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岂止二重天(二)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有些外国男人议论说,就上海滩所见,中国女人讲究形体养护和衣着修饰,大多光鲜亮丽,很有些气质风度。而中国男人身形或臃肿疲沓,或佝偻干瘦,一个个衣着邋遢,神情猥琐。结论是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甚至扬言要让中国女人见识见识外国男人之帅气。中国网民有许多不服气,但反驳大多不力。
  不否认一个基本事实,即当代中国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容貌美丽。但是,这一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各国包括欧美都是如此。走遍世界各国商场,女性服装的花色品種远比男性丰富得多,数量也多得多。男性外衣主体是百年不变的深色西装,而女性着装时尚一年一变。请问各大隆重的时装发布会上,T台上走的有几个男性?再看化妆品产业,生产的大牌产品大多是女性所用,男性专业化妆品在商场里也不知被挤在哪个角落里。再看美容行业,都在为谁服务,靠谁支撑。更突出的是世界各地的选美活动,世界小姐、欧洲小姐、美国小姐、香港小姐层出不穷,甚至有些国家如乌克兰、委内瑞拉以盛产美女而著名。在这一领域,即使偶尔“世界先生”之类男性选美,那些外国帅哥有几人露过脸?跟那些外国女人比起来,岂不要羞死?
  那么这种现象有什么道理在?有的,中国人老祖宗说得明白极了,“男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男人的功用是以其才干为知己者效死力,女人的功用就在于以其容貌取悦于人。因此,男人的价值在其才干而不在其容貌,没有人去关注那些谋士、侠士、良将、武夫的容颜。而女人的价值就在于自身的容貌,只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才干之有无,无需关注,“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婚配,历来讲究郎才女貌,就连这“才”,首先也并非什么文才,而是挣钱的才干。当今女明星争嫁的是富豪而非才子。至于富豪的魅力则在一个“富”字,有了亿万身家,哪怕是七老八十,勾颈曲背,美女照样投怀送抱。若是男人没有钱,糟了,美女说“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后笑”。男人们也说“我管挣钱养家,你管貌美如花”。奶茶妹妹青春靓丽,引来男粉丝个个垂涎欲滴,其中肯定不乏帅哥靓仔,可是最后嫁了个富豪,那富豪长得如何,你知道的。奥运冠军美女伏明霞,嫁去香港,可是一朝怀孕,母亲、姐姐乃至姐夫统统借此由头迁至香港去照料孕妇。郭晶晶一朝嫁入豪门,女方家庭立即满门风光。女人容颜的价值真是不可估量,如此看来,究竟是什么人要注重貌美如花,或者说男人们该去干什么,还不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吗?
  中国当代的男人们也不是不想自身有一副漂亮身段,也是个大帅哥,因为中国当代的女人们也越来越挑剔,讲究要个“高富帅”,即不但要富,最好也要高而且帅。可是这高而帅,除了先天条件之外,这“帅”字也要资金,还要有空闲去健身。中国的男人们,农民工们且不论,即使是男白领们,几个人有这种条件。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能挣到一所婚房,能养家活口,能支付女人的美容花销,已经累得像一条狗,哪里有条件顾得上自身的健身美容?上海女人的摇曳丰姿,背后靠谁在支撑呢?
  出现在上海的外国男士确实不少人身材不错,装饰得体,可是这些人的身份都是外企高级人员,在中国挣了大把的银子,收入高过中国员工几十倍,养尊处优,自然有余力去打理自身。可是这实在不是外国男人的全部,去了欧美看看就知道,那些本土的普通男人也实在不怎么样,身形臃肿衣着邋遢的人满目皆是。跑到中国来,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当然,也不是说中国的男人就不该注意仪表穿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美男子代不乏人。战国时代齐国的城北徐公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很是为人称道。东晋时期,更是讲究男性之美,誉之为“玉树临风”,美男子潘安迷倒无数女性,“貌若潘安”千百年来成为中国男性的品牌形象。不仅文人如此,武将之中的美男子也文史留名。三国时代的东吴都督周瑜风流儒雅,人称“小周郎”,不仅文武兼备,品貌超群,而且精通音律,他人演奏乐曲略有差错,他便回头查询,世谓“曲有误,周郎顾”。惹得一个个美女怦然心动,“欲得周郎顾,频频误拨弦”,故意弹奏出错,以博取周郎一顾,可谓迷倒众芳。《三国演义》中关羽号称“美髯公”,常以青纱囊装盛胡须,倍加珍爱。赵子龙英勇盖世,品貌超群,马超人品俊秀,衣着华美,号称“锦马超”。这些人物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扮相的确是光彩照人,由此可见那时代对男性的审美理想。《水浒传》说的是宋代故事,说那浪子燕青,雪也似的皮肤再刺上一身青花,炫人眼目,且又精通相扑,那满身肌肉想必疙瘩得紧。宋江为得招安,派他去京城找名妓李师师暗通朝廷,那一副好身段果真让李师师目乱神迷,在皇上枕头边说了宋江许多好话。即使到了《红楼梦》所描写的清代社会,对美男的欣赏也仍然十分热衷。且不说书中将公子哥贾宝玉写得那等美艳绝伦,令千金小姐侍女丫鬟无不倾心,即便是那个士子柳湘莲也俊秀无比。他在贾府私家的戏曲演出中客串一回“林冲夜奔”,舞台上一个亮相就惊倒满座女眷,引得美女尤三姐立即许下终身。《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虽然都是“小说家言”,但是反映出来的却是当时对男性的审美风尚。可惜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经过元、清两代尤其是清代长达三百年的异族统治,对汉族人加以残酷的压制和摧残,使中国男人彻底丧失了骨气和活气。加上近百年来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仍,“乱离人不及太平犬”。“文革”十年,四处造反,打砸抢烧,举国斯文扫地;近三十多年来,陷在商业大潮的裹挟之中,大家为了一个“钱”字疲于奔命,北漂、海漂,自然无暇顾及仪容,以至于上海滩上的中国男人被外国男人讥讽如此。
