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伊始,趣已生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节课的成功,离不开富有生趣、充满魅力的导入。导入环节设计得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是否能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决定了是否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尤其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合理的导入,从而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疑问;直观;故事
  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强烈探索欲的心理特点,设计新颖独特的导入方式,打造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知识城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经验,对语文课堂导入技巧的具体方法阐述一些个人的意见。
  一、疑问式导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将学习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我们所提的问题上来,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教学主题的顺利揭示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例如,以《小鸭子回家》这篇课文为例,在导入环节,我这样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有迷路的经历吗?迷路时你们心里会想些什么?最后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成功到达目的地?”“有,有一次我自己去奶奶家就迷路了,幸好在路上碰到了奶奶的邻居,才成功到了奶奶家。”“有一次我去妈妈单位找妈妈,结果迷路了,我记得妈妈电话,就在路上借了一位好心阿姨的手机,这才成功找到了妈妈。”……“看来你们都很聪明。有这样一只小鸭子,有一天它去森林里玩耍,不小心迷了路?那么,它最后回到家了吗?还有,在路上它碰到了蜜蜂、萤火虫和月亮,它们又都对小鸭子说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这样,我在导入环节通过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内容阅读中并对问题答案进行探究。
  二、直观式导入——增强语文教学直觀性,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总是对于具有直观性特征的形象可感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就可以通过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图文声并茂的图片、录像或者插图、模型等来使语文教学直观性得以增强,从而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例如,以《瀑布》这篇课文为例,一上课,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现了几张瀑布图片,并播放了一段瀑布的动态视频,于是,那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的瀑布便栩栩如生出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也被眼前巨柱擎天、直插苍穹瀑布的壮观景象所震撼,嘴里不时发出了各种惊叹声……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为学生呈现直观图片和动态视频,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深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学习这首文情兼美、生动活泼的诗时,学生就能入情入境,继而深刻感悟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故事导入——营造趣味性教学情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故事性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听故事时他们总是精神专注、高度投入。鉴于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我们就可以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述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营造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也能深刻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称象》这篇课文时,一上课,我就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曹操和一群官员围着一头大象,议论如何才能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官员们纷纷献策,但没有一个办法是可行的。这时,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说他有一个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并将自己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大家都为之震惊,最后,曹操让人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故事讲述完毕,我继续说道:“那么,曹冲想出的称大象体重的办法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想!”学生大声回答道,“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称象》。”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述小故事并提出问题,营造了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全身心投入。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十分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要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合理的导入,从而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教学效果,进而促使小学语文课堂在良好导入带动下获取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勤洁.敲响课堂教學的第一声:发挥课件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
  [2]陆慧.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3(1).
其他文献
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的重点严抓内容。而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较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了学校的监管难度。这就需要学校更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教育。除了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需要提高重视并作出周全部署以外,教师也是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因为教师与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与学生的接触较为紧密,遇到突发事件出现在学生周围的速度比较快,在平时的安全教育
摘 要:读题能力是学生打开解题大门的钥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题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采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审题方向,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以解析应用题为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读题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不少数学教师反映
摘 要:乌申斯基认为:“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幼儿,是自然界的精灵,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四季的更替,动植物生命的生长变化,是最好的观察对象,也是最好的游戏内容,田园游戏是大自然赐予幼儿最好的游戏形式。田园游戏中,自然真实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适宜儿童发展的游戏教育不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还应该巧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摘 要:现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学生趣味性课堂的構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兴趣;有效教学  一、利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如果要求他们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的话可能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把枯燥的教学内容改编成学生
摘 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无疑是读古诗词最好的方式,它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来诵读诗歌,是沿袭已久的传统方法,也是对古诗词最好的詮释。在这反复的吟诵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就会逐渐深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吟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吟诵;作用  最初接触到吟诵,是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薛××老师。薛老师用
摘 要:现阶段,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农村学校生源骤减,在农村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教学点。农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将以大别山区某农村小学教学点为例,肤浅探究农村小学教学点的一些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点;管理  在大别山区,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点。在这个教学点中只有一位教师和七名学生。七名学生三个就读一年级,四个就读学前班;七名学生有四个来
老师要像一块大磁铁,时刻吸引着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使学生感到快乐,让纯真的面颊永远灿烂!这样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课内寓教于乐——做学生的快乐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乐学、乐思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乐教”“善教”的基本素质,改变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
摘 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在全社会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细微处入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为祖国作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美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长大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行。孩子的心田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下
摘 要:新教材落实“双基”,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的获得,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了“情境 问题串”为主的呈现方式,练习题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化,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  关键词:重组;创造;个性化;继承与创新  这几年,当我们翻开这些焕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当今,国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各个地方都在倡导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广东省会的广州,在教育上更是勇为人先,将“国学经典教育”这股热潮推及城市乃至农村的中小学,即使是在农村小学,你也能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国学经典教育的影子。  所谓“国学经典教育”,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作为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