习反馈:考查所学知识,考核能力,使学生实现质的突破。  关键词:政治课 五步教学法 培养 能力    中学政治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摘 要:“布白”是许多艺术种类的重要表现手法,教师在授课时,留给学生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堂讲授中的“布白”。  关键词:导课布白 语言布白 板书布白 结课布白     “布白”一词源于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是处理空间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许多艺术种类的重要表现手法。教师在细针密线、鞭辟入里地讲课的同时,给学生留有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堂讲授中的“布白”。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布白
新学期伊始,高三历史教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安排73万多字高中教材内容的复习。近年来高考强调考核能力,高三历史的复习方法也应由偏重传授知识转向强化能力培养。如果我们不注重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进,就既不能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也跟不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中,要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重视思维训练,提高他们学科能力水平。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无不仅扣这三
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错别字现象。原因主要来自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多方面。为此,我们要把消灭错别字贯穿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如何抓住开头?本文就此从“开门见山”、“故事引入”、“温故知新”、“幽默引入”、“漫画引入”、“设疑引入”、“多媒体引入”、“热点、焦点引入”、“演讲、歌曲引入”、“其它引入法”等十个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凤头 举隅    古人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意为写文章开头要精彩吸引人,主体要充实有血有肉,结尾要精悍有力量。的确,“良好的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本文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以反思、概念、知识、方法和问题为发散点,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利用讨论法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古代史隋朝历史的“大运河”为例,介绍了讨论法中的引导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四步教学程序。  关键词:历史教学 讨论法 四部教学 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理论的影响,另外,教师又要受到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约束,而学生为应付激烈的考试竞争,不得不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