  不过听听外国男士的讥讽之语,也未尝没有好处,中国男人确实也该反躬自省,振作精神,换一副身段面容走在上海滩上,让中国和外国的女人都赏心悦目一些。
其他文献
《夏济安日记》记载了1946年1月至9月由昆明到重庆—南京—上海等地的生活,主要部分是昆明西南联大的教书生活,是西南联大风卷残云返回内地的最后一个学期。当时夏济安教的是英语写作,外文系主任是柳无忌,老师还有罗皑岚、司徒月乔、杨宪益等。有时柳无忌到重庆出差,由罗皑岚兼系主任。日记写了夏和一个叫R.E.女生的情殇。钱学熙、卞之琳、齐良骥、顾寿观等是他的同事兼朋友。当时卞之琳与张充和恋爱失败,2月1日(
夏日的乡下炎热而多蚊虫,每日清晨清扫房屋之时,便会看见诸多不知名的小虫的尸体,直挺挺地躺着,数量不少,静默地宣告着它们生命的终结。对这些小虫来说,一日便是他们身体的全部时间。所以,它们不知四季的变化,不知年岁的更替。仔细想想,对人类来说,这似乎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就像《爱因斯坦的梦》设想的人只能活一天的世界一样,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仅有的一天紧紧地捂在怀里,仔细地品味着,生怕错过一瞬光阴。当然,作为
在中国历史上,子书的繁兴必以思想自由活跃为基础,所以春秋战国是子书最辉煌的时代。大一统的思想和政治统治使汉代以后的子书渐趋衰微。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之后又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与此相应,清初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子书创作繁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子书中,《潜书》最具时代特色,最有代表性。一  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改名甄,别号圃亭。达州(今四川省达县)人。清顺治十四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海门。在今人眼中他是南通王,是近代重要的实业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开创了大生集团,起草过清帝退位诏书,担任过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还手创了众多学校。然而在所有这些角色之外,张謇也是近代一位重要的诗人。林庚白《丽白楼诗话》总论同光诗人时认为:“同光诗人什九无真感,惟二张能自道其艰苦与怀抱。二张者,之洞与謇也。”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点张謇为第
1989年秋天,我应苏联教委邀请,到位于苏联海参崴市的远东大学教授汉语。汉学系五年级学生伊林娜,热爱中国文化,经常找我问问题。一次,她竟然让我给她讲解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令我惊讶不已。她送给我一本《塞纳河畔》,这是刚刚出版的新书。伊林娜说,我可能对这本书感兴趣。我已经买了不少书,可读过的却很少,便把《塞纳河畔》随手插在书架上。寒假我没回国。海参崴的冬天不算太冷,但一来寒流就像俄国人所说的“冻死狗”
今天我们纪念谭嗣同是为了向他学习,向他学习什么呢?实际上谭嗣同参加维新时间并不长,整个戊戌维新也才一百多天,之前他在湖南搞新政,时间也很短。他的一生大放光华、照耀后人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他的慷慨就义,再加上他的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极大地放大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唤醒时人,激励后人。中国人毕竟都是惜命的,他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来呼唤麻木的国人,惊世骇俗。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剑胆琴
我与芦苇相识多年,对其才华和经历并非全然不知,但是读完芦苇、王天兵的对谈录《电影编剧的秘密》,仍然大为震惊。一口气读完,犹如观赏好莱坞经典大片,五分钟一个小高潮,十分钟一个大高潮,高潮叠起,欲仙欲死。阅读当代之书,少有如此强烈的愉悦和共鸣,所以我虽多年不写书评,又正潜心研究伏羲学,还是从八千年前穿越回来,向影迷大力推荐此书。对于我的读者,另外提供一个参照系:如果你喜欢拙作《间世异人资耀华》,那么一
百越之中的“於越”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与“乌鸟”结缘的先民留下了许多佳话。我们可从“乌鸟”中分解出双重意思:其一是“崇鸟”,鸟儿化为越人生命的保护神;其二是“尚黑”,乌色形成绍兴习俗的流行色。  崇鸟情结  《说文解字》说“於”即“乌”,“於越”就是“乌鸟佑护越人”的意思。鸟为越族部落的原始图腾即护身符,古籍记载越族中早有鸟书与鸟语,人们穿鸟纹服,用鸟形器,还遵行鸟居,耕作鸟田……勾践去国事
《易中天中华史》遭受质疑,作者回应说:“我这套书里所有的结论,只有一种情况是可能被推翻的,就是有新的出土文物。一旦出现新的出土文物,证明我的判断错了,我马上修改。除非能挖出东西来,否则我推不翻,绝对可靠。”  易教授这番话,一方面把自己抬到了神的高度,另一方面又把天下所有文史、考古、科学工作者都贬低到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只配替他挖出新文物,证明或推翻他的判断。言下之意,他人都不必再下判断,真相已被
这些日子社会上又为“女性贞操”的事儿议论纷纷:一是热播剧《欢乐颂2》中男主角因为女友不是处女身愤而分手;二是丁璇女士在“女德”讲座中公开声称“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妆”。舆论的总体倾向自然是对此大加挞伐,表示“这些言论是对女性的歧視和禁锢”,认为时至今日竟然还有人坚持如此陈腐的观念,怎么对“人性解放”、“爱情至上”、“尊重女性”这些先进思想无动于衷?  近代男女平权以来,女性在解放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